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国际分工瓶颈约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际分工与长三角制造业分工定位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国际分工可划分为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和混合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是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对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指部分国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贸易往来在国家之间也越来越频繁。近些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不少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投资。古老的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日益成为我国密切的贸易伙伴。然而在双边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贸易争端问题。本文从我国与阿拉伯地区国家贸易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阿拉伯国家的基本概况,然后重点分析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经济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分析了双方贸易发展的趋势,旨在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服务国际化与发展中国家郭振林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就是服务国际化。服务业的发展为同地区经济活动之间提供了联系,因而它在各国市场及生产活动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发挥了根本性作用。此外,几年之前还认为是非贸易品的许多服务正在各国之间积极地进行交...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间的贸易、金融、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纽带,贸易自由化则是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推动力.特别是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消除各国间关税壁垒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新贸易保护主义暗流却不断涌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应用中国与175个国家(地区)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劳务输出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劳务输出能够带动出口增加;而劳务输出对进口没有明显影响,二者之间呈现不显著的替代关系。对样本国家(地区)按区域和收入分组的回归结果与对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我国对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劳务输出与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外派劳务最为集中的东亚和南亚,劳务输出对出口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在进口方面,除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外,对其余各组国家(地区)的劳务输出与进口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而这种关系通常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伴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密切,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在日益加深。世贸组织通过多边贸易体制,协调成员国间的贸易政策,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张福生 《活力》2006,(6):99-99
世界经济联系地理系指在国际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域)同另一个国家(或地域)进行商品(或劳务、资本、技术等)交换活动的空间表现。世界经济联系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生产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是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再生产过程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世界经济联系以世界市场为活动领域,是各国进行国际分工的体现,是各国在经济上、科学技术上相互依赖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经济联系发展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经济联系的形式和地理分布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加深,不同经济水平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已经屡见不鲜。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不同国家甚至是同一国家之间的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经济水平,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变得更加频繁。文章分析了衡阳综合保税区和湘南产业承接区之间的有效融合,为其具体的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是将经典VAR模型加以扩展,使其能够用于分析世界各国或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新的模型方法。本文阐述GVAR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其在中国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基于包含33个国家的GVAR模型,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通过一般冲击反应函数方法分析中国需求冲击、美国需求冲击、美国债券市场价格和国际油价变动等冲击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以及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影响强度、持续时间等。结果显示,中国需求冲击对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有显著影响,同时中国经济也受到美国债券价格变动较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WTO作为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国际性经济机构.其宗旨是协调各国贸易关系,实施最惠国待遇和非歧视原则,削减贸易壁垒,促进公平贸易,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贸易、技术、资金、劳务的流通和互补.WTO现有14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占四分之三.其成员国以协议为根据进行贸易往来并受协议制约.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相似文献   

11.
王光丽 《价值工程》2011,30(2):137-138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不仅不会刺激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反而会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与对话,减少贸易障碍,才能逐步从危机中走出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本文从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特点出发,分析了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投入产出分析采取向量矩阵的形式,不但能够反映某一国家范围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可以用于反映某一特定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平衡关系。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把投入产出原理运用于研究国际经济关联问题,提出国际间联结投入产出分析理论。196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经济计量研究所就按照投入产出法的原理开始建立“联结”模型,以研究国际间贸易、经济往来和世界经济结构问题。1977年列  相似文献   

13.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对本国(或地区)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由于汇率是两国(或地区)之间货币的兑换比率,是一国(或地区)与世界其它国家(或地区)经济联系的纽带,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的相互影响是通过汇率变动来实现的.因此,汇率制度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尤其对台湾这样的海岛型经济实体来说,由于岛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对外贸易,汇率制度对其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但台湾在战后数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为政策目标,根据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汇率制度,很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经济全球化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依存,是当今世界发展上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就已经开始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从原料采购到商品贸易,进而到技术转让和资本输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频率加快,国民经济趋向开放,促使各国间生产、交换和消费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地球村”。我国已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履行人世承诺的同时,也享受世界贸  相似文献   

16.
在1947年制定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中,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很令人重视的问题.然而,环境污染与环境退化却成了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政府和人们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环境.同时,贸易与环境问题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的关注.但是,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差异以及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等原因,各国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看法并不相同,在如何采取措施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对世界贸易规则和国家环境法及其关系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文章拟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并试图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全球治理模型的基础上,模拟分析美国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对进出口产品均提高关税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美国有针对性地增加产品关税对美国经济增长并不有利,其贸易保护政策可能难以持续,而如果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对进出口产品均提高关税,将使得印度以及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较大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受到需求推动和生产技术推动,主导贸易保护只会进一步加剧矛盾,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和协同促进。  相似文献   

18.
标准化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全球化是跨越民族国家政治疆界的经济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世界经济中各国的经济开放度增加,相互依存关系加深和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一种运动,是一个过程,它是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世界经济趋向于某种程度的一体化,各国经济贸易相互依存依赖程度大大提高的过程;是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的过程。它也是各国经济普遍推行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及经济不同程度自由化的一场运动。这一过程和运动远未结束,它对各国经济及世界经…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学者对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开始进行实证分析,比如Vernoorn(1960)、Bal-assa(1965)等人对一些欧洲国家之间的研究表明,其间的大部分国际贸易并不是反映各国资源禀赋的产业间贸易,而是产业内贸易。由于产业内贸易涉及到各种不完全竞争的特点(比如产品的差异性、规模经济、垄断竞争或寡占行为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等等)及更广的范围,故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上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就很难解释了,这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许多关于产业内贸易的模型和研究。1975年,Grubel和Lloyd在他们的著作(产业内…  相似文献   

20.
一、规模经济与国际分工的合作对策模型 设N表示有n个国家或地区的集合,用sN表示有#s个国家参与贸易、生产或其它经济合作的集合。u_i=u_i(y_i)(i∈N)表示第i个国家的生产函数(或者是效益函数),其中u_i是连续的,y_i是其生产资源或生产集合。 我们知道,在国际分工中,参与合作(如经济一体化,多边经济合作等)的国家越多,每个国家的生产资源越是增加。这是因为在合作联盟内各国在信息、技术、资本、劳动力、服务等各种资源都随着合作的扩大而增加。我们把在合作中各国所拥有的资源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