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洋品牌奶粉价格的风生水起,一些不良商家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纷纷打起了"洋奶粉"的主意,空罐回收造假、原产地造假、跨国代购假货骗局、问题"洋奶粉"国内不退不换……如此种种,使"洋奶粉"市场乱象丛生。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发改委刚刚约谈了包括乳业协会在内的17家行业协会,下大力度稳定物价之际,洋奶粉涨价的风潮又起,在部分市场,桶装洋奶粉价格普遍上涨。有媒体指出,此举暴露出国内行业组织难以制约外资品牌的窘境,同时也凸显国产奶粉在中国市场丧失价格和市场话语权的尴尬地位。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寻求重占市场的通道,是摆在中国乳业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洋奶粉价格畸高,中国妈妈仍然趋之若鹜,这是媒体近年来百报不厌的新闻题材。近日又有媒体报道,一些洋奶粉狠敲中国拥趸的竹杠,打着成本上涨、配方升级之类旗号提价,使国内价格达到海外市场的2倍,甚至是原产地的4倍。媒体言外之意是,洋奶粉早已物非所值。对此,业内人士与专家一直怨声载道,直指中国妈妈扭曲的“消费心理”,痛斥人们崇洋...  相似文献   

4.
最近风光一时的洋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先后遭遇两大劫难,先是新西兰奶粉出现肉毒杆菌事件打破了洋奶粉的质量神话,后有中国祭出反垄断之剑,洋品牌奶粉应声下调价格。人们不禁会问,这是否会是中国奶企反攻的难得良机?  相似文献   

5.
说到奶粉,可谓让国内的爸妈们操碎了心。一边是洋奶粉年底纷纷涨价,一边是中国明年洋奶粉关税临时下调的政策。现在国外的奶粉价格到底是多少?以下是记者搜集到的2011年底海外奶粉实际价格"谍报",供国内的爸妈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几年间,国内洋奶粉均价已经从200元迈上了300元大关。其中,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启赋"1段已卖到408元,雀巢的超级能恩1段也卖到了318元,容量却从900克调低到800克。而在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这些产品的价格只有内地市场的一半,洋奶粉在中国内地的售价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高。然而,这丝毫未影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激情,尤其是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国内不少妈妈的首选。洋奶粉卖价之所以能在中国步步登高,勇夺全球最高称号,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7.
陈冀 《企业标准化》2009,(20):22-22
洋奶粉又涨价了!在中国奶粉市场还没有从“三聚氰胺”事件阴影中彻底走出来时,洋奶粉继去年三四月份涨价后又再次提价,而且是在原材料成本下降情况下的逆向调价。  相似文献   

8.
苏杉  耿磊 《企业导报》2011,(5):173-174
本文从当前国内奶粉市场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总结出消费者抢购洋奶粉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一些通过法律手段规制国内奶粉市场的方法和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国产奶粉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为国内市场的恢复和培育构建一个相对优质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前,计划经济市场上有一顶吓人的“大帽子”——只要有人当中亮出“崇洋媚外”这顶帽子,对方立刻吓得不敢吱声.现在不同了,改革开放多年,市场给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比如说,洋奶粉一直是个热词.是何原因让人宁可忍受高价洋奶粉的盘剥、也不愿意选择国产奶粉?乍一看,年轻妈妈们太不理智了,而且有“崇洋媚外”的嫌疑.然而我们知道,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至今阴影难除,外加时不时出现的“皮革奶”等现象,更加剧公众对国产奶业的信任危机.现在,人们宁愿相信下面的事实:洋奶粉虽然出问题,但只是某个批次的产品.而且人家问题产品范围小,且召回及时,处罚严厉.正如妈妈们表述得那样:“洋品牌奶粉价格涨个没完没了,但我们也没辙.为了孩子的安全,也只能选择它们吧.”一声叹息中,多少无奈情.  相似文献   

10.
古语有云:"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而现阶段,这句话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借改为"不养儿不知奶粉贵"。国内部分洋奶粉价格为原产地4倍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进入集中涨价期,三年之内共有4次集中调价,包括美赞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内的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均在10%左右。根据东方艾格农用咨询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经过多轮涨价潮,部分外资品牌奶粉价格上涨50%左右。在对国内乳制品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中国父母的首选。在他们看来,与其  相似文献   

