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环境经济》2008,(3):7
在近期召开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张基尧说,2008年南水北调主要目标已经确定,工程建设将全面提速。作为向北京应急供水的中线京石段工程,当前已进入攻坚阶段,能确保实现奥运会前通水目标。张基尧强调,“南水北调必须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始终把节水放在首位。”要坚持“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确保调来的都是干净的水。  相似文献   

2.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多来,累计调水5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4亿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规划中先行先试的“两纵”,从东中线一期工程目前发挥的综合效益来看,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成为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一个美丽样本。  相似文献   

3.
孙昉 《经济改革》2014,(9):76-78
调取汉丹江之水缓解京津等地水资源短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如何在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同时,有效实现自身的循环发展和科学发展,成为摆在中线调水工程重要水源地——陕西汉中、安康、商洛等陕南三市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专家建议:建立国家级汉丹江水源地保护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让供水区和用水区共同受益、共同发展,使南水北调工程真正成为南北双赢工程。  相似文献   

4.
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沿线7省份为研究样本,使用“自下而上”法估算旅游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旅游生态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ArcGIS软件和自然间断点法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7省份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2)旅游生态效率总体偏低,但有小幅度上升,这主要得益于纯技术效率的增长拉动;(3)Malmquist指数均大于1,处于生态效率提升阶段,技术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有大幅拉动作用;(4)旅游生态效率表现为南北端省份向较高效率变动、中间省份效率值降低的态势,中线工程的整体生态效率值略高于东线工程。  相似文献   

5.
李辉  王良健 《经济地理》2019,39(6):86-96
近年来房价迅速上涨,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新挑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理,然后将2015、2016年31 403个流动人员样本与17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两步估计模型检验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相关变量的交叉项进一步检验影响效应的个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结果表明:①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②附着在房价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③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未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的消极效应大于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此外,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流动距离差异。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经济发展赢得了新机遇,然而能源需求压力却也随之增大,为了打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联,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脱钩弹性指数方法建立脱钩评价模型分析皖江城市带1998-2012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状况,结果表明皖江区域目前处于弱脱钩的水平;并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出效应和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耗的驱动作用较大,而低能源强度起着负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取典型喀斯特城市铜仁市为研究区,基于经济数据和水资源数据,运用匹配度、水资源生态足迹、"P-E-R"区域匹配模型和LMDI指数分解模型,分析揭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发现:铜仁市人均用水量总体逐年在下降,而人均GDP逐年在提高,其匹配度2011年达最大后逐步下降。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波动上升但程度不明显,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盈余较高且受降水影响波动明显,历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明显下降。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环境补水的用水比重由高到低,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小且趋势与水资源生态盈余一致。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富裕而水资源经济人口承载力不足,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贡献度技术效应最大且为负效应、经济效应次之且为正效应、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环境足迹理论,以兰州市为例,对比分析了1990—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物代谢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城乡差异性,并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融合四种环境足迹(水、碳、氮、磷)的综合评价指标“生态效率”,弥补了当前食物消费环境影响研究中各个足迹独立评价的不足。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兰州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由“温饱型”的植物源食物消费为主逐渐转变为“小康型”动植物源食物并重模式。(2)1990—2020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环境足迹大体呈上涨趋势,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环境足迹却在下降。(3)相较于1990年,2020年城镇地区生态效率提高了0.9倍,农村地区提高了0.5倍,这主要得益于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和兰州市农业体系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一系列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率,优化代谢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4~2015年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基于动态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间户籍制度竞争的存在性及其经济发展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在户籍制度上存在显著的竞争效应,同时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显示,放松户籍制度管制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种促进关系在东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从全国层面看,地理相邻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政府放松户籍制度管制对本城市经济发展有负溢出效应;分地区来看,地理邻近而非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户籍制度的放松倾向于给本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重视地方政府间的空间联动机制,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给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和创新留出足够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10.
《大陆桥视野》2009,(2):67-67
杨凌位于关中平原的腹地,东距西安82公里、咸阳国际机场70公里,西距宝鸡89公里,南临渭水、北负周原、东带长川,西翼凤岗,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线及西(安)宝(鸡)高速公路从区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1997年7月29日,中国政府在这里设立了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过十年开发建设,杨凌示范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20年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Tapio脱钩模型,对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粮食产量之间的脱钩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态势。其中,农资投入引起的碳排放总量最高。(2)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中部高、南北低”态势。其中,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碳吸收总量最高。(3)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中部低、南北高”态势。更重要的是,碳足迹与粮食产量之间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交替演变态势,并出现空间层面的不均等性。由此,有针对性地以粮食安全为目标,提出低碳农业转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峰 《经济论坛》2003,(1):27-28
一、我国的农业保护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我国的农业保护,一方面是保护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是保护措施不适应WTO规则。在国际上,对农业的保护力度用生产者补贴增值(或叫农业综合保护率即PSE)来反映。日本的农业保护程度最高,其PSE为75%,美国为42%,欧盟为48%,中国台湾为25%。我国长期以来对农业实施的却是负保护。1978年前的29年中,农业每年要给城市贡献153亿元;到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净转出资金增加到1400多亿元;从1996年开始到1999年,我国用了4年时间才基本消除对农业的负保…  相似文献   

