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回应全球气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兴旅游方式,受到广泛认可,然而已有研究对微观层面尤其是旅游社区的具体参与模式及路径探讨不足。据此,论文在分析社区参与及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民族社区的自然与文化生态条件,指出其是开展社区参与低碳旅游的较好实践地。进一步梳理了民族社区参与低碳旅游的主要目标、主体要素、主体责任和保障体系,构建了民族旅游社区参与低碳旅游的模式,并从社区参与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建设、设施与环境维护、低碳旅游宣传、低碳旅游和低碳生活示范社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民族社区与旅游的共建共享路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碳排放产生的主要地域空间,是进行“碳中 和”核算与政策制定的主体。除了减少固定能源与交通碳排放 外,增加城市碳汇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 沈阳三环区域城市碳汇(植被、土壤、水系、建筑物)不同组 成部分的碳汇能力,估算出城市碳汇固碳量为430.93万t, 能够抵消沈阳市年能源消耗产生CO2的7.34%。在明晰城市 碳汇固碳机理、固碳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增 加固碳面积与提升碳密度两方面的城市碳汇功能提升策略,旨 在为中国低碳规划与碳中和实现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城市低碳生活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市低碳生活是发展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系统分析我国构建城市低碳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出五个路径,即建立低碳生活观念培养机制;发展绿色建筑体系,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与碳审计体系;多渠道增强低碳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碳汇载体;健全城市公共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思路与技术框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要求全世界寻求低碳发展模式,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城市成为低碳发展的核心阵地.低碳发展规划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关键.文章根据城市低碳发展的内涵,从城市碳源、碳流、碳汇低碳化的角度提出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能源结构、产业、交通系统、建筑以及森林等植被碳汇,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技术框架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发展新路径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低碳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集成,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指标,包括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以及低碳管理与制度等七个方面,19项核心内容及21项对应衡量指标.重点分析低碳城市发展路径的核心内容,并以此判断上海市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得出结论,上海市低碳城市建设有一定基础,但处于起步阶段,低碳交通体系、低碳产业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方面具有初步的基础,但城市低碳建筑、低碳能源消费、居民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管理与制度建设方面基本空白.  相似文献   

6.
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农业是顺应农业发展内在规律要求及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发展依碳农业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的相关文献,明晰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内涵、综合发展目标、特征及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产业链互动模式和碳汇农业发展模式、立体农业模式等三种低碳农业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经济、社会、自然高度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推动城市现代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以城市中的城区为单元进行生态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落实.城区作为连接城市与基层社区的重要一级行政区划,有其自身的生态特征、规模特征、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这些特征与城区层面进行生态建设所具有的规模优势、区位优势和管理优势相结合,构成了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文章以天津市和平区的生态城区建设为例,根据生态城区建设的特征与优势,提出了生态城区建设的几个基本方法,同时为正确引导、评价生态城区建设,简要描述了指标体系的递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对于建设生态型城市有迫切需求。但是中国生态型城市建设面临产业转型困难、生态技术落后、生态意识淡薄,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低碳生产、低碳建筑、低碳办公、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旅游、低碳教育等构成了有效的生态型城市建设模式。碳金融机制能够从碳金融业务、碳基金、碳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多方面支持中国生态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喆  汪浩瀚 《生产力研究》2022,(12):106-111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环,作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低碳试点政策能否有效提高工业绿色生产效率?文章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工业GTFP,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低碳试点政策提升城市工业GTFP的影响机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工业GTFP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结论为低碳转型过程中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理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以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英国政府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之后日本政府提出建设低碳社会,2007年中国开始出现低碳城市的提法,之后国内专家学者也更多地关注低碳城市的研究。文章主要梳理国内外研究者关于低碳城市的理论研究,首先介绍了目前低碳城市研究的背景现状,然后从低碳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内涵和特征目标等方面总结我国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进展,对当前发展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最后总体概述了我国专家学者对构建低碳城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低碳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契合、拓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燕  薛焱 《当代经济》2011,(22):45-46
低碳旅游是通过低碳技术的运用、碳汇机制的推行和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倡导,以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相结合来实现旅游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调,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取节能减排和碳总量双约束指标控制的时代精神。两者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建立起在碳...  相似文献   