11.
"到底给孩子喝什么奶粉?"可能是中国妈妈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品牌一度陷入销售低迷期,洋奶粉趁机攻城略地、持续涨价,迅速地抢占了中国奶粉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当洋奶粉的质量安全在高品质的神坛上被消费者高高供奉的时候,又频频被曝出亨氏、惠氏等众多洋品牌也存食品安全质疑。从近日国家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涨价原因,众品牌纷纷拿配方升级、换装甚至配合新国标为由头,然而,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洋奶粉价格频涨背后正是抓住了国内消费者的信赖,利用消费者潜意识中的"奶粉价格越贵,品质越好"来敛财。  相似文献   

13.
许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是喝国产奶粉长大的,但现在他们为自己的宝宝购买奶粉时,却有了新的选择-进口婴儿奶粉。婴儿奶粉的货架上,名声显赫、身价高昂的进口奶粉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在众多光彩照人洋品牌的包围中,国产婴儿奶粉就像灰姑娘,自愧不如。长期以来,国内的婴儿奶粉行业就被国外的名牌包围着,缺乏与之竞争的力量。虽然洋品牌奶粉的价格几倍于国产品牌,但消费者还是热衷于购买洋奶粉。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国产婴儿奶粉在市场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国产和进口婴儿奶粉的差距在哪里?国产婴儿奶粉在与进口婴儿奶粉的竞争中面临哪些机会和威胁?国产婴儿奶粉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才能冲出洋品牌的包围? 一、中国婴儿奶粉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中国婴儿奶粉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荷兰进口奶粉品牌美素丽儿因质量问题被下架。该品牌新的代理商在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美素丽儿将更名为天赋丽儿,改头换面后即将在下月重新登陆中国,希望在中国奶粉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8月份的恒天然事件发生后,曾有人称可能打击了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信心。可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消费者还是选择购买进口洋奶粉。  相似文献   

15.
国产奶粉的日子比人们想象的还要难过。据媒体广泛报道,2011年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前十大品牌中,上榜的国产品牌虽然有五个,但一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国产品牌婴幼儿奶粉仅有2%,洋奶粉占了惊人的98%。在退守二、三线市场的同时,很多国产奶粉海外贴牌欲自救。  相似文献   

16.
最新的数据表明,国内70%市场已被洋奶粉所占。这串庞大数字上的每一个小数点,都在拷问国产奶粉将何去何从?"狼"确实来了,还是一群。面对来势汹汹的挑战,国产奶粉还能"杀出重围"迎来春天吗?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奶粉之战让人揪心,其"战况"多为洋胜中败.不过,近期洋奶粉大跳"涨价舞",加上限购令不断出台,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更何况洋奶粉里吃出甲虫、毛发,关键指标超标等一再曝光,更让其"粉丝"感到心寒.一些成熟的消费者开始理智地审视婴幼儿奶粉市场.有迹象表明:洋奶粉垄断的局面正在动摇,本土乳企有机会趁势逆转.有人问:难道"反攻"的日子就要到了?虽然机会不错,但现状让人沮丧:多数国内乳企依旧把脑袋埋在地上,听不到他们振奋人心的冲锋呐喊.  相似文献   

18.
据载,随着卫生部对“二恶英”解禁令的发布,曾被冷落的洋奶粉重又红火起来,在京城一些大商场和超市,其销售额正以每月60%的高速度增长,国产奶粉又成了“陪衬和补白的角色”。平心而论,洋奶粉的“卷土重来”,着实是在对国内奶粉厂家“上课”。 比利时“二恶英”没来时,有国内奶粉厂家在自己的奶粉包装上印有英文商标和洋娃娃图案,说采用的是“外国原料,是百分之百的进口奶粉”。在“二恶英”袭来时,这些奶粉厂家又纷纷自揭面纱,在媒体上说其“产品用的是百分之百的国产牛奶,是地道的国产货。”然而即便如此,仍鲜有消费者问津。其实,当洋奶粉因“二恶英”遭重挫时,对国内奶粉厂家可谓是“天上掉馅饼”,何不借势造市,设法占领国内市场甚至打出国门?可仅有嘴巴功夫,并无切实的促销手段和措施,坐失良机,于是洋奶粉又“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9.
无论如何拍,洋奶粉不可能跟三鹿一样被直接拍回老家去,无论咱如何有意见,洋奶粉就是不愁销,依然高高地坐在神坛上;而国产奶粉还未能与联合国新标准接轨,所以,我们叫板归叫板,叫板过后也只能这样看着洋奶粉在中国为所欲为、趁火打劫了  相似文献   

20.
国产奶粉信任危机频发,父母纷纷转投洋奶粉怀抱,认为洋奶粉"值得信赖",然而,在"代购佬"眼中,国内奶粉代购乱象丛生,骗招层出不穷,有太多不能不说的秘密:有些国内奶粉商,在国外注册公司和商标,然后回国进行广告轰炸,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