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欺诈是发生在资本市场中与证券发行和交易有关的欺诈性行为,是一种侵权法意义上的欺诈。反欺诈制度建设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实陈述、内幕交易、欺诈客户和操纵价格四种类型的证券欺诈在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润或非法避免损失的动机,在客观上造成了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使得证券欺诈禁止制度在体系上呈现出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要求对证券欺诈的禁止必须通过刑事、民事和行政多种调整手段加以规范和禁止。因此,设计证券欺诈禁止制度的出发点在于为市场提供一个经济和效率的司法救济模式,以促进市场的公正和稳定。本文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证券法规及其成功经验,通过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我国证券市场反欺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体系,对构建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及其反欺诈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规制体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因果关系作为联系违法行为与损害直接重要的逻辑纽带,是构成侵权责任的核心问题.在证券侵权责任案件中,由于证券交易的特殊性,如何判定被告侵权行为与原告损害直接的因果关系更显棘手,并成为实现证券侵权案件中进行民事救济的主要难点.因为在证券市场中,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等证券侵权行为是交织在一起的,在一个案件中可能是同时发生、共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所以,对于任何一类证券民事赔偿案件来说,因果关系的确定都是难题  相似文献   

3.
王舸 《中国金融》2003,(21):42-4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中国证券市场的欺诈行为主要分为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客户和虚假陈述四种。内幕交易是指证券市场中掌握内幕信息的人,为获取利益或减少损失,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  相似文献   

4.
刘贵祥 《深交所》2004,(9):49-50
1.证券欺诈行为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2.对中小股东的民事救济措施效果目前,在证券欺诈争端解决机制方面,显而易见地需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广义的证券欺诈行为,包括诸如操纵市场、虚假陈述、内幕交易、短线交易等多种形式,但能够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民事赔偿的仅限于虚假陈述行为,是否有拓展的必要:二是证券欺诈纠纷的民事诉讼采取单独诉讼与共同诉讼的模式,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引入诸如集团诉讼等其他诉讼模式是否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三是证券欺诈争端的解决机制,除民事诉讼外,是否还可以另辟蹊径,采取仲裁、诉讼外调解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期以来,证券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证券异常交易的监管力度,市场对此议论纷纷.通常情况下,证券交易价格突然表现出的异常波动,如果缺乏基本面和政策变化因素的影响,则往往是由特定参与主体的异常交易行为导致的.由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交易行为,履行一线监管职责,是较为通行的做法.通过对证券异常交易行为特征和产生原因的梳理,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公平角度、秩序角度还是从稳定角度而言,对证券异常交易行为实施监管,可以有效防范交易主体实施具有欺诈性质的操纵及其他不公平交易行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明显不符合市场供需情况的异常价格波动,进而发挥交易所集中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6.
追究证券欺诈者的民事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是证券法的主要任务。我国证券法确立了民事责任优先的原则,却缺乏可操作性。为防范证券欺诈,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应确立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制度,为证券欺诈的求偿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理财》1994,(9)
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1993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1993年9月2日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发布)第一条为禁止证券欺诈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证券欺诈行为包括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注册制改革背景下,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证券侵权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新《证券法》95条创设证券集团诉讼制度以期破解群体性证券侵权纠纷困境。由于该条文仅对制度做出了指导性规定,因此亟待细化制度实施规范、设计制度适用条件,从而为中国版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安邦坤 《金卡工程》2009,13(12):189-189
美国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事实上因果关系与法律上因果关系。与此相对应,证券欺诈诉讼中,原告须就交易因果关系及损失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负担。交易因果关系由法院推定,原告无需积极举证,证明负担由被告转承。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欺诈发行受害投资者利益,2013年我国建立了承诺回购制度。在借鉴境外资本市场经验以及总结我国承诺回购实施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证券法》正式推出了具有中国资本市场特色的责令回购制度,证券监管部门于2023年2月17日发布了实施办法。这项制度无疑将改善投资者在证券欺诈发行中的民事权利保护现状。但理论上,对于该制度的法理基础、价值目标和法律形式仍有争议;实践中,存在案件时间跨度长、配套保障措施不足、回购资金少等多方面问题,国内尚无成功实施案例。在制度落地实施过程中,需要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制定出适合中国资本市场市情的规则。如此,该制度才能肩负起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陈醒 《国际融资》2005,(4):23-24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在对国债回购市场清理中,共发现约1000亿左右的证券被挪用。如此巨大数额的客户证券被券商侵权挪用,已成为交易所市场的一种系统性风险。若再不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则机构投资者的正常经纪类证券资产将面临巨大风险甚至发生实质性巨大损失,遭受被挪用证券损失的许多金融机构反过来会损及该等机构的更为广泛的客户群利益。政协委员们就如何保护机构投资者证券类资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命志 《中国金融》2003,(22):46-47
英美两国对证券内幕交易的认定美国是较早对证券内幕交易进行法律规制的国家。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首先以法律形式禁止包括内幕交易在内的各种证券欺诈行为,在1984年的《内幕交易制裁法》和1988年的《内幕交易与证券欺诈强制法》中又进一步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尽管成文  相似文献   

