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环节.研究中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2007-2019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差异来源,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了其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且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的分布特征;(2)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态势,中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逐步缩小;(3)中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核密度分布曲线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基于此,应当加快打破区域边界,推动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物流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及相应物流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规划中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可以运用非均衡发展策略来解决区域物流的优化问题。在非均衡区域物流优化策略的具体运用上,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理论前提,应考虑区域物流发展的水平和结构等因素,对不同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须打赢的世纪决战.要确保江苏省三大区域276.8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重大.扶贫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须在对江苏省三大区域贫困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对江苏省三大区域扶贫政策及成效进行比较研究,提出解决江苏省三大区域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域内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进行区位、环境、资源、经济等方面的分析与比较,了解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发展状况及相互之间的差异,了解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及问题,对三大区域各自发展方向及协作发展的途径进行展望,以期能够更好的了解陕西省内部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陕西省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是加快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也带来不同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的贫困度及空间分布,研究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增洋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0-15
安徽省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上面临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空间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分析,以及和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作比较,评价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为安徽省处理区域发展中均衡和非均衡关系及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三大区域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均衡。为评价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本文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相关的统计数据并进行因子分析,提出两个公共因子,计算出沿海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在每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及综合得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序和比较。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梯度分析法分别对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不仅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同时也根据云南省的具体省情及区域经济差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能对云南省经济快速均衡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赵瑞芬  王俊岭 《特区经济》2011,(11):302-304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各地区区域创新环境的现状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地对区域创新环境的省际差异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效果在不同地区之间分布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已成为制约江苏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3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日新月异的提高,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为研究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给全国各地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将1997、2007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出发,基于相关理论计算了艺术市场各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根据指标相关系数,分析了影响区域艺术市场发展的城市经济、产业规模、城市环境等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我国艺术拍卖市场为考察对象,通过实证数据制作相关图表,对区域艺术市场的地区差距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区域创意产业艺术市场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3.
运用地理集中度、最邻近指数(NNI)、核密度、标准差椭圆等定量方法,研究了赣州市特色民宿的均衡程度、空间集聚程度和分布类型。结果表明:①赣州市特色民宿的数量主要集中在章贡、南康、赣县三大区域,其总数为594家,占赣州市特色民宿的52.8%。②地理集中度指数为46.615 5,平均指数为23.570 2,证明赣州市特色民宿的分布很不均衡。③赣州市特色民宿的最邻近指数为0.284 4,其值远小于1,说明空间集聚特征总体很明显;而大余县特色民宿最邻近指数为3.368,呈离散分布。④基于核密度分析,将赣州市特色民宿划分为5类,即核密度最高的较大区域为章贡区,核密度次高的区域为章贡区行政中心向外扩展,核密度较低的大区域为赣县区,核密度较低的小区域为兴国县、宁都县、石城县、于都县、瑞金市、会昌县、南康区、上犹县、大余县、信丰县、全南县和寻乌县,核密度更低的小区域是安远县和龙南市,核密度值最低的是崇义县和定南县。⑤赣州市特色民宿分布与旅游资源分布的主导方向相一致,特色民宿的扩展方向与旅游资源非常吻合。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翔 《特区经济》2012,(9):30-32
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离不开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大珠三角地区在逐步完成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阶段以后,对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城市化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不仅是制约大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政策手段。本文最后通过对大珠三角地区的研究,以文化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分析对象,对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出合理的空间结构,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新的路径选择,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文章针对创意产业的生产特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出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通过调研问卷的形式,确定了各项指标权重.利用此指标体系对武汉和上海市的创意产业环境进行了综合比较,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启新 《北方经济》2006,(18):13-14
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九地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考察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状况,发现福建省内各城市间区域差异层级明显,并提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创意立国或以创意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创意阶层作为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主体,也备受关注。本文从创意阶层的兴起背景、创意阶层的特征、创意阶层评价指标等三个方面对创意阶层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培育创意阶层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创意阶层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创意立国或以创意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创意阶层作为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主体,也备受关注。本文从创意阶层的兴起背景、创意阶层的特征、创意阶层评价指标等三个方面对创意阶层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培育创意阶层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宁波内部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过程各不相同,发展程度也不平衡,总体呈自南向北强度逐步增强的趋势。基于历史的原因,宁波经济一直被分为“北二市、中六区、南三县”三大区域加以研究。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与变差系数、区域发展均衡度等衡量宁波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得出结论:(1)三大区域的分层基本合理;(2)近几年三大区域发展呈集聚状态,并且相互之间的差异程度有所缩小;(3)三大区块经济发展的差异来自于地缘优势不同和政策影响。并对宁波全市“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空间发展战略布局与区域划分之间关系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袁娅敏 《改革与开放》2014,(19):12-13,17
本文选取2003-2012年江苏省的金融运行数据,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维度选用相关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江苏省及其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数,对江苏省及各区域的金融成熟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的整体金融成熟度不断提高且增速有加快之势;在三大区域中,苏南地区金融成熟度显著高于苏中、苏北地区;江苏亟需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密切关注苏中、苏北地区金融发展,调整区域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