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博 《商》2012,(3):151-151
居民消费状况对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川省21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建立收入与消费关系模型,分析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并对提高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提出一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涛 《商业时代》2011,(30):26-28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动态数据为样本,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引起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误差修正项符合反向修正作用,误差修正系数反映了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具有较强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3.
为明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效应,在检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相关性后,应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模型考察1990-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收入和消费价格指数对不同省域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空间相关性。因此,消费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消费引导的空间作用机制,及其对不同省域的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居民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以陕西省居民消费水平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为被解释变量,并选取了各个变量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率、产业增加值等。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判断潜在的影响因素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于相关性高的变量则进一步进行回归模型的建立。由回归模型的结果可知,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产业增加值都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两大方面出发,提出建议以促进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经济年鉴2011》全国城镇人均每年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通过建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模型,对1978-2010年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城镇居民的消费弹性为0.935。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提出提高收入、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得到飞速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金融系统体系,同时也对中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文章从理论方面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机制。其次,采用了青海省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青海省地区互联网金融和收入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互联网发展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直接引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动。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杜璐 《致富时代》2010,(4):89-89
该文基于相对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我国与美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模型,根据1990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利用计量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湖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分析出发,选取1990年~2005年该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统计数据为样本,用统计模型对湖南省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该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与建议,以有效推动湖南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8,(2)
城乡消费差距缩减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而重庆市大都市大农村背景又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文选择重庆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十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城乡消费差异的具体表现;接着在搜集2016年重庆各区县城乡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虚拟变量模型定量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乡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最后对缩减城乡消费差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定量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倾向,建立了能反映人均居住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关系的和分模型。结果表明,居住支出受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和房屋销售价格这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及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本文收集了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以此作为样本来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弹性为0.9327,据此提出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定量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倾向,建立了能反映人均居住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关系的和分模型。结果表明,居住支出受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和房屋销售价格这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一、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总体特征分析(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呈稳步增长态势。2012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5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2年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30490元,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11314元,增长9.4%,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的增长对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论文分析了我国消费规模的变化趋势,趋势分析表明消费的八大分类各自增长速度有较大差异,从而引起消费结构产生较大变化。利用格兰杰检验检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存款额对消费的影响,对相关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9)
本文列出枣庄市1985年到2014年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的数据,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枣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发展规律。从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均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依据武汉市历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采用了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相关知识,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关系进行检验,并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武汉市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提高有助于促进消费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消费需求理论为基础,在理论上解释中国汽车消费需求与汽车价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本文利用1996年-2013年中国汽车消费的时间数列数据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汽车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即当前汽车消费对于中国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明显刺激了居民的汽车消费。另外,中国的汽车消费依旧处于早期阶段,国家应当出台政策刺激汽车消费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8.
运用协整理论对浙江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看,要刺激浙江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刺激消费的短期性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扩大消费,但不可能影响消费和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上一期扩大的消费将在本期的消费中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9.
居民消费、流动性约束和居民个人消费信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霞  刘彦平 《财贸经济》2006,(11):32-36
本文利用1978-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和流动性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受流动性约束的程度明显偏高;从1999年我国大力发展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业以来,消费信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约束的程度,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影响居民消费因素的相关理论,选用了四个相关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国人民银行整存整取一年期利率),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得到了相关模型。并得到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的结论,提出了以增收促消费和优化消费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