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碳转移规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共同提升,因而碳转移规制设计必须有利于能源结构转型和区域协同治理。区域碳转移规制模式基本架构应为:出台全国性的污染税替代目前运行不佳的污染收费制;设定汽车燃油标准并鼓励企业积极研发低碳技术;以区域差异化碳税模式为主体制度,辅以污染权许可跨区域交易制度,以有偿竞争竞拍等方式发放有期许可证,并对各区域内部诸多类型企业经营主体均持开放原则。同时,应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低碳基础设施,提升能源协同效率,改善能源供需结构,构建区域碳排放收敛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国家大力推进了生态、低碳示范区域的建设,然而这类示范区域的碳排放量数据几乎没有得到统计,这对进一步分析示范区域的低碳措施、产业结构优化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论文提出了一种预测城市示范区域人均碳排放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示范区域低碳综合发展情况超前于所在城市发展的事实以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科学理念,在此之上,利用城市的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预测城市示范区域的人均碳排放量。以18个国家级新区为例进行统计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预测出大多数新区的碳排放量数据,东部新区人均碳排放量分布于5~14吨CO2/人的范围内,中部新区人均碳排放量大致范围为3~8吨CO2/人,西部新区人均碳排放量在2~14吨CO2/人之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30个省级以上城市1999-2008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人口密度、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特征与交通等因素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呈“U型”关系,表明适度紧凑型城市有利于控制碳排放,但过高的人口密度反而导致碳排放增加;收入水平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在短期会增加碳排放量,但在长期会降低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全面育人,推动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是现阶段高校改革的重要工作。产教融合作为高等教育与产业链有机连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采取文献计量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6994篇与产业融合研究相关的期刊文献进行构建可视化分析,绘制出高产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的知识图谱。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图谱与聚类图谱分析,总结出我国产业融合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据此提出我国产业融合研究领域的五方面趋势探讨:产教融合的实施机构、产教融合的实施方式、产教融合的体系构建、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产教融合与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该文就针对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做了综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于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文献大多来自国内学者的模型研究,且国内学者很注重实证分析,所采用的区域角度主要有两个--省域角度和东中西三大区角度。这些研究多结合产业分类,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进行了极具意义的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5,(12)
文章首先对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后续研究应该更多地注重系统性、关联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减排新形势下,中国碳排放的增加受到全球的重点关注,如何降低中国的碳排放成为一个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以综述的方式总结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碳排放的多种因素,通过对经济学研究文献的梳理可知,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的研究主要从三大区域、八大区域和碳聚集三个划分标准展开。影响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为三大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贸易、人口和城市化也对碳排放有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理的研究以及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全面展开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2021,41(4):212-220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战略引导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方面,担负着处理城市和区域的空间关系、探索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进行空间结构优化的职责。在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局部人口收缩的新背景下,部分区域和城市的收缩与复兴对其空间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文章基于收缩城市研究中的空间形态调整规律,探讨其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之下的规划应对策略。首先,从区域收缩(广义收缩)和城市收缩(狭义收缩)两个层面对现有人口收缩的空间模式进行概括,总结区域和城市在收缩与复兴过程中的形态演化规律,归纳区域衰退、中心区衰退、次中心衰退、居住用地空置、产业用地弃置五种形态类型特征。其次,基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从已见成效的城市复兴案例入手,分别归纳收缩期区域和城市层面的空间形态调整策略。最后,基于以上空间调整策略的梳理和总结,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下的空间形态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史彦虎  张瑞 《经济师》2011,(3):34-35
区域创新活动布局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是区域创新能力与水平的表征。针对我国欠发达城市区域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残缺,严重阻碍创新体系功能发挥的现状,以科技工业园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空间发展方式,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发挥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经济地理学正处于思维变革和快速成长时期,其研究框架因突出的历史随机性而备受关注。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数据,借助CiteSpace工具挖掘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基础、发展脉络以及近期研究热点,是对西方经济地理学框架研究的一个新尝试。研究发现,近十年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主题集中,共同知识基础明确,学科尚未形成势力强劲的分支学科;1990年代左右西方经济地理学学科研究进入活跃期,参考文献引用频次剧增,优秀文献著作涌现,作者的学科背景从多元领域过渡到地理学领域;各个聚类的发展趋势表明,"空间集聚经济"、"多维转向"、"全球经济"、和"集群—网络"这四个聚类在整个西方经济地理学地位突出,而"重塑经济地理"和"金融地理"这两个聚类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研究中保持沉寂;西方经济地理学近期的研究热点指向于有着高曝光度的关键词"创新"、"知识"、"网络"、"增长"以及中观尺度的"城市"和"产业"。  相似文献   

13.
