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因为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扩张的劳动力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工到城市就业的问题。同时,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就业也成为国家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需求,也妥善地处理建筑行业的企业管理问题,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到建筑行业就业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孕育下,与农民工流动相携而至的是"贫、挤、险、低"四大农民工问题。以农民工问题为背景,以历史作归纳,本文选取了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用计量模型回归出中国农民工问题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形成了恶性的对立关系。这种恶性关系的累积循环,导致农村发展缓慢、城乡劳动生产率严重失衡、制度变迁成本增加,最终加深了经济结构二元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工问题与二元经济结构恶性循环累积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孕育下,与农民工流动相携而至的是贫、挤、险、低四大农民工问题。以农民工问题为背景,以历史作归纳,本文选取了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用计量模型回归出中国农民工问题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形成了恶性的对立关系。这种恶性关系的累积循环,导致农村发展缓慢、城乡劳动生产率严重失衡、制度变迁成本增加,最终加深了经济结构二元化。  相似文献   

4.
狄前防  原梦  马海畅 《商》2012,(5):147-147
根据刘易斯理论和托达罗模型,当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时,农村劳动力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移,直到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之间的二元结构消失为止。但是,我国从2004年即开始出现民工荒,2009年下半年再次出现民工荒,而城乡收入差距仍然高达3:1,农村未转移剩余劳动力约有1.2亿人,仅仅用人口红利消失、民工工资低并不足以充分解释这一矛盾现象。本文在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用工荒"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导致"用工荒"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主要原因——企业就业制度改革的滞后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需求的增加,探讨了企业就业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新途径,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区域、跨部门流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并为城乡统筹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孙健 《现代商业》2008,(14):155-156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关键是有良好的经济环境的支撑,而在目前现存的经济环境中既存在有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因素,也存在不良的因素,影响制度的建设。本文分析了这些环境的各个方面,从国家财政、经济立法、确保农民工收入等方面,提出了对经济环境的优化,力求使得经过优化的经济环境能够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前,珠三角地区出现的用工短缺现象,部分学者指出我国"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笔者认为:二元经济模型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综合考虑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从而对劳动力数量变化趋势宏观动态地把握,为科学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晓薇 《商》2014,(32):215-215
本文从中国人口、经济、工资现状出发,从多个视角分析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状表明"刘易斯拐点"正开始显现,但对此问题的正确认识还应考虑以下问题。剩余劳动力的正确定义对于识别"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十分重要;工资上涨并不完全表示为是到达"刘易斯拐点"了。如果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实现转变,产业结构能够得到调整,就可以摆脱"刘易斯拐点"。  相似文献   

8.
《商》2016,(7)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结构变迁、城乡关系、人口增长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发展之中的重中之重,农业生产以及农民收入问题都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发展阶段,而随着经济发展开始呈现新的趋势。本文在理解二元经济理论的前提下,充分认识我国二元经济转型新时期的特点,分析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现状、探究其原因,进一步提出改变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得胜 《商业时代》2012,(17):15-16
我国特有的二元结构体制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使得在他们城市中无法"扎根";"回归农村"却又因身份认同、社会角色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无法适应,使他们不愿"回归"。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已成为社会的重大难题。应多措并举,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使他们不再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游弋"。  相似文献   

10.
刘易斯创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建立在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之上的,而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还称不上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只能称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市场还没有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因此被扭曲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并由此而派生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发展以及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我国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越来越强化。  相似文献   

11.
曹莉 《品牌》2014,(12)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路径在于政府通过制度完善破除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桎浩;加强农民工自身素质建设,提升其城市融入的能力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多功能、开放性的城市社区服务,为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提供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杨婷 《现代商业》2011,(23):271
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是否会明显上涨的问题成为热点,这个问题不仅对于经济界重要,对于农民更加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来看待我国工资上涨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我国虽还未到达刘易斯拐点但已经临近,由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工资将迎来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分析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分配的多种因素,以验证库兹涅茨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在我国是适用的,且我国还未达到经济增长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拐点。最后,本文提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政策目标需要政府对三农进行政策倾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作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弱势地位使他们享受社会养老的权益被忽视。本文通过研究探索农民工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为我国城镇化、城市化提供了源动力,为农村的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当前,农民工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是农村劳动力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并不对称也缺乏合理性。保护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就要对有歧视性的就业政策进行改革和完善,制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打破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不合理的二元经济工作环境,确保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中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6.
异地歧视客观存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也日益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兴趣。个体间异地歧视的静态分析表明,短期内此行为导致了本地员工与农民工的就业待遇差异,并损害农民工的所得利益;然而动态分析区域性不同群体间的异地歧视却表明,长期内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行为,歧视型业主将被逐出市场,农民工则流向他方;调查统计分析也证实此结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新一轮的用工荒,有人试图用"刘易斯拐点"这一理论解释该现象的发生,但却无法回避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大量失业这一事实;换言之,"刘易斯拐点"无法解释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的大面积失业与危机过后的用工荒现象产生。究其原因,在于用工荒现象只是在表象上符合"刘易斯拐点"理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与"刘易斯拐点"理论的适用环境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刘易斯拐点”难以解释“用工荒”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腾辉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162-163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新一轮的用工荒,有人试图用"刘易斯拐点"这一理论解释该现象的发生,但却无法回避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大量失业这一事实;换言之,"刘易斯拐点"无法解释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的大面积失业与危机过后的用工荒现象产生。究其原因,在于用工荒现象只是在表象上符合"刘易斯拐点"理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与"刘易斯拐点"理论的适用环境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邱梦晨  王洪标  袁亭 《中国市场》2011,(22):158-159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经开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因素,探索了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因。在对其现状进行描绘的同时,提出一个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认同感问题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中小企业员工主体的背景下,"刘易斯转折点"的来临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性特征对中小企业以往雇佣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如若中小企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在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则将会形成雇佣危机。因此中小企业需构建基于雇佣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雇佣危机管理机制,以避免雇佣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