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波特作用”模型为起点,理论分析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补偿型“波特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全域和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变化趋势,在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倒“N”型的非线性变化,均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激励型“波特作用”在全国和分域均表现为“N”型非线性变化趋势,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整体呈现边际递增的趋势。在当前绿色技术创新进入自我革新的探索性阶段,补偿型环境规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一种短期效应,缺乏持续性,亦存在“搭便车”现象,且无法与绿色技术创新形成协同效应;激励型环境规制在前期能够与绿色技术创新形成良好的协同互动效应,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当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进入成熟期时能够替代环境规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0—2019年11个省市的数据,在采用改进的熵值法测算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异质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能够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值后,促进作用减弱;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前者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其不具有门槛效应,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表现为单一门槛效应,且跨越门槛值后,抑制作用减弱;另外,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可以通过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水平间接作用于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科技创新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具有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结构演进视角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索新型集约型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最终实现创新、高效、公平、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双协同发展体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改造和高级化升级的有效协同、产业结构高效化提升和生态化发展的有效协同,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识别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生态福利绩效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中国省级区域的生态福利绩效,使用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和产业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项对生态福利绩效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项对东、中、西部地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影响强度存在区域异质性,产业结构升级对东部地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西部地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从"投入侧"和"产出侧"对环境规制强度测度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中能够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且这一影响呈现出"U"型特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呈现出倒"U"型特征,不合理地引进外资会抑制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文章首先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赋权,对2010—2019年我国30个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考察其空间相关性;然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0—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西部,地区间两极分化严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空间自相关关系,表现出“高—高”和“低—低”集聚特征;环境规制、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和能源利用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环保人数则表现为负向影响;环境规制虽然能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对邻近地区产生了负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绿色转型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我国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六个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GMM等方法探讨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回归结果以及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绿色金融与经济绿色转型之间存在稳健的正相关关系,环境规制在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可以使经济绿色转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及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产生滞后效应,环境规制滞后一期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环境滞后一期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均产生抑制作用;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呈现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地区呈现U型关系;从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也表现出异质性,在东北地区及东部地区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抑制区域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该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作为约束和激励主体制定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 方法/过程 选取我国30个省市2009—2016年的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分别以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研究不同类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费用型环境规制和投资型环境规制分别抑制、促进经济增长,并且费用型环境规制和投资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也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除了依靠政府强制性管制等正式环境规制手段外,还需要借助非正式环境规制手段进行补充。从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手段入手,分析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赋权,对2010—2020年我国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考察其空间相关性;然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就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西部地区,地区间两极分化严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对本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更大,但两者对邻近地区都没有显著溢出效应。对此,各地政府应重视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作用,促使两类环境规制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5.
结构转型是当今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采用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市的数据考察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在时间维度上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加强环境规制有利于各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且环境规制可以缓解短期内外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抑制作用。因此,政府可将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因地制宜地制定引资政策作为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呈新的趋势,以科学发展观纵览产业可持续发展:即要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本文仅以大连产业发展为例,就环境规制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关系、意义、思路等进行了初步探索,愿与读者共酌。  相似文献   

17.
环境破坏和环境恶化使环境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各国相继出台了环境保护政策,同时也掀起了关于环境规制经济效应和政策设计的相关研究。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环境规制经济效应及政策设计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一,外贸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为探求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及成效,基于长江经济带这一典型区域性样本,从内在影响机制入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估长江经济带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和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上升趋势,但带内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外贸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高级化由于未达到成熟阶段,目前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呈现微弱的负影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建立联动发展机制,有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