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分析了修昔底德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起因的论述,并将修昔底德本人的论述和国际关系学者对修昔底德的解读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修昔底德强调这场战争本身及其起始过程的特殊性,国际关系学者则往往试图从修昔底德的论述中提炼出战争爆发的普遍原因。其次,修昔底德并不寻求现代意义上的"原因"和因果关系,而只是记述他所见之事,即战争的起始过程或预兆;国际关系学者寻找的则是导致战争的一种或多种原因,并想要以此来预防或控制战争。修昔底德与当代学者之间的思想差异促使我们思考:当代国际关系学者应当如何阅读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了修昔底德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起因的论述,并将修昔底德本人的论述和国际关系学者对修昔底德的解读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修昔底德强调这场战争本身及其起始过程的特殊性,国际关系学者则往往试图从修昔底德的论述中提炼出战争爆发的普遍原因。其次,修昔底德并不寻求现代意义上的"原因"和因果关系,而只是记述他所见之事,即战争的起始过程或预兆;国际关系学者寻找的则是导致战争的一种或多种原因,并想要以此来预防或控制战争。修昔底德与当代学者之间的思想差异促使我们思考:当代国际关系学者应当如何阅读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性论的历史观是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一大特色,作者笔下的人性含义广泛,既有个体的个性化的人性,也有群体的共同的人性,还有人的生理特性。修昔底德在书中对各色人性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同时又以此为线索揭示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阐述战争的过程和结果。那么,修昔底德为何要用这样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来分析、探讨战争和历史呢?他的人性论思想又是源于何处呢?本文从智者学派的影响、战争的直接影响以及希腊史学传统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431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围绕古希腊两个主要的集团——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同盟进行。笔者认为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雅典帝国通过两次扩张实力得到显著提高之后,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慌。其次,两大同盟之间的战争背后的实质是其商业利益的冲突,即科西拉地处商路要冲以及雅典帝国对于科林斯商路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雅典为何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终告惨败?对此,修昔底德直接提出了内争这一远非肤浅但仍有限的答案。此外,自古以来最为流行但不无偏颇的观点是雅典败于其民主政治,尤其是它在最后阶段的巨大混乱和严重失控;雅典政治领导的个人素质蜕变和由此加剧的内部争斗也得到了格外的强调,而雅典战败被特别归咎于此。所有这些解说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导致雅典惨败的部分重大缘由,但它们并非最深刻、最重要的缘由。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锐利的目光审视,我们可以洞察雅典的根本败因乃是植根于社会本身的深层文化特质,连同城邦政治和社会心理在战争重压之下的脆弱性。漫长的战争给雅典社会/政治机体施加了难以承受的经久压力,同时大大加剧了其深层文化中以极端个人主义为特征的“亚西比得综合症”及其独特的“傲慢”。它们撕裂了愈益脆弱的社会纽带,侵蚀了雅典赖以打赢战争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6.
雅典为何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终告惨败?对此,修昔底德直接提出了内争这一远非肤浅但仍有限的答案。此外,自古以来最为流行但不无偏颇的观点是雅典败于其民主政治,尤其是它在最后阶段的巨大混乱和严重失控;雅典政治领导的个人素质蜕变和由此加剧的内部争斗也得到了格外的强调,而雅典战败被特别归咎于此。所有这些解说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导致雅典惨败的部分重大缘由,但它们并非最深刻、最重要的缘由。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锐利的目光审视,我们可以洞察雅典的根本败因乃是植根于社会本身的深层文化特质,连同城邦政治和社会心理在战争重压之下的脆弱性。漫长的战争给雅典社会/政治机体施加了难以承受的经久压力,同时大大加剧了其深层文化中以极端个人主义为特征的“亚西比得综合症”及其独特的“傲慢”。它们撕裂了愈益脆弱的社会纽带,侵蚀了雅典赖以打赢战争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变化,同时也对当今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是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中美关系现状,通过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讨论,提出了双方如何避免对抗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治这个理念,几乎与城市一样古老,而且是借城市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自治保证了市民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居住地的面目,是城市文化独立的根基。城市的自治形态,在西方古典时代就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在希波战争中,希腊联盟一方的领袖是雅典,一个地道的城市国家。在那里,市民投票决定自己这个城邦的事务;大家要定时到露天剧场看戏;苏格拉底这样的哲人,  相似文献   

