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研究了平顺太行水乡景区旅游发展对社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愿望较强,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乡邻关系,但并未引起物价上涨和贫富分化,未干扰居民生活,没有明显导致当地大气污染、污水和垃圾增多。这说明太行水乡景区发展旅游业并未导致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可以为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文化融合,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层次与水平。文章以云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内涵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云南省乡村振兴的影响为研究重点,探讨了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企业与村民权益保障不到位以及旅游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规范乡村旅游市场、保障乡村参与主体的利益、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以及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十七大和二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云南省农村经济学会,云南省农民企业家联谊会于2008年5月20日在云南省经济研究院会议室召开了“解放思想 促进发展”座谈会。  相似文献   

4.
探索乡村旅游景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的主观感知,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乡村旅游业中体面就业的重要前提。研究认为,乡村旅游景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收入体面感、劳动强度体面感、工作环境体面感、亲缘关系体面感、尊重及自我实现五个重要维度。乡村旅游景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主观感知的分析表明,乡村旅游产业不仅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感知,增强农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是具有多重效应的幸福产业。为此,提出了增加体面劳动就业机会、激发体面劳动就业主观能动性、优化体面劳动就业环境、健全体面劳动就业制度等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村旅游业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遵东 《农村经济》2006,(12):53-55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助农”,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业在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相关的对策,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用现代农业观指导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与现代农业,在时代特征,业态特征,功能特征上都具有一致性。 从目前而言,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的一个新举措。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定义入手,深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并采取规范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南农村经济》2007,(1):F0002
省委、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农村经济学会、云南省农民企业家联谊会于2007年1月18日,在昆明举行主题为“构建云南和谐新农村”的迎春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1—2017年的全国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下,农村电商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农村电商政策减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了农民增收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该政策在非贫困县、东部地区、ICT水平较高以及二三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更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从资本和人口要素流动,以及政府主导下的财政资金支出视角对农村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进行机制解释,并发现各财政资金规划用途间的互补与互斥现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持续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合理安排资金用途,发挥电商农户的创业带动效应,积极引导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退耕还林与治理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植发展支柱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充分兼顾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确保工程的稳步实施和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财务会计》2004,(11):19-20
为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全社会都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新局面,今年3月25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以此规范县乡两级干部对农民的服务行为,并以省委文件的形式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当口,该省制定了《农村工作守则》,无疑对于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刊现予全文刊登,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发展林业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可以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社区林业有利于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牧业与林业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整体性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整体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得到较好解决,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基础是否稳固,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数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收入来源和广大农村的社会安定。因此,如何改善农村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应作为我国加快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切实地加以研究解决。本文将对我国建立新型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必要性和路径问题作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我国的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农村经济》2007,(2):F0002
省委、省人民政府: 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胜利闭幕之际,云南省农村经济学会、云南省农民企业家联谊会于2007年3月22日在昆明召开学习两会精神,主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座谈会,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云南新农村的问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迁移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教育能提升个人获取迁移信息与实施劳动迁移的能力,并促使高教育素质劳动力从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转移,形成教育投资收益的地区外溢效应。本文利用浙江、安徽和陕西三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采用两分逻辑回归方法,在控制个人外出和本地就业的预期收入差异的条件下,着重就教育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农民外出就业机会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小学低层级教育具有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的作用,而更高层级的教育则具有促进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为农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品牌形象落后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结合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民收入与调整经济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拉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隐患。随着农产品供应过剩同时国内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原有的政策手段更加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背景一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目标。本试图指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是过去20多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和农业劳动人数才是决定农民人均收入的根本问题。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全社会食品支出中加工和流通部门得到的份额不断增长、初级产品生产获得的份额必然加速减少。如果农业劳动所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不能相应下降,农民收入相对减少的局面就无法改变。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现实可能性,同时加强教育与培训,帮助农民抓住以致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应当是今后发展经济的中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务输出对农民收入既有直接的影响 ,又有间接的影响。就直接影响来讲 ,它在直接提高外出打工农民的家庭收入水平的同时 ,也提高了输出地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就间接影响而言 ,它对缓解农村劳地关系 ,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以及劳务输出收入回流所产生的再分配效应和外出农民回乡创业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务输出直接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 ,缩小并抑制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1 劳务输出直接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 ,改善了农民的收入来源结构就外出打工的…  相似文献   

18.
张珊 《山西农经》2024,(3):86-88
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业经济理论、农村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分析,揭示了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认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机会提供、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农村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服务升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利用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卢衍文 《农业经济》2002,(11):48-49
凤城市农村集体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广大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人员的积极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获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这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搞好农村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付娆 《农村经济》2007,(1):101-103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四川农民进藏种菜,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给西藏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四川农民进藏种菜是相对发达地区向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一种劳动力逆向流动,本文在分析实际调研素材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现象所揭示的经济学原理,并探讨了这种现象带来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