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当前较多采用的几种代表性的物质资本存量估算方法,讨论了基年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当年投资以及折旧等物质资本存量估算四个基本变量的指标选取和计算.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统计数据,采用不同方法具体估算和比较了上海改革开放开放30年间的总体物质资本存量及分三大产业的资本存量,发现上海总体资本存量、三大产业资本积累及资本-产出比的变动趋势,说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对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资本存量与劳动力进行回归分析,以得到资本存量与劳动力这两个生产要素相对产出弹性,并由此得出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对于产出的边际回报率。许多实证研究都要涉及到对资本存量K的估计,但是现有研究中对K的估计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也就影响了后续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很有必要针对估计上海的资本存量K的现有研究进行一下探讨。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测算K时所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方法重新估算了上海的资本存量K的数据。通过改进方法所估算的上海资本存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翻了不止三番,年平均增长率为1 1 .1 5% ,资本积累极为迅速。上海资本形成的路径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增量改革推动的配置效率改进使资本—产出比率自1 985年来持续下降,而近年来的资本形成过快是由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倚重资本深化。本文认为,上海的经济增长在近年越来越表现出静态的特征,至今尚不具备充分的动态改进力量。  相似文献   

3.
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呈现资本深化的特征,引入人力资本积累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的资本-产出比在1978~1994年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1994~1998年呈现上升趋势,1999~2003年出现缓慢下降趋势;1978年以来,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存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导致人均物质资本上升,但这种人均物质资本和资本-产出比的上升由于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的作用,使整个经济具有可持续的增长;物质资本积累是中国过去20多年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但在近几年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各省区的实物资本存量估算及相关研究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永续存盘法对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的实物资本存量进行估算。通过对比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利用现有的资料与统计数据对永续存盘法估算每年实物资本存量所用到的几个指标:每年的投资流量、每年实物资本存量的折旧、每年投资流量的价格指数以及初始年份实物资本存量进行了详细的筛选与界定,并且对缺失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与处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个考虑人力资本外溢、基础设施资本的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本文分析了能让长期居民效用最大化的稳态基础设施存量水平;并根据永续盘存法估算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和私人资本存量以及根据教育年限法估算了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最后,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估算了各种资本的产出弹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存量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2001年后基础设施存量水平已经超过了稳态基础设施存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Barro(1990)与Barro和Sala-I-Martin(1992)研究的基础上,将基础设施资本及其拥挤性纳入生产函数来构建经济增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此考察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显示,稳态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比之间均呈现“倒U型”关系,且最优的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比是由生产资本的产出弹性、有效基础设施资本的产出弹性和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比的有效比重弹性共同决定的。为从实证上检验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命题,本文进一步建立静态面板模型并使用中国1993—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实证结果在证实人均产出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比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的同时,求解出“倒U型”顶点处所对应的最优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比为0.330,即当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比低于0.330时,人均产出随着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比的提高而上升;而当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比高于0.330时,人均产出则随着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比的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中国资本存量调整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改进的方法估算了我国资本存量,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本存量已经翻了不止两番,积累极为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型,我国资本存量调整的动机也转向需求一方,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需求导向的资本存量调整机制和投资行为已经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中基本形成,产出水平与资本成本均为资本调整与投资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出发,利用我国从1978-2006年以来的物质资本存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二者相互影响,在长期内存在均衡关系,在短期内物质资本存量是经济增长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卢卡斯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全国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其分析期间设为1997年至2004年。首先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各省市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利用受教育年限累积法估算各省市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并把人力资本存量划分为初级人力资本存量、中等人力资本存量和高等人力资本存量。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相比,人力资本尚未对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高等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强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就是把教育放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上。  相似文献   

