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 《中国西部》2012,(27):42-47
题记: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在很长—段时间都是以家庭教育为主体的,而真正意义上以学校教育为主迄今只有—百年左右的历程。在这段时期,中国的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的社会文化也.造就了不同时代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影响着家庭和学校关系的变化。张婆婆一家四代经历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跨世纪的近八十年,可以i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6日】一般而言,有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舆论存在四种基本论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责任论。四种论调既是不同时期中国实力发展的反映,也是西方舆论对华心态变化的折射。但近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这种变化既不能用传统的中国威胁论来解释,也不完全是中国责任论,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是中国影响论。  相似文献   

3.
自从1979年中国实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已经过去22年了。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改革开放依然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更加深入的时期。新的时期是前一时期的继续和深化,但是它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基本特征和面对许多不同的重大课题,因此也就需要一些不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年半前,中国企业家对中国经济景气的信心指数达到八年以来的最高点,但到2008年底,这一信心指数掉到了八年来的最低点,而且远低于过往八年的任何时候。中国经济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变化的一个缩影,尽管我们的问题出现得晚一些。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能够走出低谷。但最根本的问题是:这次危机是根源于市场的失败,还是政府的失败。对造成目前局面的不同理解和回答,自然导致了政策上的不同选择。而且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韦耀莹 《魅力中国》2010,(12):140-140
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普遍受到了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经受这次危机的过程中都暴露出了很多相似或者不同问题,即使是不同的问题,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中肯能会遇到的,因此积极借鉴其他各国经验和教训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问题所在以及与中国的比较,总结未来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7年和2002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matrix),利用乘数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转移分配和外生冲击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部门产出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的原因分解为乘数变化和政策者所控制的外生影响。比较两期的乘数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在扩大;同时资源采掘业和能源供应业部门产出增长迅速.暗示中国经济还处于“粗放”式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1997年经济软着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国内有效消费投资不足、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到2003下半年经济开始出现过热的迹象。对此我国政府针对不同情况实施了不同的宏观政策,但是执行效果都不太理想,特别是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旅游业的定位不断演变的三十年.旅游业经历了从新兴产业到重要产业的定位变化,这一系列的定位变化也决定了旅游业地位和功能的不断变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色.体现着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客观时代特征。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践行中,旅游业自身的优势决定了其必将拥有更重要、更突出的地位和发挥更全面、更典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关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官方统计数据是否失真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和国际研究者们的关注。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市场化改革并预测改革的趋势。本文指出了中国的经济中鼓舞人心的方面,同时也讨论了中国社会中正在显露的中央集权的影响。这两种不同的力量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和制度变化的转折点,而这些变化对中国长期经济前景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短期经济增长的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0.
从先行国家工业化历程看,它们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增长方式,增长的驱动力量有变化,主导产业也各不相同。从中国的资源禀赋情况看,实现这一转变尤其显得迫切。  相似文献   

11.
《新财经》2009,(9):120-120
200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回首六十年的光辉岁月,弹指间,沧桑巨变。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辉煌成就,不胜枚举,令中国人倍感自豪。六十年风雨岁月峥嵘,六十载奋斗谱写华章。各个领域谱写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篇章。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抚今追昔,您一定有许多值得记忆的感动和难忘。财经人物联盟委员会和《新财经》杂志社,将通过征文邀请的方式,选取六十位不同年龄段、从事不同职业的人,讲述六十段身边生活变迁,亲身经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报告以IT业为中心说明了信息化时代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变化的特点及其技术经济原因。网络外部性、技术创新的日益重要使信息业及整个产业的竞争特点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致竞争政策的变化,如考察市场垄断竞争状况必需考察技术创新市场的情况。在信息化时代.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仍然重要,并且有新的特点,发展阶段不同国家政策目标和焦点亦不同。作者还讨论了中国政策的可能取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各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由于区位、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人文、历史条件各异,各地的发展条件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发展的速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收入的差距。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区差距持续扩大,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经济学家也对中国地区差距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多数研究认为,中国的地区差距在上世纪80年代有所缩小,90年代以来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刘夏明,2004;李善同,2004;王小鲁,2004等)。但2000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区域政策方面,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相继实施。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政策对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格局的影响以及地区差距发展的趋势有何变化。本文主要讨论2000年以来地区差距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浦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社会学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这篇文章只有中国人自己来写。浦东新区是中国农村社会最早在很短的时间里和较高的起点上直接接触了最现代化经济的地区,它的变化方式、它的发展路子,以及它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微妙性和它所碰到的经济、社会、人的问题的复杂性,与其他特区乃至香港不同;它的预期目标的实现,对于中国进入21世纪国际市场的能力形成更具有意义。川沙县的撤制和金桥乡改为镇,这个变化不单是农村行政机构在名字上变化,实际是接受一个符合现代化工业经济要求的行政体制,因正匕包含了很多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走过了不同的轨迹,出现了明显的经营绩效差别,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外部环境的变化,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出现部分交叉和重合,引发了一些矛盾和争议。为此,我们考察了政策性银行的地位和作用、经营原则、重点和范围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对三家不同政策性银行“十一五"期间改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报告》2002,(51):1-20
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总体经济的影响,对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认为加入WTO对中国有利有弊,总体上利大于弊,但这种利弊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具体部门内的利弊变化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与这种不确定性相联系的主要是加入WTO后的的应对战略,特别是其中的调整和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应用贝叶斯框架下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等主要国际货币区的货币政策(文章简称为"国际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我们发现国际货币政策在方向和力度方面的调整和变化能够通过其与中国的利率之差表现出来,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贸易差额产生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首先,从影响的程度来看,国际货币政策在推出或退出等方向性变化时溢出效应尤其明显;其次,从时间上来看,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在不同时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对中外利差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外利差随时间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J曲线"效应,显示汇率弹性理论在中国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8.
田文丰 《魅力中国》2014,(9):361-361
21世纪是创新和发展的新世纪,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等,这些竞争不仅给时代和社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系列不同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9.
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有着不同的观念.作为中国商界的领导人.要在这个复杂变化的时代生存,在亚太地区生存,我考虑到发生结构性的转移,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如果你想在美国做生意,给你们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婷婷 《魅力中国》2011,(5):426-426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其传统装饰艺术已形成某些固定形式。它的特点在于其质朴、自然、渗透着浓厚的情感,并广泛流传。它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国农耕文化下的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道德学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过许多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不是凝固的,它所采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法总是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各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其主体思维并未偏离历史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