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回溯“数实融合”的理论基础,梳理“数实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着核心概念界定模糊、研究体系不完整、研究与实践接轨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引入“技术-经济”范式界定数字经济概念、关注经典理论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应用、重视提炼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中国经验”等。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基于数据交易平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采用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以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以数据交易平台设立为表征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成本效应、要素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等路径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实融合的提升效应在产权保护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而应加强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多维度探索数实融合路径,挖掘试点政策潜力,加强区域主体的交流协作,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不断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加速提升,产业数字化应用潜能迸发释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拓展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十四五”时期,要充分认识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打造平台经济新模式激发新动能、加快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化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重点发力,打造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点,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新华三集团发布的2016—2019年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和沪深A股实体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实体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实体企业创新,且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策略性创新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吸收能力和缓解融资约束两条渠道促进实体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已经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实体企业和规模较大的实体企业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与5G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总体的发展质量,数字经济如何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值得探究。从理论机理上看,数字经济将创新成果和创新源泉融于实体经济中,以新一代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变革,一方面推动实体经济分工的演进,另一方面推动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而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发展速度持续提升,但仍然存在数字意识薄弱、数据碎片化、转型服务供给不足、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人才供给不足、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数字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应从数字经济发挥支持作用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与政策机制出发,通过完善数字基础建设、加强数字核心技术供给、加强数字治理制度供给、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加强数字化素养教育等路径,推动数字经济支持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给与需求匹配度,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建立之中。本文通过分析盐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探究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对党和政府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服务决策价值。  相似文献   

7.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高各类群体的金融可得性,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西中东部作用效果逐渐升高的地区差异,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技术创新、消费增长、减贫增收等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海省数实深度融合指数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数进行莫兰指数检验,并进行区域性空间计量回归,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已成为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包括促进数字技术应用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创新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等。这些解决方案旨在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青海省的数字化转型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助力青海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是山西省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手。山西省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山西战略,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衡量山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山西省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包含电子商务技术的经济结构变革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发展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机制、宗族社会网络调节机制显著促进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增长,而随着村庄到中心城镇距离的增加,非农就业增长效应下降。此外,电子商务发展对促进中西部农村地区创业、东部农村地区受雇用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的效能在于资源性与工具性共存互融。数字信息能够转换成新的社会经济价值,其本身就是资源,同时基于相关数字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够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数字经济也是高效率的发展工具,通过信息互通撬动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产业的共同发展。贵州省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进行诸多的探索,并在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数字经济融合方面,需要持续深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结合当前发展基础,提出进一步推进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精细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中国深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逻辑是:以国家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为前提,使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协同发展模式并孕育出现代化产业集聚,进而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数字化思维的形成。新型工业在应用层面所形成的数字生产力可以赋能工业生产力以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效益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要求是:创新数据要素产权制度,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数据利用效率;提高数字技术创新投入,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技术经济条件;构建多层次教育新体系,解决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数字人才供需矛盾;发展数字化思维转型模式,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新思维体系;提高政府数字治理能力,优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市场环境;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路径是: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遵循,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制度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兴产业集聚为主线,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生态战略支撑新型工业化;强化数字经济政策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析数字经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在理论逻辑方面,数字经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赶超效应、升级效应、减贫效应和协调效应。在实践经验方面,“贵州模式”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即坚持国家战略与贵州实际相结合,坚持培育发展新动能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相结合,坚持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与保障数据安全相结合,坚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与培育市场主体相结合,坚持人才培养与政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同时,通过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利用数字技术打破经济发展瓶颈、由点及面地推广新技术和新模式以及各个主体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欠发达地区将借助数字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经济的进一步推进,数字福建建设进入发展新阶段。数字人才作为掌握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本,对数字经济增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文章采用区位商模型测算福建省数字人才的集聚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福建省数字人才集聚指标的主要数量信息,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衡量近年来福建省数字人才集聚效应,探究福建省在数字人才集聚上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促进数字人才集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古红英 《大众商务》2022,(10):91-93
数字经济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二者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务新模式,扩大经济发展新引擎。文章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以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为切入点,阐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推动...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是一种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其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高覆盖性,已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还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又要构建协同技术创新体系,同时还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部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依托和保障。已有研究较少关注数字经济与区域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直接传导机制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间接传导机制推动区域融合发展,这个过程具有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测度了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其腹地城市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和区域融合的综合水平,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区域融合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影响过程中的两大效应与理论分析一致。最后,提出了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推进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改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各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影响我国出口.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未来通胀形势也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实现“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目标,避免“滞胀”危机。笔者认为.在财税政策上应更多地发挥减税对“保增长、控通胀”的作用。同时加大财政对改善民生、农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助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采用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两业融合程度及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直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相比于数字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确能有效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并以此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驱动作用,而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两业融合的推动力度更强。本文最后从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激发两业融合动能以及推进制造业区域数字化协调发展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抑制农业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可以驱动农业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抑制农业碳排放。(2)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使得农业向现代化发展,达到农业碳排放减少的目标。(3)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可以促进人力资本水平提高,进而抑制农业碳排放。因此,数字经济作为新兴关键生产要素,应加快推进农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走低碳农业发展道路。其次,要着力培养具有农业产业发展和数字技术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最后,推广农业节能环保技术,树立农户低碳农业意识,从源头控制农业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