13.
史欣媛 《南方金融》2015,(3):82-89,102
投资者保护是维护证券市场健康、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然而世界各国频发的"乌龙指"事件令投资者屡受重创。"光大8?16事件"作为我国"乌龙指"事件的典型案例,暴露出我国对于"乌龙指"事件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存在严重不足,内幕交易法律规制、证券机构内控机制、投资者补偿机制以及投资者救济制度等均存在诸多弊端。域外立法对于"乌龙指"事件大多确立了较为完善的投资者保护体系,其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应重点加强包括内幕交易法律规制、证券机构内控机制、多项基金并存的补偿机制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内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为"乌龙指"事件中的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修订的《证券法》于2020年3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资本市场根本法规,《证券法》新增第六章"投资者保护"可谓亮点之一,其中第94条规定"强制调解制度"在诉讼和仲裁之外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维权路径,加强对投资者的事后保护。但目前我国证券纠纷调解机制仍有诸多问题,例如法律条文碎片化、调解协议刚性不足、调解衔接机制不完善、调解机构体系混乱、监督机制不力等,这些弊病从根本上严重影响证券纠纷调解机制的制度设计和程序运行。本文拟通过分析英国金融申诉专员制度的成熟经验,为我国证券纠纷调解机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银行卡的申领、发放、交易过程中,由于客户、特约商户以及银行对风险认识及防范上不足,致使银行卡欺诈纠纷时有发生,欺诈手法不断翻新,范围不断扩大,在给客户和银行造资金损失的同时,也给银行的声誉和银行卡的推广带来影响。笔者通过对当前银行卡欺诈纠的调查分析,试图从国内学者较少涉及的商业银行的角度揭示银行卡欺诈的风险和交易主体责任,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维护交易主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证券市场效率实现机制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券市场效率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证券价格准确性和证券流动性。可以由监管部门选择来完成实现市场效率任务的市场参与者群体有内幕人士、证券分析师、流动性交易者、噪音交易者。这四个群体中,证券分析师最适合承担实现市场效率的任务。监管部门通过禁止内幕交易、强制披露义务、禁止欺诈与操纵,帮助形成了一个竞争性的证券分析师市场。这一竞争性证券分析师市场有效地促进了证券的准确定价,提高了市场流动性,从而达到了实现市场效率的目的。同时这一竞争性分析师市场还在信息市场和整个投资银行产业产生了正外部性。  相似文献   

17.
证券纠纷调解机制具有专业化水平高、灵活便捷且能保护双方当事人隐私的特点,因而成为证券纠纷解决的重要选择。但我国证券纠纷调解机制仍然存在调解机构权威性不足、调解协议效力不足以及调解衔接机制不畅等问题。因此,应积极探索建立证券纠纷申诉专员(FOS)制度,可将证券业协会调解中心职能进行改造,增强其"准官方"色彩,通过制度切断该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利益联系,提高证券调解机制的公信力。同时,赋予调解协议"单方强制执行力",增强调解机制对当事人尤其是证券金融机构的约束力。最后,通过委托调解、发布指导性案例以及联动协调等方式完善诉调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程序规则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以集团诉讼制度处理有关的证券侵权纠纷,对遏止证券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权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已经启动,建立有效的证券民事诉讼机制已经提上了议事日……  相似文献   

19.
高盛"欺诈门"事件由来 2010年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向纽约联邦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高盛及其时任副总裁的法布里斯·托雷(Fabrice Tourre)在一项债权抵押证券(CDO)交易中欺诈投资者,之后又有多起跟风的股东诉讼案发生,这就是各家媒体所报道的高盛"欺诈门"事件.  相似文献   

20.
2010年6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结的莫里森案,是美国证券法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代表了全球化背景下最大资本市场在处理涉外欺诈纠纷问题上的转向。以往的行为和影响标准被否定,交易标准得到强调,《证券交易法》第10(b)条的适用范围被限缩,存托凭证和国外基础证券受到区别对待。此后一年间,尽管不无争议,莫里森案判决和交易标准被下级法院广泛援引,并经受住了Dodd-Frank法案的考验。由此释放出的信号包括,美国有意愿加强公共执法和国际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