9.
在回答冲突何以发生并扩散这一问题时,冲突理论家渴望建立统摄国家间战争与内战的统一分析框架。作者尝试回应这一理论愿景,借用图论的形式语言打造冲突系统动力学的一种新图式“战争图集”。其中冲突被刻画为一个图,作战单元是顶点,冲突与援助行为是边,冲突之间的关系被刻画为图与图的互动,体系是图的集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两个假说重新解释了冲突的起因和扩散,并且可以被修昔底德记载的柯西拉内战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过程所证实:战争通过援助行为引发另一场战争,并通过冲突体系的结构类似自我复制,星火由此燎原。战争图集抛弃了冲突研究的干扰项国内—国际政治二分,无须依靠或颠倒第二意象就能刻画出复杂冲突的逻辑地形图,是图式层次的革新,定性和定量研究都可加以利用。战争图集还展示了理论家的另一项科学使命,即在历史的低维切片上构拟高维的复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回答冲突何以发生并扩散这一问题时,冲突理论家渴望建立统摄国家间战争与内战的统一分析框架。作者尝试回应这一理论愿景,借用图论的形式语言打造冲突系统动力学的一种新图式“战争图集”。其中冲突被刻画为一个图,作战单元是顶点,冲突与援助行为是边,冲突之间的关系被刻画为图与图的互动,体系是图的集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两个假说重新解释了冲突的起因和扩散,并且可以被修昔底德记载的柯西拉内战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过程所证实:战争通过援助行为引发另一场战争,并通过冲突体系的结构类似自我复制,星火由此燎原。战争图集抛弃了冲突研究的干扰项国内—国际政治二分,无须依靠或颠倒第二意象就能刻画出复杂冲突的逻辑地形图,是图式层次的革新,定性和定量研究都可加以利用。战争图集还展示了理论家的另一项科学使命,即在历史的低维切片上构拟高维的复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郭晓雯 《魅力中国》2010,(34):115-115
古希腊音乐教育是欧洲教育发展的最早的最重要的基柱,对后世欧洲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作为“七艺”之一.使古希腊学校教育中的必修课。在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中,音乐教育得以有序地付诸实践。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思想为代表的音乐教育理论更为后世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化解与半岛走出冷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二次朝核危机是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系列危机的新高潮 ,根源是冷战状态。危机的背后是半岛走出冷战的历史要求。这一进程必然伴随着危机、动荡和风险。半岛走出冷战意味着地区战略格局的改变 ,而朝核危机的解决可能是走出冷战的开始。半岛现有格局是一个地区性战略稳定 ,但其作用已发挥到尽头。“北京会谈”拉开了多边解决朝核危机的序幕。与此同时 ,爆发战争的风险也在上升 ,危险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在朝鲜半岛有多重战略利益 ,首要和核心利益是保持半岛和平稳定。中国应在化解半岛核危机的过程中 ,逐步建立一个新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推动半岛和平走出冷战。  相似文献   

13.
2005午春天SARS事件的突然爆发突显出我国政府应急危机处理方面存在着缺失,到甲型H1N1流感的传入则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功效。建立一套成熟的应急危机处理机制对解除危机、善后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运用调查问卷对民众进行访谈,从民众需求的视角以心理调节、信息透明和政府公信力等角度来论证我国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做出了出兵抗关援朝的决策。这一决策过程可以说是新中国经历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处理。在越南战争发展的过程中,中方在援越抗美方针指导下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对策。只是在应对美国从特种战争向局部战争升级时,决策才带有危机处理的性质。本文分析了这两次决策的过程,并以这两次决策为案例,初步总结了中方危机处理的决策程序、机制、原则和基本思路。由于中关双方的原因,在这两场战争中,中国与美国对抗的形式和结果大不相同:第一次是直接对抗,导致了两国的长期隔绝;第二次是间接对抗,对抗尚未完结两国就走上了缓和之路。  相似文献   

15.
国家发展,可能会面临许多陷阱,如“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等.而中国发展,要克服“文化陷阱”. 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塔西佗曾出任过古罗马最高领导人——执政官,此外还先后干过保民官、营造官、财务官、行政长官和外省总督等,他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的得罪人民”.这个卓越的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里的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16.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做出了出兵抗关援朝的决策。这一决策过程可以说是新中国经历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处理。在越南战争发展的过程中,中方在援越抗美方针指导下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对策。只是在应对美国从特种战争向局部战争升级时,决策才带有危机处理的性质。本文分析了这两次决策的过程,并以这两次决策为案例,初步总结了中方危机处理的决策程序、机制、原则和基本思路。由于中关双方的原因,在这两场战争中,中国与美国对抗的形式和结果大不相同:第一次是直接对抗,导致了两国的长期隔绝;第二次是间接对抗,对抗尚未完结两国就走上了缓和之路。  相似文献   

17.
SARS向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提出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ARS全称“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stems”,翻译成中文是“严重的急性呼吸症候群”,我国医学界简称其为“非典”。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给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经过全民动员、整顿吏治、科学依法防治等过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这场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我国危机管理机制的脆弱性,使各级政府在抗击SARS的战役中,充分领教了危机管理能力和危机管理系统健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政府危机管理成为了舆论界和学术界热烈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战争索赔政策是其建立世界新秩序,达成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苑爽的《“战争与和平”视阈下的美国对德战争索赔政策》以全新的理论视角系统的论述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德战争索赔政策,具有视野宏阔、理论独到,资料充实、叙论结合,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三个特点。对于从新的角度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和丰富国际关系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岑耀 《魅力中国》2011,(2):120-120
21世纪初,在“9·11”事件和“SARS”危机之后,公共危机管理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和学界研究的热点。学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起步于这一时期。从5.12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的爆发,我国已进入各类危机事件的高发期,为了有效的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发生,降低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必须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措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20.
国际军事安全危机是指国家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甚至战争的危险状态。国际军事安全危机与国际安全危机并非等同概念,它只是后者的一部分。面对国际军事安全危机,危机行为者通常采取两种做法:一是不惜一战,决心以军事对抗手段解决利益冲突;二是通过危机管理,力求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控制危机升级与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使危机逐步得到缓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的军事危机管理并非是寻求解决利益冲突,而是避免出现最差的场景。60余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及内外政策的演变,中国的国际军事安全危机行为发生巨大变化,划出了一条从军事对抗到危机管理、从避免冲突到争取双赢的轨迹。冷战结束以来,通过积极的危机管理,中外军事冲突得到避免;中国开始成为多边国际军事安全危机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此相应,中国的危机决策/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危机管理的原则日益丰富。面向未来,危机管理、冲突解决、机遇管理紧密结合将成为中国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