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1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测算了各省份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数和碳生产率,研究了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碳生产率之间均存在U型关系,碳生产率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亦得到了验证.当前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抑制了碳生产率的提升,全国及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利于碳生产率的提升,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抑制了碳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情况,揭示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完善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环境的破坏和恶化。文章立足于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利用1999-2012年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基于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隐性环境规制工具等视角实证分析了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隐性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技术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未来西部地区要完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加快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建设,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的有效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西部地区公众的环保意识,发挥隐性环境规制的作用;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从而充分激发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推动西部地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界学者开始探索造成企业环境污染的因素,试图通过技术改进减少污染。尤其自1991年"波特假说"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以"波特假说"为理论背景,基于中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以研发人员数量为控制变量,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对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激励作用;在增加控制变量后,环境规制强度对于提高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可见,"波特假说"适用于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最后,根据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现状,提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和产业研发投入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界学者开始探索造成企业环境污染的因素,试图通过技术改进减少污染。尤其自1991年“波特假说”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以“波特假说”为理论背景,基于中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以研发人员数量为控制变量,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对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激励作用;在增加控制变量后,环境规制强度对于提高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可见,“波特假说”适用于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最后,根据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现状,提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和产业研发投入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规制主要通过需求、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传导机制等三种途径影响产业升级,本文对上述产业升级路径的传导机制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0年我国30个省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动态面板估计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我国在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上应考虑区域间的差异性,并适度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和推进市场化改革,从而为环境规制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双赢
提供必要的政策思路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各省份火电行业的面板数据出发,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我国各省份2003—2017年火电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构建系统SYS-GMM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中国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改进,并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2)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滞后效应。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3)投资开放程度对全国范围内火电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对东部地区各省份的火电行业有正向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Battese and Coelli(1992)模型基础上,采用非中性技术进步超越随机前沿模型,对2003-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7类污染型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各行业在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情况。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污染型行业在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都比东部地区要高。从经济效率来看,大部分污染型行业势必在未来布局选择上会倾向于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都相对较弱,污染型行业向这些地区大规模转移必然会导致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对此,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对污染型行业的优化布局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诚  蒙大斌 《当代经济科学》2012,4(4):49-55,126
本文在熊彼特创新经济学的框架下分析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以及产业组织特征,并利用1999—2009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源泉;(2)国有经济比重、市场结构、隐性知识含量等行业特征因素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诸多行业特征因素对于生产率的影响性质说明了中国工业不是单纯的“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表面问题,而是“重技术引进,轻制度建设”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首先,将技术创新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阶段,应用CES生产函数分阶段推导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数理关系。其次,根据污染排放强度将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划分为重度污染型、中度污染型及轻度污染型3种类型,以2003-2012年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分阶段分行业的计量回归模型进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实证检验。数理推导证明: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在数理上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实证检验发现:①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技术研发专利成果和技术转化新产品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波特假说在制造业整体上得到验证;②环境规制对中度污染行业、轻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重度污染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波特假说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最后,针对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阶段性和行业异质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企业追求持续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的实施为契机,在理论分析新《环保法》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以2012—2017年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新《环保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及企业战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战略在新《环保法》与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中介效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新《环保法》施行价值的认识,同时对政府和企业强化环境管理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郑春梅 《经济问题》2012,(5):99-102
基于效率视角,以北京市4家汽车生产企业为例,应用数据包络法进行实证分析。使用三项投入要素和一项产出要素,运用DEAP2.1软件计算出北京市汽车产业生产效率。然后加入环保投资这项投入要素,计算出汽车产业生产效率。进而对这两种计算环境下的生产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强度的环境规制超出企业的消化能力,导致汽车产业生产效率下降;而适当有效的环境规制则能降低汽车企业生产成本,使生产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针对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这一主题,在对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目前文献的不足之处进行评述,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使用2002—2010年面板数据,在扩展的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向量分解估计方法(FEVD),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我国五类污染密集型商品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发现,严格的内生环境规制可以显著提升五类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比较优势;但用环境规制强度(ERS)和CO2排放强度分别测量的外生环境规制对五类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不完全一致,同时外生环境规制二次项显示,外生环境规制对造纸和纸制品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制品加工业这两个行业商品出口的影响呈U型,而对其余三个污染密集型行业,外生环境规制对其商品出口的影响为倒U型,与前两个行业相反。因此,从长期来看,提高环境规制水平会降低本国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担忧是不必要的,相反,适度地提高环境规制水平有利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