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法,以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生产效率做出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信息技术业及该产业中各核心子行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对象的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正处于稳定上升期,但各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由于技术进步效率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波动,且全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更多地是依赖规模效率而非技术进步效率,同时,财务因素对信息制造业类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信息服务业而言,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效率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筛选,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中未变动工业行业划分的5年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工业各行业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1998~2002年相对效率最佳的行业是烟草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同时对各行业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若干关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行业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利用现代制造业98个细分行业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我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提高,技术效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计量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行业规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黄玮婷 《现代管理科学》2011,(2):106-107,119
文章通过2006年到2008年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大宗股权交易的数据,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的溢价问题进行对比,并对其中的控制权私人利益进行了度量。研究发现,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国有上市公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更高的控制权私人利益水平,国有控股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郑光豹 《物流技术》2014,(13):312-314
以2005-2012年物流行业数据为基础,根据投入-产出表将R&D溢出分为前向和后向溢出,然后通过数据包络方法计算物流行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考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部分。通过建立模型,对行业技术特征等变量进行控制,分析人力资本、R&D、R&D前向和后向溢出对物流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朱慧蓉 《企业导报》2011,(7):121-122
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对1997~2007年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其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由于技术进步增长不快,且技术效率负增长对技术进步的削减作用较大,因此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通过各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一些更进一步的结论,为预测全要素生产率对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等的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利用现代制造业98个细分行业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我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提高,技术效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计量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行业规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推动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9—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产融结合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相对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产融结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产融结合增强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程度,由此促进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这表明产融结合通过资本配置效率驱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产融结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最低工资标准逐年上调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其对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争议。将2012—2019年全国405个地级市最低工资标准数据和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匹配,从要素替代和技术替代效应两个视角探讨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调会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低工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挤出效应表现为国有企业和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企业挤出效应更强,中部地区的挤出效应强于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通过要素替代和技术替代来改变生产效率。研究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中国新能源企业40家上市公司,对其2008年、2010年、2012年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企业存在不合理要素投入,企业规模效率无效是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原因;再利用2007—2012年六年间新能源企业的经营数据,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新能源企业这六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平均增长4.3%,而且技术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22011年十年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研发效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从年份来看,整个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4.7%,TFP和TC(技术进步指数)变化曲线高度相似;技术进步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近10年的TFP、TC值均大于1,不同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EC)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服务贸易进口是否带来国外R&D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90个国家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要素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的国外R&D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只有高强度的国内R&D投入才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提升以及技术进步,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助于强化这种作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无助于进口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难以改变这种状况;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通过国外R&D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提升以及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集聚经济与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19个二位数行业的30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收敛性检验表明各行业的生产率增长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收敛特征。回归结果显示,不论传统行业还是高新技术行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都不尽相同。主要发现有:(1)专业化更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效率提高,而不太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2)多样化对一些行业的生产率有促进作用,但与行业特征并无特别关联;(3)竞争效应总体影响较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部分行业的生产率提高,对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作用有明显差异,技术效率普遍有负面影响,但对技术进步有积极作用;(4)FDI对各行业生产率影响特征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测度了2003-2013年间的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从时间和空间来看,规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存在明显的所有权差异。此外,各地区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进步大都表现出增长的趋势,而生产效率多数表现出无效状态。为了更好地提高规上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绩效;创新政策要结构化、适度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使用索洛剩余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和拆分后发现,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要优于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私营企业是企业家主导的企业,相对于国有和外资企业,具有技术效率优势。但是近年来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率有所下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创投金融体系不发达,私营企业严重依赖内源融资,资金瓶颈约束导致技术进步率有所退化。最后我们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0年我国发生并购制造业公司的前后四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当年规模效率上升,技术进步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小于并购前一年;并购后两年规模效率逐步下降,技术进步却处于先提升后下降状态,但全要素生产率仍是下降趋势。最后本文基于行业并购类型、并购相对规模、是否涉及关联交易等方面探讨其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利用贝叶斯方法设定空间计量模型,从区域层面考察国有风险投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有风险投资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技术进步,不但有助于推动所在地区技术进步,而且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技术水平也有积极影响;(2)与非国有风险投资相比,国有风险投资能更加有效地推动区域技术进步,二者之间的效率差异表现在空间溢出效应层面,国有风险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非国有风险投资;(3)国有风险投资能有效提升非国有风险投资对所在地区技术进步的边际贡献。因此,未来要增加国有风险投资的有效供给,从而更好地推动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蔡蕾  段姝  赵华昱 《财务研究》2022,(5):92-104
本文运用2012~2019年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证明了实际税负降低能够促进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考虑到税种差异,发现间接税的减税效应对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为显著,而所得税减税的生产率提升效应较弱。基于成长性和资产规模的不同,研究发现,资产规模大的公司对间接税减税的敏感度更高,而高成长和小规模公司对所得税减税的敏感度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减税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认为,减税政策应综合考虑税种和企业的异质性特征,以更好地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经费配置效率问题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8个多民族省(自治区)2007-2012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产出数据,使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法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配置效率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我国2011和2012年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纯技术效率普遍较高,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2012年8个省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1年~2009年的数据,通过应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方法,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成长与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结果发现,当给全要素生产率一个正的冲击时,企业成长在前5期有稍微的波动,在地6期后对企业成长呈现向下的趋势影响。说明全要素生产率并不能显著的促进企业成长。另一方面,纯技术效率的冲击在第4期后将显著的促进企业成长,说明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技术创新将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