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歧视现象的剖析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进大小类型人才交流会,翻阅各种各样的人才招聘报纸, 点击形式各类的人才网站,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这种或那种歧视。面对我国在就业和择业上的歧视性行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在两会上呼吁:“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广告含歧视性条款,包括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乃至身体歧视(如身高、相  相似文献   

2.
解决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之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爽 《经济与管理》2006,20(7):29-32
和谐的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应从减少歧视偏好,市场缺陷和人力资本开发中的发现入手,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问题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本文就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往我国学者对就业歧视类型的研究多是关注于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对中老年者的歧视,例如招聘中较普遍的“35岁以上现象”)、学历歧视、经验歧视、身高歧视、容貌歧视以及姓氏、血型或基因的歧视。现在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有几种新型的就业歧视已出露端倪,个别新型就业歧视类型的影响范围还比较广,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它们是对低年龄者的歧视、婚姻歧视和过往收入歧视。一、三种新型就业歧视形式就业歧视一般是指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  相似文献   

5.
关于就业年龄歧视原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中的年龄歧视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一个公开的秘密,并且愈演愈烈.它增加了社会总就业成本,降低了社会总福利水平,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的不当配置,并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就业年龄歧视的原因和结果,提出了求职者个体劳动生产率信息的缺失、雇主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以及较高的雇佣成本是产生年龄歧视的根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鲍震宇 《经济论坛》2007,(18):43-46
一、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歧视现象劳动力市场中,当女性拥有与男性同等的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时,他们却在雇用、职业选择、提升和工资率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这就出现了歧视。劳动力市场歧视可以分为:工资歧视、就业歧视、职业歧视、人力资本歧视。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个独有的现象。在回顾国内外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特殊性,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效应,并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提出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8)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用人市场呈现出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在激烈的竞争中,受到社会、经济、政策法规、高校教育、女性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日渐凸显。就业上的性别歧视减少了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更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以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表现为逻辑起点,深入分析歧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导向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在就业歧视类型上呈现出新型化和多元化趋势,需要从法学角度分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并在借鉴国外反就业歧视立法经验,对研究制定中国反就业歧视制度提出新的对策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厘清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歧视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并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的户籍不平等现象界定为以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利受侵害为本质的经济歧视.其次,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2年和2007年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考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状况和变化趋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在职业获得、行业进入和所有制部门进入三个维度上都遭受了明显的户籍歧视;(2)与2002年相比,2007年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呈现恶化趋势,显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机会分配的“负滴漏效应”;(3)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就业机会回报显著低于城镇职工,这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可能会产生负向激励并导致“前市场歧视”的发生.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缓解就业机会户籍歧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因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独特性,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具有特殊性.在就业、职业选择、工资收入等方面,农业劳动力一直处于政府的制度性歧视之下;妇女受到的性别歧视与我国重男轻女的“前劳动力市场歧视”相关;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在沿海发达地区遭受到雇主的统计性歧视,而这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关.由于歧视类型的不同对歧视的消除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弱势群体是指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解决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有效控制社会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非人力资本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市场制度无情的竞争机制以及各种名目的就业歧视,农民进城引发的“就业替代”效应,政府、社会对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扶助不足和法律援助缺位,是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法律的保障援助和社会的关注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关于促进非正规就业规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经济论坛》2009,(19):69-71
非正规就业成为我国目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认识和管理不足及其自身缺陷,非正规就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障碍,如在认识上遭遇社会歧视、管理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不规范、自身素质低。因此,要规范非正规就业发展,应当转变就业观念,从管理体系、市场机制以及非正规就业自身素质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户籍歧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刘艳 《生产力研究》2006,(7):11-12,24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户籍歧视的表现、原因及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主要表现为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其深层原因是:制度因素(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导致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而工资歧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大化利润的理性行为。因此,要消除户籍歧视,必须实行配套改革,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改革农地制度,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欧盟国家政策因素、公司战略因素和个人选择因素的作用下,非正规就业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传统上非正规就业雇员就遭到一定程度的歧视,这导致了非正规就业雇员的就业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提升非正规就业雇员的工作质量将成为欧盟就业战略新的关注领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欧盟国家政策因素、公司战略因素和个人选择因素的作用下,非正规就业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传统上非正规就业雇员就遭到一定程度的歧视,这导致了非正规就业雇员的就业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提升非正规就业雇员的工作质量将成为欧盟就业战略新的关注领域.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2017,(8):171-186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健全,仍需规范公有单位的用工和招聘制度。  相似文献   

18.
张丽 《时代经贸》2013,(2):198-199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中供大干求情况下女性权益保障中的一项重大难题。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存在。本文试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如何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就业环境里,从劳动力就业市场来看,劳动需求方和就业求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就业歧视现象。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与高等院校、技校毕业生进行比较时,会出现既使能力相同或高出,却不能获得相同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或是相同的工资待遇。在目前就业歧视客观存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加快自身建设,开展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年CHFS数据库,本文研究了本地户口是否对工资产生影响问题,即外地户口工作者是否在工资上受到本地人1歧视的问题。结果表明,在控制工作经验、受教育年限、性别、省份等变量后,本地人比外地人工资高出46.8%。该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目前仍然存在着地域歧视现象,要实现就业平等,消除地域歧视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