12.
旧城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正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迅速展开,并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泉州市钟楼片区旧城改造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旧城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正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迅速展开,并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泉州市钟楼片区旧城改造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宁 《经济研究》2022,(2):158-174
提高火力发电企业的碳全要素生产率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和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非参数生产经济理论出发,基于共同边界方法和两期方向距离函数来克服技术异质性与不可行解问题,同时利用Bootstrap方法增加统计推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碳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解框架,并将其应用于中国主要火力发电企业的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源泉分析。研究发现:低碳技术创新是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火电企业的节能减排效率有待提升。2008年后,中国政府制定了更有约束的节能减排目标,加大了低碳技术创新投资力度,促进了技术水平整体改善,使得火力发电企业整体的碳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大幅上涨;人力资本仍然是制约中国火力发电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推动火力发电企业节能减排中还需进一步解决人才管理体制,并为低碳技术创新改造提供支持;中国火力发电企业内部存在异质性,节能减排目标和低碳技术创新投资刺激计划对不同类型的火力发电企业存在非对称影响。  相似文献   

15.
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会影响制造业各分行业成本的变动,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水平、能源消费量及要素市场价格的改变。采用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GDP水平、碳排放量、能源消耗量、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等数据,以每吨60元碳价水平为基准测算碳价冲击对制造业总体及各分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碳价冲击有助于提高制造业整体的增长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要素的需求,并可能改变要素市场上各要素的相对价格。为进一步研究制造业不同行业的异质性,将27个目标行业划分为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业组在受到气候政策规制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显示:无论是低碳行业还是高碳行业,碳减排政策都有助于提升产出水平,但对这两类行业能源消耗的影响不同,其中高碳行业在受到碳价冲击时会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水平,以替代原有的能源要素需求;而低碳行业并没有显著减少对能源要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区河道是杭州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次综合整治,已使河道在交通低耗低排、植被绿化增加碳汇、改善环境倡导低碳生活等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发挥作用,低碳出行和增加绿化直接促进了低碳城市的建设,而环境的美化鼓励低碳生活起到了间接促进作用。河道受自然和人为损毁的影响很大,唯有低碳城市的建设才是河道整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巧然 《技术经济》2021,40(12):61-73
城市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集中地和重要载体,因而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键主体,在建设低碳城市和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工具箱中,提高碳生产率是最重要的抓手.基于此,本文在Cobb?Douglas成本函数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门槛回归检验了我国地级市层面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对城市碳生产率具有不同的阶段性效应,其中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呈现"强促进?弱促进"的关系,拐点位于非农就业人口占比5.36%处;而土地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呈现"促进?脱钩"的关系,拐点位于建成区面积占比1.09%处.分地区的实证结果从区域层面证明了该阶段性效应的稳健.该结论表明,当前我国大多数地级市均已越过以上两个门槛值,意味着低碳式城市化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将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低碳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实践,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和支持。文章从国家、地方和部门三个层面梳理了与低碳城市建设相关的政策,对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演进、政策创新、政策层次、政策类型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当前,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政策整体上尚在形成之中,存在着政策体系不完整、政策结构不合理、政策手段单一、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需要在城市低碳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喀斯特贫困山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构建,文章运用碳排放计量模型对贵州省200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风险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4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吸收总量均表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分别从2000年的3 320万吨和462万吨上升至2014年的8 240万吨和542万吨,净碳排放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碳吸收储存能力远远低于碳排放能力。(2)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其碳排放量占93.93%以上;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其碳吸收贮存量占94.82%以上。但林地增加的碳汇远小于建设用地增加的碳源,表明建设用地增加是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3)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指数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但降低幅度较小,说明研究区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碳排放风险程度仍然较高。(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喀斯特贫困山区土地资源低碳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碳经济时代,碳排放量作为重要的成本要素纳入企业核算体系,进而成为企业战略决策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低碳经济背景,探讨了碳成本含义及碳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说明低碳时代的战略成本管理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的成本管理,有效的碳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调整企业发展路径、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