13.
2014年,扬州这座"运河长子",提出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构想,让扬州境内的长江岸线、大运河沿线,会同贯穿其间的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重要水体,形成一个大型生态走廊,从而夯实扬州绿色发展之基,确保"南水北调"一江清水北送。目前,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已跳出扬州一地,成为关系苏中苏北绿色发展的重要省级战略。2016年,江淮生态大走廊被写进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十三五"时期江苏省重大战略之一。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团代表们还在议案中呼吁将江淮生态大走廊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线,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所流经的地级市为主要范围,江淮生态大走廊囊括了江苏省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和徐州五市,串连起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长江、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带,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重要的水源地和清水走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扬州的全国人大代表高毅进表示,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彰显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全面践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探索流域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同步推进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8,(1):I0006-I0006
吉林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是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旗下拥有吉林省水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分公司、吉林省地方水电有限公司和大空灌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8.4亿元,固定资产为13.8亿元。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省2008—2018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与面板Tobit回归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空间变化呈现自西向东递减、自南向北递增趋势,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来看,除2009—2010、2015—2017年外,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特征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现象;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处于空间正相关的县域的数量在研究期内逐年下降,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的集聚性呈现递减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空间上有明显的向邻接地区扩散的趋势;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南部和西部地区。(3)不同尺度的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农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口数量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影响,GDP和城镇化率对农业生态影响在不同尺度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了准确分析绿色金融发展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分别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以及熵值法测算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农业生态效率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基础上,分析我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地域分布特征,然后对绿色金融发展与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估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期间,我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呈现东高、西平、中低的格局;(2)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3)绿色金融发展对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农业机械密度、农业受灾率和财政支农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均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且农业机械密度对农业生态效率还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利用2013年"千村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农业转移人口跨城市职业流动对获取城市公共服务的影响.结果显示,受人力资本和就业层次的限制,农业转移人口跨城市职业流动的公共服务获取效应并不显著;但工作原因的职业流动能够显著提高其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概率,相反,被动式职业流动的公共服务获取效应显著为负.另外,...  相似文献   

18.
王亮 《经济论坛》2022,(12):114-125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促进农业增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视角切入,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应。研究发现:农业生产要素错配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性,过去的农业要素错配会影响当前的要素错配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提高农业劳动力、化肥使用量、机械投入量的配置效率,其配置效应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在替换变量和分阶段检验后,其配置效应依旧成立。进一步分析可知,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的配置效应明显大于中东部地区,对资源配置过度地区的配置效应明显大于资源配置不足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能有效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文章从城市层面深入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机制,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该文使用1999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房地产一线城市不同收入等级居民生活水平的面板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法检验收入差距因素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收入家庭存在正的财富效应,中、低收入家庭表现为负的财富效应,整体表现为负的财富效应。对此,我国必须加快改变目前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真正控制房价上涨,避免房地产市场带来负面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20.
探究区域一体化策略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对于城市治理水平和宜居程度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0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韧性水平的影响、异质性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区域一体化能显著提高城市韧性水平,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2)区域一体化在东部地区、超大规模城市群以及多中心城市群更能发挥其对城市韧性水平的提高作用。(3)区域一体化能够通过结构优化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通过多样性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通过规模效应减弱城市生态韧性,而对城市工程韧性没有显著影响。并且,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和城市社会韧性的增强作用大于其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减弱作用,因此区域一体化对城市整体韧性水平呈现增强作用。文章基于城市韧性多维度视角,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韧性各维度的作用机制,为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韧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