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国企职工下岗,农民进城上岗”的消息时有报道。究其主要原因,是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陈旧观念,成为一些职工再就业的严重障碍。例如,前些年下岗的许多职工,至今还一心盯着国有企事业单位,宁肯失业也不愿到个体、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职工特别是国有单位职工下岗、失业数量大幅度增加,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它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等都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现阶段的职工下岗、失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大。有关资料显示,近两年下岗、失业人员已经达到1500多万。今后几年这支队伍每年还会增加几百万人。二是涉及面广。前些年下岗、失业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现在不仅扩大到了所有国有企业,而且也扩大到了其他类型的企业;不仅政府机构正下岗分流,而且事业单位也会紧随其后。三是持速时间长。如果从80年代末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3.
近一段时间,常听到“工人助理”一说。乍一听,还以为是一种新的职称,到企业采访,才知是对下岗就业职工的戏称。再就业职工何以被叫作“工人助理’肝是因为一些企业对他们的不平等待遇。据一些下岗再就业职工反映,有的企业总是以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有着同等的学历,同样的技术,再就业职工平的是别人不愿干的脏、苦、累、险活;付出了同等的劳动,做出了同等的贡献,工资、奖金要比其他职工少一半。劳保、福利也要次人一等,尤其是评先。选模、进修、提干更不见份。甚至有少数企业竟然规定再就业职工五年内不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培养,把…  相似文献   

4.
光强 《车间管理》1998,(4):14-14
当前,部分职工下岗、减员增效已成为企业改革面临的难题之一。很多企业努力实践、不断探索,采取积极可行的办法,然而,也有一些企业的下岗工作却走了样、变了味,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5.
时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内部的富余人员逐渐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分流出来。在国企这棵大树上栖息已久的职工下岗后一时无所适从,或牢骚满腹,徒生怨气;或找领导闹矛盾,寻岔子,其焦点是下岗以后生活问题。笔者也有被下岗分流的危险,也存在下岗以后怎么...  相似文献   

6.
提高自身素质避免下岗失业向锡林下岗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企业亏损、停产或倒闭,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等,都可能造成职工下岗,这些可归结为客观原因。除此以外,有相当一部分职工的下岗是由自身因素造成的,这可归结为主观原因。如果说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7.
最近,青岛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包含50条优惠政策在内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意见》规定,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安排职工下岗应集体研究,夫妻在同一单位的,只允许一人下岗,下岗职工可凭《特岗证》享受领取基本生活费等优惠政策。城镇各单位招用退休职工,按1:1的比例招收下岗职工;国有、集体工交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按不低于ZO%的比例招收下岗职工;第三产业招收职工按不低于20%的比例招收下岗职工;社区服务项目安置下岗职工比例不低于6O%;新办集贸市场、早夜市安排下岗职工摊位不低于30%。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下岗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近一二年将进入下岗的高峰期。据统计,现在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1500多万人,预计1999年到2000年还将有600多万职工下岗。但多数下岗职工对自己的合法权益知之甚少,本文拟对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现状近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据统计,1996年底,全国下岗人数达891万人,1997年下岗人数达1151万人。总体而言,全国主要城市下岗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10%。虽然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十分...  相似文献   

10.
从日前情况看,人们对改革特别是下岗分流的种种疑惑和错误理解,已逐步升格为阻碍改革推进的顽固的“人的障碍”。因此,在下岗分流的改革教育中,找们要着重引导职工走出五个思想误区:第一,走出“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下岗分流就是给社会主义制度抹黑”的误区这一误区的根源,在于部分职工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偏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而在新的条件下,遇到新的问题又“回潮”。走出这个认识误区,至少要引导职工从两个层次进行思考:第一个层次,下岗分流不存在“姓社姓资”问题;第二个层次,人员过多“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岁月,不少下岗失业工人苦过累过,也辉煌过。如今,他们下岗了.饭碗丢了。困难多了。对此,多数人心态调整较好。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很快走上新岗位;有的人则抱着老身份、老黄历不放,放不下面子,在寻找新职业过程中碰到不少障碍。看来,下岗失业职工要尽快走上新岗位。关键是破除传统观念。自觉学会“变脸”。  相似文献   