曾红艳赵勋娇 《时代经贸》2010,(收录汇总):49-52
在生态文明大背景下,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因此目前,绿色信贷是我国金融绿色化主要表现。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7-2021年的引文数据,借助CiteSpace对我国绿色信贷领域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以后,受全球环境问题和国家战略政策的影响,绿色信贷在我国学界掀起热潮,其领域研究在方法、主题和视角上日益丰富。同时,我国绿色信贷领域研究要注重在产品创新、体系建设、微观机理等多方面的深入分析和拓展,以期为推动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快速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并对城市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在此过程中产业集聚发挥重要作用。不同规模的城市,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入口规模在3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相对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更适合中国的低碳城市化进程。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反弹效应”和“节能效应”,我国应该积极利用产业集聚的“节能效应”实现低碳的城市规模扩张,引导和促进产业在较大的城市集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采用SFA模型,将对碳排放效率有影响的七个变量加入模型,测算出1996-2011年的碳排放效率值。然后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碳排放效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碳排放效率在整体上处于上升阶段,在地区上存在趋异的现象,即碳排放效率随着时间的发展表现出更大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系统的碳排放协调机制,保证碳交易市场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时代技术赋能型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趋势,对我国实现低碳转型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2006—2019年我国223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在引入PSM-DID、空间DID等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通过数字技术创新的直接路径和“数字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路径影响城市碳排放;(3)在人力资本、资金、物质越集聚的城市,数字技术赋能路径对城市碳减排的正向调节作用越显著。上述研究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城市实现数字赋能与低碳引领的双轮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省级和行业层面基于消费端的碳排放及碳转移,并解析了碳中和导向下的碳减排模式。结果表明:23个省份本地消费碳排放大于外地输入碳排放;资本形成是碳排放最大贡献者;能源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和金属业是碳转移的主要行业,能源生产和供应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内蒙古主要输出给北方地区,非金属和金属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河北主要输出给江苏等省份;中国30个省份可以根据消费端碳排放的来源特征和净碳转移方向分为四类。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本研究有助于倒逼各省份绿色发展和绿色低碳产品的输出,绿色低碳也将是未来贸易市场趋向。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2021,41(9):174-183
城市化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生态空间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绿色生态网络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分析,总结我国绿色生态网络研究的学科、研究团队、期刊分布特征、研究热点与趋势。研究表明:(1)我国绿色生态网络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1993—1999年)、起步(2000—2009年)和快速发展(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2)"生态网络""景观格局""生态廊道""生态安全格局"是热点研究领域;(3)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上都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的特征,研究对象由单一的生态系统逐渐扩大到市域、省域乃至中国、全球综合生态系统尺度,研究内容从单纯的网络构建向网络体系构建、网络体系评价、网络优化等更加具体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近20多年来我国绿色生态网络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以总结我国绿色生态空间网络研究的视角与方法,为进一步拓展我国绿色生态网络研究体系及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直观展示我国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为老年人生命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老年人生命质量研究相关文献从研究机构、著者、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老年人生命质量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各著者团队、研究机构合作程度低,研究热点集中...  相似文献   

20.
外来者劣势是国际商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既有综述类文献不仅时间偏早且多为主观定性分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国内文献迅速增加,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再梳理。为弥补定性分析的不足,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以2008—2020年中英文文献为样本,从发文量、国家、期刊、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对外来者劣势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并通过构建基于理论演进的研究框架,结合高频和突现关键词,揭示外来者劣势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国内研究起步晚且仍需深化;国内机构间与学者间尚未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个人层面研究有待拓展;新兴经济体的相应研究值得关注;研究方法和测量指标尚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