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小民 《中关村》2004,(6):34-35
老子是主张“无为而治”的。这与现代市场经济“自由放任”的思想颇为一致。市场经济要求小政府,即市场能做的事都交给市场,只有市场做不了的事才由政府来做。那么,政府应该如何做自己该做的事呢?老子又有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就是说,管理一个大国像烹饪娇嫩的小鲜一样,要精心, 不要来回折腾。  相似文献   

2.
经典语录:“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找到一个自己爱的老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我觉得人生这两件事情最重要。”(与网友谈人生)  相似文献   

3.
人,生而郁闷。比如起名字,就由不得自己,好在有了网络,这是个自己可以给自己做主的地方,名字,一起一大撂,比高帽子来得还容易。起网名这事儿,用一个网友的网名概括,就是一种“自愚自乐”。“自愚”和“自乐”,都需要一种放松的心态。让人眼睛一亮的网名.能让人会心一笑,暗暗赞叹:TMD!真NB!  相似文献   

4.
《信息产业报道》2002,(12):51-52
1976年,旋振荣创办了宏碁,26年来,从这里孕育出Acer、BenQ、纬创、国电子、智扬科技等一大批知名IT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泛宏碁”家族。如果青年时,他没有及时摆脱赌博的不良嗜好,那他的人生将极可能是一片惨淡;如果他在赚到自己第一个1000万时,丧失目标、惰性发作,那他只会是众多暴发户中的一员。但他战胜了不良嗜好的引诱;他目标明确、韧劲十足地打拼到今天。尽管拥有百亿身家,他却在退休前订立了“再造宏碁”的冲刺目标。  相似文献   

5.
俞敏洪 《中关村》2013,(3):102-103
"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每个人一生都有一件大事等着你,但这件大事是自己做出来的,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做的。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08,(6):15-15
“慧聪网”掌门人郭凡生是位性情中人,他在题为《中国民企管理的世界性成就》演讲中,激情四射,充分肯定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杰出贡献;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名言新的佐证。郭问:为什么中国互联网成功了?又自答:第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采取了跟美国互联网相同的知识经济制度”;第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采取了全世界统一的英特耐特的标准,没有再像我们过去那样自己制造一个中国标准”;  相似文献   

7.
明星 《中关村》2015,(2):60-62
6年来,思昂教育坚持厚积薄发,坚持以辅助中小学英语教育为发展基础,对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智能教育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回国之前,马列伟办过公司,创过业。他形容自己"在创业和就业之间跳来跳去"。创业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他的人生就是不断创业的过程。但是,"离家越远,出国时间越长,对祖国的感情越深,如果有本事就为国家和百姓做些事。"这成为马列伟辞掉  相似文献   

8.
今年夏季以来,在网上最“跳”的一群人,非“闪客”莫属。刚刚开始有FLASH时,只是一帮人因为“烦”,用它来表达内心的冲动。一个知名闪客的名言:电视是做给人家看的,Flash是做给自己看的。但是随着Flash的流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普通大众学作Flash,我们的网页变得生动起来,就连过去人人厌恶的广告也变成了幽默搞笑的短篇动画。现在Flash不仅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成了网络广告的新宠,显示出网络时代新的商机。  相似文献   

9.
“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用平和和宽容来看待周围的人事;用知识和技能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用理性和判断来避免人生的危机;用主动和关怀来赢得别人的友爱;用激情和毅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用严厉和冷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精英教育应该“歇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子  CFP 《中关村》2007,(1):86-88
尽管是我们社会里最“精英”的一群,国内一流大学校长们对我们眼下所处时代特征的认识,似有非常落后之嫌。厦门大学将高尔夫课程列入本科生教育一事,说小了无非是一门体育课而已;往大了说因为增设此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精英人才,这当然要引起争议。在21世纪,大学生将成为普通公民。这将是高等教育的最大变化之一。果然,当大学生就业受阻,大学生与真正的“精英”离题太远的现状,都说明了我们高等教育已经严重脱离实际,背离了“三个面向”的要求——它的最直接恶果已经充分显露之后,人们不但不去认真地反思与认知,反而继续沿袭千百年来落后的甚…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人潮鼎沸的深圳高交会上,35岁的郑海涛不经意地迈了进去,这一脚,却迈出了他人生的另一乐章。心中的小树苗蹿了又蹿作为深圳中兴通讯的销售总监,参会洽谈是郑海涛的职责。从清华大学计算机控制专业硕士毕业的郑海涛在这家国内著名的通讯公司已工作了7年,也等待了7年。7年来,深圳的高楼长了又长,郯海涛心中的一棵小树苗也蹿了又蹿。春天来了,春雨来了,小树苗不可遏止地要实现它成为参天大树的久远梦想。为郑海涛梦想带来春的信息的是自己的老师——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贺美英。在那次高交会上,贺老师告诉他:“这几年中关村的情况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各种政策都非常好,很适合创业。”这句话  相似文献   

