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长春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春市综合防灾规划技术路线是长春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专题研究之一.本文从规划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入手,对综合防灾规划的步骤、内容、方法进行详尽的探讨,并在组织方式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里参考了王江波的<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规划师2007.1)、翟宝辉等编著的<城市综合防灾>及周锡元教授的<城市进程中的安全与减灾> (提纲2004.12)中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在结合长春市常见灾种的情势下,从内容、方法、研究思路上有所创新.在最后结论与建议中指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全国许多城市正在做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好的兆头.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及研究正在形成一种态势.为此,鉴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研究的重要性、迫切性,建议长春市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相似文献
4.
5.
6.
增强城市韧性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回顾我国城镇化历程,城镇化质量并未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升,韧性思维对于提高城镇化质量、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既有对干扰及灾害事件的认知,强化灾害防控综合性、系统性和全过程性等方面.展望未来,城市韧性研究不仅要重视评估城市安全防灾能力,而且应加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判.为有效增强城市韧性,应从提高城市生存韧性和发展韧性两个维度入手,健全社区/村庄灾害防控机制,编制城市安全韧性规划,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保障新型城镇化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7.
韧性城市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总体要求下,中国城市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韧性城市的建设为提高城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通过总结典型韧性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并以西安为例,基于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识别,提出具体可操作的综合性强韧之策.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铁等新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规划建设研究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期阶段,此类项目的规划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进一步探讨与论证的问题,以天津西站副中心地区的规划为例,从地区发展模式、业态选择、动态组织以及形态设计等方面探讨枢纽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以期为今后我国此类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韧性度的增强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社会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这篇文章在总结城市韧性及其评价指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复合指标法从社会、经济、生态和工程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武汉市2008-2017年城市韧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建立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TOPSIS模型对武汉市城市韧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国家防灾减灾的中心和重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人口和国家财富的集中地,国家对外开放也是通过一批城市作为窗口来实现的。因而,在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将城市作为中心和重点,不断增强城市防御灾害和减轻灾害的能力,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1.
12.
13.
文章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构建包含20个指标的韧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并将博弈论组合赋权及物元可拓方法引入韧性城市建设评价过程,建立韧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对济南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济南市韧性建设水平为Ⅲ级,但有略偏向于Ⅱ级的趋势,且济南市的社会环境及基础设施维度韧性水平较低。因此,济南市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其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金磊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2,(1):39-41
城市减灾必须从城市实际存在的致灾危险性出发。本文以北京为例,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2008年前后北京城市灾害的最大危险源分析1.1地震危险性地震灾害是北京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20世纪以来,北京周围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三次,即: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宁河7.1级地震,它们都给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据1999~2000年中国科协减灾白皮书专家组提供的预测报告,21世纪初中期北京地区不排除发生5~6级地震的可能性。据我们多年所作的北京城市灾害区…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策略研究——以北京副中心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通风廊道是提升城市通透性,改善城市微循环,减缓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建设通风廊道让城市"呼吸"起来,可以有效减轻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流动性,提高人体舒适度。基于通州区建设大背景及热点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利用通州国家级气象站多年观测记录及周边地区气象资料、通州城区1:2000建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德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Rapid(5m分辨率)、通州区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规划图等,分析了通州及周边地区的风环境,研究了通州城区天空开阔度和地表粗糙程度,得出了通风潜力的空间分布。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热环境的空间分布。提出了通州城区通风廊道规划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及对城镇造成危害的调查分析,提出泥石流多发城镇的灾害防御应首先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景观的战略布局着手,在城市避难疏散系统的构建中统筹兼顾各类城市灾害的危害性.采取灾害测报系统及布局、生命线保障系统规划,救灾设施及布局、抗灾防灾工程建设和疏散及避难通道规划等五项工程性措施,通过防灾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救灾队伍建设、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防灾救灾的宣传教育和灾害政策法规建设等五项非工程性措施的支撑,从根本上达到防灾减灾的目标,构建生态安全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建设中,人类的盲目活动可以致灾。在国家尚未颁布《城市防灾法》前,作者建议编研城市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导则,对建筑物及建筑群体予以风险评估,以强化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背景下的韧性城市建设——以德国达姆施塔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自然环境及安全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韧性城市环境建设成为近年来全球城市发展的重点要求之一.以当代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数字城市进程,一方面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系统韧性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冲击与挑战.我国的韧性城市的研究和建设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数字化背景下的防灾系统构建迫切需要理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