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是健康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而当前政府制度的缺失使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阻,进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积极进行制度改革,创建农民工同城市融合的制度平台;切实解决现行对农民工的制度供给与其制度需求之间的错位问题,对现行农民工相关制度供给进行修正,使之满足农民工的制度需求。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与设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仍处于制度建立的初期,各地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呈现出多样性,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和农民工都不愿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障项目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未能与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相协调。本文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制度瓶颈和政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制度瓶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率偏高,企业选择性参保,农民工往往被排斥在制度之外;二是由于养老保险实行地区性统筹,农民工在地区间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受到限制,使流动性强的农民工难以连续参保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解决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思路是:分清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和政府应当承担的养老保险责任;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实行税费分开的征收模式;对现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修正;国家负责支付基础性养老金和历史性债务。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医疗需求、供给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低,其医疗保障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基于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农民工问卷调查的数据,并结合二元选择模型对农民工医疗保险需求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结论显示,农民工的年龄、性别、职业、务工年限、恩格尔系数以及家庭人均收入对医疗保险需求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在逐步回归过程中,反映农民工收入的指标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这一结论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方面存在着供给不足与供给错位的问题.因此,必须将农民工医疗保险需求与制度供给结合起来进行医疗保险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评估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主要有四种:统一城保、双低城保、综合保险和农保。这些政策在目标明确性、适应性、可持续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方面还有待完善。应该将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劳动就业政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考虑在内,结合政府现行的制度供给和农民工自身的需求,对原有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创新:以渐进和公平作为新制度的原则,以横向推进和纵向深入构成的立体式解决方案来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地提高农民工正规就业程度,逐步使其符合城保条件,最终统一纳入城保体制;与此同时,用过渡性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来解除未符合城保条件农民工的养老后顾之忧,从而解开农民工养老保险"难"这个结。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正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就业增长的主要渠道。非正规就业给中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带来巨大挑战。为增强非正规就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各地针对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展开了积极探索,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但是,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险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这是由制度安排的外部环境以及制度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工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没有保障。近几年,要求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呼声越来越大,已引起政府和学术界、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现状、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待遇意义等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建议,以期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允许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结合自己的身份和就业计划,拥有选择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农村社会保险的权利。对已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只要其继续在原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并能提供参保缴费证明,就业地政府社保管理部门就应该承认其已经建立的养老保险关系。对这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必再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应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缴费并以此建立失业保险关系。同时终止实施现行的农民工失业保险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制度,农民工失业后按照失业保险金支付标准和支付周期的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险法》已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但地方旧有的操作规范参差不齐而又根深蒂固,《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与地方法规、政策、操作办法的修正息息相关。以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为例,《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过于宽泛,需要地方政府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但是,现行法律框架下农民工群体很难参与到细则制定的过程中,如果实施细则迟迟不出台,或者实施细则并没有修正旧有的制度瑕疵,那么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仍然未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对三农问题关注的不断升温,也使得在农民工社会保险领域研究产生了许多成果。本文从当代行为经济学理论出发,针对农民工这一制度的目标群体,运用有限理性、贴现效用、行为博弈等行为经济学理论,对其种种社会保险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二元经济框架下的中国寿险需求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险需求是保险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使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二元经济视角研究了社会保障、农民纯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以及储蓄等外部冲击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农民收入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是影响中国寿险需求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社保和商业寿险呈替代关系,但本文的实证结果意外证明了两者具有长期互补性。由此,我们衍生的政策建议是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拉动寿险需求的长期政策,同时应不断完善社保机制,实现社保与寿险的长期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完善的老年保障体系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维护老年人权益,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保障。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造成农村老年保障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农村老人需要更多的生活照顾以及医疗服务。通过对我国农村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本文认为未来发展需要采取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双向互动老年保障模式建设,均衡城乡老年保障公共服务发展,让城乡老年保障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平等交换,实现城乡老年保障的互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保障,是对于以遭受不确定性与确定性风险包括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为常态的农民的社会保护。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沿革,庞大农民群体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边缘,需要未满足且呈非均等化供给态势。运用社会权利与需要满足理论厘清建构农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进行可行性分析,阐明保障每一位公民普遍享有“无差序”的社会权利与实现需要满足,提高生活质量,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维系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维持社会安全与稳定底线的一种最基本层次的公共服务项目。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从社会保障人均投入、社会保障投入水平,还是社会保障投入比重来看,我国省际间差异均呈现“U”型轨迹。实证研究表明,省际间社会保障服务及其差异程度,既受政府的供给能力、供给意愿、供给成本等供给因素的影响,也受居民的体制性需求和项目性需求的制约。其中,供给能力和供给成本在省际间存在的较大差异性,成为阻碍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实现的主要原因。为此,要逐步缓解财政能力的悬殊差距、减少社保供给的成本差异、确立民生优先的一致意愿、消除城乡体制的二元分割。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制度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三类人群":失地农民、农民工、农业劳动者,这"三类人群"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有约束。破解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困境,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利益,是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笔者在肯定土地流转制度有效的前提下,借鉴经济学中对弹性的分析思路,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制度下社会保障涉及的三大人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弹性和供需缺口,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设计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和谐三角"。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从现金收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变,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也开始日益增大。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保险参保率低和基金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需矛盾突出,急需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以此来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实施"统筹内外发展"、供需协调发展"、优化结构发展"、层次均衡发展"四大战略,以促进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消费结构层次低,需要公共财政支农支出的支持和引导。论文从产品"供给""、需求""、价格"三个方面,阐述了财政支出促进农村消费的作用机制。从调节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振农村居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财政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住房制度变迁、市场扭曲与高房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我国双重住房供给体系及其相互影响机制.住房制度变迁中,住房福利供给制度导致的低租金、公房低价出售、集团购买再分配等因素对商品住房需求、价格形成产生较大影响,其形成的需求累积效应和财富效应扭曲了市场,进而扭曲了房价.高房价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与住房制度安排和政策取向密切相关.在进一步的改革中,住宅供给的商品性和社会保障性,是中国住房制度及配套改革要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