12.
王勇 《中关村》2011,(12):89-91
“失明将我的人生一分为二,29岁前,超越别人;29岁后,超越自我。一个人可以看不见道路,但绝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1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对于失眠给自己人生带来的影响,中科院48岁的女教授杨佳觉得是人生的“又一次站起”。  相似文献   

13.
刘志明 《中关村》2006,(12):16-21
抛开他头上的所有头衔不说,俞敏洪将是中国培训产业一个永恒的符号;对他所有的事迹、业绩和成就进行挑拣,剩下来最具价值的结论——是教书匠俞敏洪PK富商大贾:从普通话说不好的农村孩子到一名出色的英文教师;从自己出国遭拒数次到帮助无数人出国;从被北大开除的教师到一名校长;从拎着糨糊桶刷小广告到操盘一个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集团公司,然后是将它做上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当古老华夏商潮滚滚将无数人裹挟着冲浪人生的商业体验即赚钱神话的时候,俞敏洪以白手起家、靠智力资本成家、最后在国际商业资本融合中成为资本大玩家的“人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关村  李征 《中关村》2005,(1):19-19
申猴岁尾最震撼人心的经济新闻是什么?毫无疑问,众口一词:“蛇吞象”——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从此进入世界500强。“雄鸡”提前“报晓”,国人为之兴奋,闻鸡起舞,迎来新岁“2005”。这是笃志夺取2008北京奥运经济奖牌的好兆头。一位IT业界资深人士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梦想的最重要举措。蓝色的梦开始在神州大地升腾。这让人想起那句名言,“人类如果没有联想将意味着什么?”《中关村》人与“联想”的发展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无须讳言,我们是“联想迷”,是柳传志的“追星族”。因之,“联想”的每一招儿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采访手记:采访周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一星期只安排一次采访”,一次一般只接受一家。要不是运气好,本次采访至少得安排到明年这时候。采访周枫更不容易的在于“热情”。他无穷尽的话语中,听起来句句都是宝贝。但从无穷尽的“经典”中,找出最适合他的“话语的重心”,却又是那么的难。采访周枫最难的是他接受过了那么多次采访,发表了那么多次演讲,参与了那么多场论坛,已经从“卖产品”走向“卖哲学”阶段,或者说,走向“把哲学也当成产品来卖”的阶段。对他来说,此时不谈文化、不谈理念、不“总结成功的经验”、不“慷慨论诸侯”,别说他自己,别说他的企业,传媒、社会也不肯答应。那么,该如何写好这个中关村的“另类”,这个坚决不肯承认自己仅仅是个“营销大师”、“策划高手”的“北大荒知青”?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他的企业里的一个员工。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名言最为现代女性所诟病。鲁迅先生曾提出质疑:“把女子和小人归为一类,但不知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论语》中还有记录,在谈及治国方略时,武王说:“我有十位能人。”孔子更正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可见在孔  相似文献   

17.
王东成 《中关村》2013,(5):91-91
我庆幸自己这辈子当上了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人生是一个漫漫的旅程.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更是”一山才过一山拦,一梦方醒一梦醉”。  相似文献   

18.
忆晖晖 《中关村》2004,(11):102-103
在谈论当下的北京文学之前,让我们先来说一说两个词:“京味儿”与“京派”,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文学概念,也是彰显北京文学的重镇地位和文化魅力的文学概念;另一方面,它们又像两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当下北京文学的面貌,也成为本文谈论当下北京文学的两个参照系。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以地域为中心形成的文学团体和派别,如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山西)、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河北)。“京味文学”亦是如此,有着自己的语言特色、创作风格,这便是用北京方言,写北京人,书北京事。但“京味文学”的时间跨度之长、…  相似文献   

19.
毛志成 《中关村》2010,(6):94-94
这里说的“我们”,当然是指我们的同胞,即中国人。 外国人不懂中国侄0也罢了,因为我们一般称外国人为“他们”、“人家”。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不懂中国,就有些糊涂了。尤其是“他们”、“人家”比我们还懂中国,把我们中国的事看得很清楚,很透彻,只是我们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优点了。  相似文献   

20.
“国内RPG游戏不就是一个小人在屏幕上走来走去,碰到了人就说两句话吗!”这是经常可以听见有人评价国内RPG的一段话。几乎成了名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