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托管经营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项可行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继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之后,近年来,又在实践中探索出托管经营这一新的模式。 托管经营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通过契约形式,将企业法人的财产交由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明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责权利关系,保证企业财产保值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是企业的所有  相似文献   

2.
企业托管经营是以契约形式对企业资产按特定条件所做的部分或全部让渡,在不改变资产归属(所有权)的前提下,以契约形式向其它法人主体让渡资产经营权,由受托方对所受托企业进行改革、改造、改组,增强企业的活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核心和实质是通过企业经营机制的重塑,资产的重组和运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关于国有企业托管经营,目前概念的认识很不统一,实际做法差别很大,归纳起来,实践中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于强 《浙江经济》1996,(8):12-13
近两年来,国有企业的托管经营成为经济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这不是偶然的。从现实来看,大规模的企业购并、拍卖甚至破产,由于种种原因在短期内无法全面展开,企业托管则可以绕开一些棘手问题。一、企业托管经营的内涵企业托管经营起源于统一后的德国,当初是为了实现东德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东西德统一后,德国设立“国营财产委托代管局”,代表政府直接掌管原东德的国有企业,并根据国有企  相似文献   

4.
《开放潮》1997,(5)
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企业托管经营为之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它不仅避免了破产、兼并、收购等带来的社会震荡,而且有效地推动了国有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资产存量调整途径。 托管经营的性质与特征 托管经营是企业所有者通过契约形式将全部或部分资产经营权,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交给有能力并能承担一定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有偿经营,以实现委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托管通常指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投资主体通过订立委托营运会同,将企业中国有资产委托给提供一定财产抵押或担保的企业法人或自然人经营的一种资产管理方式。它不仅没有产权交易风险,而且企业内部震荡最小,改革成本最低,具体操作简捷易行,成为一种既具活力和潜力,又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国有企业改革新途径。当前,我国各地在企业的改革实践中,或多或少都运用了托管的形式。江西省南昌市从1990年始,尝试把托管作为企业改造、扭亏增盈的一种过渡形式,陆续将39家规模较小、容易操作的企业委托大企业经营,实行“一帮一…  相似文献   

6.
出路还在于产权国际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之浅见□文/张旭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之浅见企业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误区以扩大自主权为基本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自1984年在全国铺开后,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后来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直至近两年的转换经营...  相似文献   

7.
关于企业托管经营的几个理论问题葛兆强企业托管经营是两德统一后,针对东德那些濒临亏损破产境地,想拍卖又卖不掉的国有企业实行经整顿再出卖或破产,以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种过渡性措施。由于受德国托管局及其作法的影响,近几年,我国一些省、市提出了对国有企业实...  相似文献   

8.
托管经营:国有企业改革的温和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企业托管及其现实意义企业托管是指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以契约形式委托给其它企业法人或自然人管理 ,并要求受托人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委托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根本宗旨是在保持原始产权不变前提下 ,使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实现有条件分离 ,实现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重组和流动 ,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托管是在企业兼并等资本运营方式在观念上和操作上都面临诸多困难的条件下 ,产生的一条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新思路。它以企业法人财产权为基础 ,以有限责任为核心 ,以专家治理为特征 ,以委托管理为实现形式 ,克…  相似文献   

9.
据最新统计资料,我国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已达38.5%。如何拯救这些困境企业?我想,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一个具有雄厚经济实力、荟萃天下企业管理人才的“企业托管公司”,通过经济与法律的手段,以明确托管方(托管公司)与委托方(托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所有权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由托管公司对被托管企业派出管理人员和注入适量资金,并按托管公司的意志对托管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和收益分配权,在拯救企业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体,达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实现战略重点转移李洪峰经过十五年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总体运行状况仍然没有明显改观,原因在哪里?出路在何方?我以为,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过小,遍地开花的不合格总体格局没有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总体格局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是违...  相似文献   

11.
在走向完全市场竞争的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由于其不可更改的公共产权特性而必然受到机制上的制约.这种制约使其难以建立与其他企业同样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对国有企业的功能以及适合经营的领域还待进一步加以明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指示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企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强势企业托管亏损企业改革,较好地改善了亏损企业的经营状况,优化了资源配置,盘活了存量资产,实现了整体经济效...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股份合作制、破产兼并、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出售等,由于大多数企业的绝大部分资产靠银行贷款积累形成,企业改革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几乎都会引起企业债权的变化和转换,必然会对银行的信贷资产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认清形势,服务大局,立足长远,积极支持企业改革;另一方面还要规范行为,依法操作,稳健经营,做好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资产保全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粟 《北方经济》2009,(5):70-71
国有资本实行授权经营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的确,授权经营政策的实施,对于理顺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确立国有企业运营主体地位,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理论界对于授权经营的做法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云浮市围绕企业改革工作进行了大胆探索,重点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全市458户国有企业中,有281户实现了改制,转制面为61%。 一、企业改革的主要做法 1.党政领导挂帅,政府唱主角,把企业改革列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九五年以来,云浮市认真分析了宏观经济环境偏紧的形势,以深化企业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调控中求发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树立良好的精  相似文献   

16.
八面来风     
所谓托管,是指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企业经营权以合同形式,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委托给具有较高经营水平、技术水平,较强经济实力,资信良好,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国有、集体、外资、私营等法人实体有偿经营,并保证被委托企业资产保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种种因素,我国的国有企业在20多年的改制进程中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先进”和“落后”。笔者将率先进行改革并在企业制度方面有较大突破的国有企业定义为“新型国有企业”,将那些在制度上仍然保留着原来计划特征的国有企业称作“改革滞后型国有企业”。“新型国有企业”由于较早和较好地进行了制度转换,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制度风险,基本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改革滞后型国有企业”由于资本、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约束而使经营状况不理想。“改革滞后型”国有企业首先面对的是来自其基本制度的约束。在市场经济不可阻挡的渗透下,市场经济的许多规则在这些企业内部以非正式的、扭曲的方式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企业制度与行为的矛盾和扭曲,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制度性风险。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日本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其国际竞争力日显衰退,虽然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但内部管理制度缺陷乃是根本原因,今后日本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改革企业制度。这种改革对我国企业改革与国际化经营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国有企业内含基本经济利益关系及在新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国有企业(或其中国有资产,下同)的终极所有者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因而国有企业终极所有者实际由国家代为行使,这种情况通常称"国家代理制".在国家代理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所内含的经济利益关系首先包含涉及政府、企业两层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一层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通常人们所说的广义上理解的政企关系,也包括具体现实中已实行公司制改革的国有公司(主要指国有控股公司)的国有股东与企业经营、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国有企业从所有权角度看是"国有的",但对具体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具体由企业经营者负责经营,由企业员工创造企业增量财富.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开展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践中,不少试点企业的董事长都兼任了总经理。这对企业新老制度的平滑过渡和生产经营的相互衔接,不失为一种过渡性的做法,问题是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持有这样一种模糊认识:董事长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如果他不兼任总经理、不行使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权的话,就无法以法定代表人身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讲法乍听似乎十分有理,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认识是用“工厂制”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其职权来类比“公司制”企业制度下的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