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现实经济中有两大特征即”小狗经济”和“斑马经济”。  相似文献   

2.
坊市制的优点在于使城区整齐划一,便于管理,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然而这一制度毕竟是城市经济不够发达的产物,也缺乏生活气息。而"坊"、"市"混合的转型,是中国历史上城市经济发展的必须转折点。城市的实际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经济客观规律的,也不能背离城市居民生活的要求和愿望。隋唐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是强化上层建筑对于城市的管制。北宋时期的坊市改制缘于商旅的增加,城市经济的扩大,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了更广大人民的愿望,从而才能更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向前发展,其留给后世的也就是一个人性、合理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和经济学家队伍及其结构的变化 ,一些人提出了“经济学本土化”或“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我的理解 ,这一提法必须以促进经济科学的发展和解释、解决中国经济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要创建的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对解释和解决重大经济现实问题有用、而又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的经济学体系 ,而不应该是为了求得中国经济学家的某种心理平衡 ,也不应该把获得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奖看得太重 ,视之为衡量是否创建了中国经济学的唯一或重要标准。当然 ,更不能理解为创建一个封闭的、只有中国人才能接受的经济学。我们思…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模式"是否存在的讨论一直在学界中争论不休。从"中国模式"的内涵、特征、实质简要进行梳理。"中国模式"所取得成果的同时仍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在了解"中国模式"的基础上继续独立自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5.
郭小鲁 《经济导刊》2002,(10):58-60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形式不能简单地用公有制或私有制去刻划 2002年《经济导刊》第2期、第3期分别发表了董辅礽教授的《消灭私有制还是扬弃私有制?》和厉以宁教授的《进一步开展公有制形式的探讨》两篇文章,两篇义章都提出和分析了公有制的新形式,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对于公有制的新形式,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姚 《经济师》2022,(9):140-141
在“一带一路”的桥梁沟通下,新时代的中国在经济建设层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入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经济建设的实现路径,应当从区域、政策、社会三重维度推动新时代东北地区经济的有序建设。这不仅是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在立足新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向第2个百年目标不断进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漫步街头,随处可见这两个极其相似的字,甚至还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家店面的墙里或墙外。虽然只是一墙之隔、一点之差,但这却是当前中国经济现象最真实和最精华的写照,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学原理,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学原理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8.
刘芳鸣 《经济师》2008,(5):60-61
随着我国各种选秀节目的盛行。“粉丝”应运而生。“粉丝”因和消费拉上关系,自然就出现了“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发展,甚至对拓展职业市场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把“粉丝经济”的发展完全建立在利益诉求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中国的深入研究,得出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意义。中国革命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这一跨越论思想在社会制度上的伟大实践,但中国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的发达生产力,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国继续这一道路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众说纷纭,典型的有“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全面地解释进行各种活动和处在社会网络中的人,鉴于此,两者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方法论、人的属性和人的需要等角度来阐述“经济人”与“社会人”只有互相补充,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给人性提供某种完整的描述。“经济人”和“社会人”两种人性假设的有机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纠正了“文革”错误,实现了宗教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活动重新获得了正常的生存空间。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体制的转型和思想文化的多元使得宗教在中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其中尤以基督教的发展引人注目。前中国菜督教迅速发展的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其成功的“中图化”和“本色化”——在不同层面继续“与中国文化结婚,洗涮西洋的色彩”,不能不说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这二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这两个概念已经被提升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但现实生活中,不和谐、不以人为本的情况仍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既有制度上的问题,又有中国社会各阶层差异性不断扩大所导致的各种矛盾等问题。如何实现二者的现代化结合,对于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不断体现马克恩主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都存在着一个关于“人”的消解和重构的课题,并且其内容既有相当大的区别,又不无相通和一致之处。我们今天关于“人”的消解和重构的任务含有两个分属不同时代而又相互关联的层面,如果说第一个层面是在“重复”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和主体性哲学的话,那么,第二个层面则具有了真正普遍的时代(当代)意义,完全有资格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对话。而这一对话在我们的人学研究中亦将表现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人学研究的近现代思考维度与“当代——未来”这一思考维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同心"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党的统一战线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统一战线作用发挥的最好检验,是中华传统和谐文化的现实体现。这一思想不仅被中国多党合作的历史所见证,而且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继续取得辉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周阳 《经济》2005,(Z1)
在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同时美元义无反顾的贬值推动中国通货膨胀继续走高。我们并不能就此说中国发生了滞胀,但是我们可以说,中国存在发生滞胀的危险,这是坚守人民币汇率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1776年,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重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200多年,推动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腾飞。它对我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这一思想的指导。但是,"看不见的手"也有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市场会失灵,我们不应该过分迷信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分析"看不见的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辛古龙 《新经济》2011,(3):62-63
中国有一项传统的魔术表演,就是变脸,这是一个讲究速度的魔术表演,你不能太漫。可金山词霸的这次“变脸”却花了13年的时间,不知这次突然“变脸”能否表演成功。  相似文献   

18.
李仙 《经济研究参考》2012,(55):63-70,82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地区比较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5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东西部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三大区域格局看,区域增长速度格局再次变为"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逆向扩大;区域经济总量格局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态势。2012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演变的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可能继续趋缓,各地区增长速度大体在15.0%~7.5%之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扩速放缓"态势;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将呈现各地区经济增速继续有所放缓、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区域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和城镇化重点地区将呈现新变化等基本趋势,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提出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一些急需的空间规划、出台有利于中小城镇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利用结构性减税的机会建立我国地区差异化税收体制、建立全国性生态补偿机制等若干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卫群 《江南论坛》2005,(11):14-16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执政条件下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不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能不能筑起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这是我们党面临的三个严峻考验,也是当前党的建设必须着重解决的三个  相似文献   

20.
解决“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五”期末,在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和国家加强对“三农”的政策支持作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趋好。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供求矛盾趋于缓解;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农民增收幅度由低走高,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继续增加。这些良好的局面为确保“十一五”时期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