10.
物质资本存量的估计影响到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的准确性。关于上海物质资本存量的已有研究中,基期资本存量估计和折旧的设定尚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利用上海经营性固定资产数据估计了基期资本存量。本文还提出了两个评价折旧设定的经验性标准,解决了折旧率的设定问题,更加准确地估计了1978年~2008年上海物质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合理界定并调整基础设施统计口径基础上,运用永续盘存法非传统途径和生产函数法谨慎测算了基础设施的全套资本存量和资本回报率,并构造199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三个方面分解并检验了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全国生产性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急剧攀升,年均增速达到12.6%。其中,经济基础设施存量持续高于社会基础设施。(2)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呈现倒"U"型变动趋势,且在不同基础设施类型和区域间保持稳健。其中,社会基础设施的资本回报率整体高于经济基础设施,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则长期处于低位运行。(3)基于基础设施资本产出比不断上升是其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的主因这一判断,进一步证实基础设施投资率及其资本深化程度,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城镇化等因素整体上均显著影响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  相似文献   

12.
苏方林  宋帮英 《山东经济》2010,26(3):153-159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一直都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设定模型,采用五种物质资本存量和三种人力资本存量,回归估计资本产出弹性系数,进一步运用索罗余值法测算了不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组合下科技进步贡献率,发现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出相似的演化模式,最后探讨TFP与科技进步贡献率在考核经济绩效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陈大群 《特区经济》2010,(11):47-49
江苏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排在全国前列,但省内南北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苏南近年来以较大优势领先于苏北。苏南物质资本较苏北丰富,但其产出效率比苏北低。苏北人力资本数量庞大,但总体素质较苏南低。苏北物质资本稀缺,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程度低,但近年苏北人力资本产出增长速度较快。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能够提高其产出效率,加大对苏北人力资本的开发力度,同时可以改进全省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整体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4.
汪平  邹颖 《山东经济》2013,(4):104-117
股权资本成本的估算是现代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合理的估算值,资本成本在微观和宏观领域中的若干重大问题都将难以解决。运用五种方法,首先估算出2000-2008年间我国各个行业的股权资本成本,并进行变动趋势分析;然后将资本成本估算值与同时期的国债利率、公司债利率以及股利报酬率进行比较,以检验估算值的合理性;最后对不同行业的估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与相关因素分析,突出资本成本估算值的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经济扩张中,信息通讯技术的创新和外溢成为生产率增长最主要的原因,ICT本身也因此成为学术界广泛研究的对象。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方法,运用C—D函数扩展模型,将高技术资本分为ICT资本和其他高技术资本,测算了ICT资本对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类高技术资本边际产出的高低。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高技术资本都与高技术产业产出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ICT资本的边际产出低于其他行业高技术资本的边际产出。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CHS模式和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我国2004-2009年间省级文化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及经济计量检验,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我国文化资本与GDP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级文化资本存量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文化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均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要素。考虑空间相关性因素之后,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大,文化资本每增长1%,促进GDP增长0.379%,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资本在投入要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产出效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邓进 《南方经济》2007,5(8):56-64
本文运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研发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柯布一道格拉斯型研发生产函数.研究了研发生产的要素投入问题、研发生产的性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中,研发资本的贡献高于研发人员的贡献,研发生产过程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2)外资产权、企业规模对研发产出效率呈显著正效用;国有产权、以企业数为指标的市场结构以及绩效(利润和税收)对研发产出效率呈显著负效用:(3)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产权清晰度较高.对研发产出效率负面影响较小;法制不健全、政策不稳定等外部因素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产出效率负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资本产出弹性详细探讨的基础上,根据索洛余值核算分析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改革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基于1978~2004年的省级数据,本文发现经济差异主要来源于要素积累而并非全要素生产率,前者的贡献份额大约是后者的3倍。不过本文结果也表明,1990年以后要素投入对地区差距的贡献正在快速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持续提高,将成为今后地区差距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此外本文还指出,彭国华(2005)和李静等(2006)采用的核算方法和资本弹性设定都不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现实,从而高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以1995-2010年按碳排放特征分组的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U型曲线特征,拐点处的经济产出高排放强度行业低于低排放强度行业。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劳动力总量,科研投入有利于高排放强度行业减排,化石能源结构调整不能促进工业减排。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人力资本理论及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选取经济总产出、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4个变量,建立适当的模型,利用江苏省51个县市在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平均受教育年数以及床位数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逐步回归,验证健康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显著性是否成立,并得出若干政策建议,为县域政府制定科学有效的经济增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