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王旭祥 《商业研究》2002,(23):110-111
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在现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导致了货币量的减少,这是由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特征决定的。考察和制定中国的货币政策必然考虑到证券市场所带来的货币量变化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2.
货币需求是货币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出发点。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交易量不断扩大,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渐渐显露。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其程度虽然不如GDP显著,但是股票市场会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为了正确衡量一国的货币需求量,必须要考虑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在对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各月数据作为分析的样本数据,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利率、消费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川和M2作为分析变量对我国贷币需求函数作出了实证分析,并在得出实证分析结论基础上提出若干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秉杰  耿建 《商业时代》2011,(32):47-48
本文以1991-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对影响中国货币需求的GDP、R、CPI、M2/GDP及SI进行实证分析,归纳总结各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提出管理层应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积极关注风险资产价格及制度变量对货币需求影响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6.
王旭祥 《商业研究》2002,(12):110-111
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以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在现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导致了货币量的减少,这是由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特征决定的。考察和中国的货币政策必然考虑到证券市场所带来的货币量变化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毛彦军  王晓芳 《财贸研究》2012,23(2):100-107
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识别和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均能够产生同向影响,但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明显,仅能解释其不足2%的波动,而对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比较强,长期内可以解释其26%以上的波动;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都不明显,长期内对二者波动的解释能力均低于0.6%。因此,在应对通胀压力时,央行可以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高通胀势头实施积极的紧缩性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建立货币需求模型的变量因子会逐渐发生变化。本文根据我国当代货币实际需求,选取变量因子建立货币需求模型,采用VECM研究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出M1、股价指数、GDP、利率、CPI之间具有协整关系;M1与股价指数不但正相关,并且通过基于VECM的因果关系分析,说明二者之间具有强因果关系。指出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对股票市场的变动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在开放经济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将全方位与世界接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不断加快。1996年央行宣布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后,正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资本与商品的跨国流动越来越便利。长期以来因金融抑制与高度监管而并不突出的货币替代问题也必将越来越突显出来。可以说,货币替代问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协整与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中国2005年到2008年见的贷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用渠道传导的。  相似文献   

11.
刘蓉  李娜 《财贸经济》2022,43(1):27-43
各国政府均会面临日益频繁出现的社会供需总量有悖于货币流通和金融稳定的诸多问题,为此财政与金融当局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力求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地方政府举债如何避免政策冲突并最大化政策组合效力,是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多期债券和举债规则等要素在内的NK-DSGE模型,深入剖析地方政府举债的货币效应和传导机制,并探讨其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的最佳模式。研究发现:(1)1%的地方政府举债冲击(债券久期=5年)会推动货币乘数上升0.39%,产生货币扩张效应,且债券久期越长,该扩张效应越大;(2)面对实体冲击和金融冲击,货币政策对地方政府举债采取适度从紧的反向协同配合,能有效抑制其货币扩张效应,更好地实现经济稳定和复苏;(3)对于久期较长的债券,提高地方政府举债规则的风险反应敏感度有利于增进福利。  相似文献   

12.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著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3.
基数效用理论通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来解释需求规律,但存在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即"货币边际效用不变"假设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矛盾,而后者所支持的"货币边际效用递减"也常被广泛认同,这就影响了基数效用理论的解释力。本文通过分析,解释了这一矛盾,让读者全面认识货币边际效用和需求曲线。  相似文献   

14.
通胀预期与货币需求:实际调整与名义调整机制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存量调整机制一般可分为两类设定方式:实际调整过程和名义调整过程.在实际调整机制下,预期通胀对货币需求没有独立的影响,而在名义调整机制下,通胀预期自然成为货币需求的一个解释变量.通胀预期在货币需求函数中显著可能并不意味着通胀预期直接影响了货币需求,而是表明了部分调整机制的误设.本文根据预期通胀率在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显著性,比较了货币持有量名义调整和实际调整机制假说对我国的解释能力,认为名义机制比实际机制更好地描述了中国的经验.我们在一个状态空间中联合估计预期通胀以及货币需求方程,避免了传统"两步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2年4月30日至2018年12月17日的银行间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本文首次使用波动率回归拟合的方法,从政策利率的角度改进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程度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收集和构建10项宏观经济新闻后,本文发现当市场参与者普遍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政策变化的情形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显著减弱。当货币政策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时,市场对未来政策判断的分歧加剧,进而人民币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不足。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增加央行的汇率沟通,可以发挥其对宏观经济新闻的补充作用,同时增强市场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信息的反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经济后果以及宏观经济新闻的人民币汇率效应相关理论研究,而且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为货币当局进行有效外汇市场干预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长石  刘晨晖 《财贸经济》2019,40(7):143-159
本文基于2002年1月-2018年3月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TVP-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棚户区改造背景下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2013年之后,常规货币政策数量型工具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基本是失效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中的抵押补充贷款逐渐取代M2成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从政策效果来看,虽然抵押补充贷款是房地产价格短期上涨的主要因素,但其长期影响并不明显;从影响机制来看,抵押补充贷款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还能够通过降低实际利率间接地影响房地产价格;分城市来看,抵押补充贷款对大城市的影响是非结构性的,但对中等城市的影响是结构性的,意味着通过抵押补充贷款支持棚户区改造的做法很可能导致中等城市房地产市场蕴含更大的价格波动风险。本文的研究加深了对非常规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的理解,从而能够为棚户区改造与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and bi-causal link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using a panel VAR framework. The researcher obtained data from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DI) spanning from 1990 to 2014 for 48 sub-Saharan African econom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bi-causal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Specifically, it is evident that monetary policy affects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is also influenced by monetary policy. 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depends on financial inclusion. Hence, the efforts of governments in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should aim at policies that enhance financial inclusion fo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lso, promoting financial inclusion will require governments in sub-Saharan Africa to reduce their monetary policy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