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国土空间规划是为实现多规合一而开展的基础性制度尝试,其核心内容划定三区三线是通过科学分析自然与社会本底,对各类空间边界进行严格勘定,作为管控国土空间的抓手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自然与社会本底的基本规划,从而开展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第一步是生态保护优先序,最核心的刚性约束的区域是生态保护红线,因为这是国土自...  相似文献   

3.
曹新向 《经济地理》2006,26(6):1062-1066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2005年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2361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8.9%;其次是餐饮,为7.72%。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80hm2,生态安全度为0.5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通过计算也发现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度在增大,说明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关注旅游生态问题应当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最后对模型的应用前景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总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的基础上,以海南岛为例开展了省域尺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恢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相关活动总和;(2)海南岛局部仍存在生态空间受挤占、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生态退化问题,亟须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议按照"一核三区"总体布局推进海南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核"即中南部山区热带雨林核心区,"三区"即万泉河流域、南渡江流域、昌化江流域下游三个陆域生态修复区及其关联的近岸海域海岛海岸。  相似文献   

5.
选取反映生态安全状况的因子,收集了新疆1990~2009年间17个因子的数据,采用P-S-R模型构建三个层次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新疆生态安全。结果表明新疆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逐渐改善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空间用途管制的缘起与核心是土地用途管制,其本质是为匡正土地等空间资源利用的负外部性而采取的行政干预。我国已明确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受制于传统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开发逻辑和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空间规划体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失灵”时有发生,进而引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矛盾凸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质上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系统性制度建构,未来应从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创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模式、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规体系、促进“自然—政府—市场—社会”四部门协同治理等方面着手,加快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以期构建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富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相似文献   

8.
进入“十二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典型的是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效益将会逐步凸显,北京、天津的经济集聚效应会进一步扩大。纵观世界发展规律,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的迁移和专业化生产是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地区一定的经济差距是有利于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京津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宜按照产业集聚、产业扩散的规律,带动周边发展。京津集聚、吸引先进产业,转移落后产业。加强各区域的协作、磋商,在合适的经济差异下,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结合生态敏感地区—浙江衢州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情况,建立3层次共34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1年浙江衢州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析。结果显示,压力指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率达131.25%;状态指标呈现起伏式上升的态势,除了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24.5%,其余年份均上升;响应指标波动较大,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而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则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各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7﹤2008﹤2006﹤2009﹤2011﹤2010。  相似文献   

10.
王韶华  张伟 《技术经济》2019,38(9):113-120
基于2011—2016年京津冀13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京津冀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市域能源强度的局部空间分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存且不稳定,使得京津冀能源强度在整体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从要素、产业、制度等三个层面提炼能源强度的供给侧因素,并构建了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产权安排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投资、政府调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格局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诉求的空间体现,也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在综合分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现实需求、概念内涵与学理的基础上,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总体思路与技术流程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1)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基于对各类空间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后的调整,需要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区域的功能定位、划定功能空间与管控边界、明确各类空间格局的优先次序。(2)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国家战略的调整、区域功能定位的变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等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以促使各类要素在国土空间上更加合理地分布与配置,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均衡性,增强区域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系统,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系统演化。应用Logistic增长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间的竞争演化和协同创新演化,在分析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的生态位适宜度及进化动量进行了评价,发现北京的生态位适宜度远远高于天津和河北,河北省的进化动量高于北京和天津,说明北京创新活动所需资源的满足程度较高,河北省创新活动提升的空间较大。最后,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以实现京津冀“1+1+1>3”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阐述了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以及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比较了京津冀三地智慧交通发展状况,提出基于生态文明的智慧交通建设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统筹京津冀智慧交通协同发展规划、建立交通运输能耗检测平台、推广清洁交通能源应用、搭建政府、社会和公众互动的智慧交通平台。  相似文献   

15.
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入 手,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 成部分,体现了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的系统制度设计,强调 全域全要素的统筹协调和管控。在介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 设的基本状况后指出,国土空间规划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之 下,规划工作中应有进一步的价值排序。首先应把生态系统的 安全性摆在首位,其次是生态功能优化,在此基础上,对自然 资源、人文资源、景观资源进行挖掘和梳理,做整体规划设 计。通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测评估预警系统,更 好地管理包括景观资源在内的各类国土空间资源。在新的发展 阶段,需要多学科融合,在适应国家建设新要求的同时,推动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与工业化高速发展造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加剧。以长江经济带核心生态圈三峡库区作为整体研究区域,构建基于PSR的库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评价思维,从三峡库区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选取19个指标,并计算出综合权重。通过2000—2017年三峡库区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设计预警机制来进行评价和预警,客观评价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对生态安全适时准确预警。研究发现,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随时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安全指数空间上整体良好,全区域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南高北低趋势,重庆渝中区、湖北夷陵区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结合京津冀整体和下辖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利用VAR模型具体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对天然气消费量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天然气消费规模存在正向因果.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天然气消费量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而天津天然气消费量受产业结构合理化战略影响更显著.这一结论启示政府应根据京津冀不同地区情况强化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以实现区域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依据京津冀城市群10年的相关数据指标,结合京津冀城市群实际发展状况,基于DPSIR-TOPSIS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DPSIR模型分析环境承载力各项指标,并利用TOPSIS法评析生态环境承载力障碍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处于向好态势,但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指标仍有提升空间。通过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和状态指标的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走“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资源节约”之路。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并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缩小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差异化水平,重点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减少城市间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极差分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24项指标构建新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2年新疆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新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249增长到2012年的0.763,生态环境经历了不安全状态—临界安全状态—较安全状态的历史演变;从三个子系统看,对新疆生态安全的贡献依次为:系统状态〉系统压力〉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