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不少家庭做饭、烧水用的天然气就是以它为主要成分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还是一种具有较高“全球变暖潜势”的温室气体,在20年时间范围内,其温室效应能力是二氧化碳的72倍。根据科学家测算,目前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已达到30%,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目前全球甲烷排放中有60%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为甲烷排放中有40%来自农业部门,35%来自能源部门,20%来自废弃物处理环节。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生产与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利用统计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关、回归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又是引起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节约能源,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愈发受到关注,温室气体、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这些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在社会公众的一般认识里,二氧化碳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六氟化硫才是人类已知的最可怕的温室气体,其助长全球气候变暖的威力是二氧化碳的23 900倍。控制六氟化硫气体的无序排放,已经刻不容缓。因此,除了加强对新型绝缘材料的研发强度外,也需要提高全民对六氟化硫的科学认识,全面加强对六氟化硫主要应用行  相似文献   

4.
由于油气开采过程中存在甲烷散逸排放的气候风险,所以油气行业(包括页岩气开采)是甲烷排放的主要部门之一。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甲烷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3%。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1万年中地球的气温是比较稳定的。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能源的消费不断增加,导致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和氯氟羟等温室气体地地球外表面大气层中不断积累。C02在大气层中的体积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目前的360ppm。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今后如不加控制的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超过地球生态环境适应性调节范围的危险性,目前已  相似文献   

6.
个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 全球变暖问题的国际性组织“气候集团”4月27日在伦敦成立。该组织得到英、德等国政府和汇丰银行、英国石油、壳牌公司等多个金融机构及国际知名企业的支持,将开展全球性合作,加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工作。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成立大会上说,“签署《京都议定书》只是各国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的第一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为保护环境作出努力。”该集团负责人说:“一些国家和企业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希望将他们团结在一起,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  相似文献   

7.
<正>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量远大于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等其他温室气体,它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在100年时间尺度是CO2的28倍,20年时间尺度是CO2的84倍。当前,甲烷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甲烷的深度减排是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1.5℃以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1万年中地球的气温是比较稳定的.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能源的消费不断增加,导致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和氯氟羟等温室气体地地球外表面大气层中不断积累.CO2在大气层中的体积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目前的360ppm.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今后如不加控制的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超过地球生态环境适应性调节范围的危险性,目前已有一些证据证明了这种危险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张健 《经济》2010,(Z1)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张健 《经济》2010,(1):31-31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 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张健 《经济月刊》2010,(1):31-31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核心之一。我国火电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总二氧化碳总排放的一半。而信息化建设为火电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系统分析了我国火电企业排放温室气体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信息化系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理。最后,对将来火电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过去50年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50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担负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任。文章采用表观能耗估算法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历史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优先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我国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每年递增,但是单位GDP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却比较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相对发达国家也较低。文章研究结论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的国际动态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降低碳排放强度已经成为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的客观需要,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物碳汇类型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室气体增加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CO2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中,占70%。为应对全球变暖,各国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温室气体的减排增汇。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除人工减排增汇外,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生物碳汇功能起着主导作用。生物碳汇主要类型有森林等陆生植物碳汇、水生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碳汇、水生高等动物碳汇等等,各种类型生物碳汇功效不尽相同,各具特性。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人类面临的世纪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人类经历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种种灾难,进而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达成了共识.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量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国际碳交易减排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杰 《生产力研究》2012,(1):13-14,16
碳交易是国际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行为,科斯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为碳交易提供了理论支持。《京都议定书》等是碳交易的法律渊源。国际主要的碳市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的有效运行,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经济实体在管理方面进行节能减排的努力,达到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国际碳交易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有效的制度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由俄罗斯总统普京倡议、得到联合国支持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3日在莫斯科闭幕。尽管《京都议定书》没有在会议召开期间“突然死亡”,但前景已显得黯淡。《京都议定书》并未列入大会议程,但这一旨在遏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其中有减排义务的国家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当年全球排放量的43.9%,离使公约生效所必需的55%还有11.1%的差距。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17%的俄罗斯是否批准,将决定着公约…  相似文献   

20.
《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多项气候指标创下新高,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浓度分别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了50%、64%和12%;2023年近地表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水平高1.45±0.12℃;2014—2023年,海平面上升速率已经达到了4.77毫米/年,比1993—2002年升高了一倍多。气候变暖导致2023年极端气候频发,地中海热带气旋“丹尼尔”是2023年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气象灾害,极端高温干旱气候还在欧洲、加拿大以及美国夏威夷引发了极具破坏性的山火。极端气候严重冲击了全球农业发展,导致全球面临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峻。为应对气候变暖危机,各国应切实履行各自的减排承诺,加快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