12.
钟云儿 《中国石化》2000,(10):48-49
集团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和减员增效工作涉及到干部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一件十分复杂、十分艰巨的任务。如何做好重组改制中干部职工 一、针对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疏导 的思想政治工作呢?我们在这里作一个肤浅的探讨,以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这项工作进一步推向 在企业改制重组中,一些职工被下岗或分流,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自己在三年困难时期吃过苦, 为做好下岗、分流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必须摸清 二、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教育 其思想脉搏,及时地、经常地、有针对性地、 对老职工、企业骨干我们要充分肯定他们长期以来为企…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我厂每年都招收了一批年青1人,所以职工人数很快由原来七千多人发展到了一万多人。由于任务大量减少,人浮于事现象十分严重。根据部里指示,不得不动员部分职工下岗,自谋生路。最近已走了近千人,按计划.明、后年还将动员部分职工下岗。面对这种形势,广大职工心情平稳,做到了留者安心,去者愉快。有抵触情绪的职工极少。所以能这样,我觉得重要的一条,就是多年来厂领导的“一专多能”的口号结出了硕果。  相似文献   

14.
国企职工下岗作为当前改革开放中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能否顺利渡过职工下岗的难关,是各级领导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下岗职工心理特征是分析其不良心理,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具有特殊意义。总的来说,职工下岗后,由于生活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5.
扎煤公司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现有在岗职工16000人,下岗职工7406人,离退休职工11264人,公、病亡遗属2428人,近年来,在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受地域、运输等多种因素制约,煤炭产量逐步减少,2000年,全公司煤炭外销量仅是1997年的58%,三年减少了176万吨,去年职工月人均收入仅480元,是自治区煤炭行业最低水平。企业冗员多、1999年全公司职工下岗达7800人,占职工总数的30.9%,职工下岗和收入减少导致困难职工人数明显增多,解决困难职工的吃饭问题,成为扎煤公司在扭亏脱困、艰难跋涉中的又一突出的现实困难。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部分企业领导尤其是二级单位领导认识偏低,没有把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做工作重点来抓。主要表现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工作不力,糊里糊涂。在中心的人员配备上可多可少,兼职过多;在安排职工下岗上不知程序;在...  相似文献   

17.
一要知情明“事理”。当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国有企业职工原有的优越感、保险感不复存在,“铁饭碗”成了“泥饭碗”,这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改革内部运行机制、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企业只有采取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下岗的职工要理解企业的难处,谅解企业的做法。要知道,下岗一是为了把过分集中的生产力进行分流,让一些有能力、有技术的能人进行再就业,使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一些职工不得不进入下岗分流的行列,成为下岗者。下岗,给这些职工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使他们感受到了增变的痛苦。面对现实,如何调整心态,转变观念,自强自立,成了每个下岗职工无法回避的问题。许多下岗职工,整天自叹自艾,抱着陈旧的就业观念不放,等着政府重新安排,跨不过“公企”‘克企”这道坎,非要端个“铁饭碗”不行,使再就业的路越走越窄。事实证明,再就业,除政府的积极努力外,职工自己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是关键。郑睛:爱拼才会赢驾着大踏板摩托车,手持大哥大…  相似文献   

19.
当前,部分职工下岗、减员增效已成为企业改革面临的难题之一。很多企业努力实践、不断探索,采取积极可行的办法,然而,也有一些企业的下岗工作却走了样、变了味,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20.
按:下岗、分流、再就业是国企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这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实践证明,只要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敢闯、敢试、敢碰硬,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下岗分流职工心态──坚信中有忧虑。大多数职工对进行分离分流的认识是正确的,对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减人增效的态度是积极的。许多职工认为减员分流的措施势在必行,否则企业生存和发展就没有出路。也有相当数量的职工对下岗分流能否取得成效感到茫然。有的职工认为,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冗员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一线与二、三线比例失调是主要的,减员分流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