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1996)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一书中将认知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文化语言学"。他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作为研究重点,认为意象、语言、文化密不可分。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古代诗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本文以帕尔莫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理论为基础,探讨这些古诗中酒意象的传达和翻译。  相似文献   

2.
论《红楼梦》中绛珠草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之说古已有之,叙事意象作为传情迭意的一种表现手法。在《红楼梦>以前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多有运用。《红楼梦》中的绛珠草意象从神话世界到文化传统再到林黛玉的情感世界、人格特征,在意蕴上有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与以前小说比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意象表现手法。研究于此,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语言的研究虽早已引起学界注意,但《红楼梦》中的人物绰号还未被重视。《红楼梦》中的人物绰号很值得研究。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学功用——在小说创作中形成固定的人物塑造模式,而且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即体现出传统释道文化对通俗文学创作的辐射作用。探寻《红楼梦》人物绰号独特的文化意蕴,会拓宽《红楼梦》语言的研究途径,并且丰富我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中雪意象不仅象征着人物的命运和性格 ,而且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主题 ,在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雪意象的营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窥见曹雪芹对中国传统咏雪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认知为基础的词汇翻译在本质上是一个认知范畴移植的过程。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高级活动,由于人类对事物分类并形成不同范畴的心理过程有等级特点,因此,范畴化可以分为基本等级范畴、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红楼梦》霍克斯英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英译本文化词汇的翻译,很好地解读了范畴化理论。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普遍使用"酒"这一意象,作者借酒喻景喻人,生动地再现了社会人物特征和家族社会背景,也为后人了解其中的酒文化提供了参考。酒文化极大丰富了《红楼梦》的社会内涵和人物形象,据此,论文将对《红楼梦》中的酒文化做出具体详细的分析,探索其中的酒文化奥秘、酒文化的艺术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文章以小说《围城》英译本中的幽默翻译为例,通过意象传递、意象转换和意象再造三种翻译方法的运用,探讨了意象图式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草蛇灰线的叙事技巧,对于这部人物形象众多、情节结构复杂的作品来说极为必要。在这部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扇子意象,大都具有符号化表征功能,是草蛇灰线技巧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富含江淮方言,展示独特地域文化特征。依据自建"《红楼梦》方言汉英平行语料库",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以及霍克思、闵福德译本为例,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法,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红楼梦》江淮方言误译缘由。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人物众多,且人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常语义双关或谐音隐射。本文结合比利时学者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来分析霍译本《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分析其翻译过程中对双关语策略的选择,及对英译名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偏重,以此分析霍克斯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观。  相似文献   

11.
论《红楼梦》的对话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研究浩如烟海 ,但大都停留在作者、文本、读者的各个中心研究上。本文力图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对话性理论 ,以作者→文本→读者的完整过程为基点 ,从对话性理论的可行性 ,到分析《红楼梦》中的对话性形式 ,最后探讨作者的复调性艺术思维 ,来挖掘《红楼梦》的深层美学意蕴及哲学指归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的《梦亡妻》都是通过记梦的方式来怀念亡妻,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苏轼的悼亡词在意象选择上是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弥尔顿的悼亡诗在意象选择上多用想象性意象,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比较这两首诗,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并从中找出跨越不同文化的相同构思和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为蓝本,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进一步指出阻抗式翻译策略在向强势英美文化介绍中国文化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诗歌与主题密切相关,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较《红楼梦》中的诗歌翻译,发现杨宪益译本忠实原著,成功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了西方读者,而霍克斯译本采用归化的策略,注重韵脚,使读者产生阅读愉悦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剧重拍热兴起,纷纷由老版本跨向新世纪,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其中以《红楼梦》的重拍影响最甚,这无疑是用当下最现代的传播媒介来传承古典文化。以《红楼梦》的重拍为例,通过其产生的原因及效果来探讨重拍古典名著对当下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电影《霸王别姬》字幕中全部31处文化意象的传递做定量分析,得出两点发现:一是多数意象被归化,二是保留意象时仅用直译法,未补充或加注。探究其主要原因是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而非译者主体性。最后为今后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红楼梦》译本中典故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忠实”的翻译策略只是翻译策略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可能或唯一正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作为思维隐喻,是以民族文化认知体验为基础的。因此,隐喻翻译也要受到源域和目标域的社会文化、民族习性、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红楼梦》中的大量植物隐喻不仅刻画了人物的个性,映衬着她们的命运,还丰富了语言的表达,饱含民俗文化。《红楼梦》两大经典英译本在植物隐喻翻译方面各有得失。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母题及中外比较研究》一书,从多种母题、主题、意象来探讨金庸小说的民族文学特征、民族文化内蕴生成以及外来佛经故事影响。注意在一个武侠文学传统的传承性链条上,发掘金庸小说的多重文化价值。在具体母题、意象的实证探究中,非常重视主题学理论方法的运用,拓展了主题学研究的视阈与空间,进一步验证和提升了主题学研究方法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索绪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语言学家,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其学说和理论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占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各个语言学流派,引领了19世纪末语言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