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经济》2011,(11):23-25
今年8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近期加强土地管理的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严格执法督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日前,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06-2010年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首次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以及换届考察实绩分析的参考依据。为什么进行这项考核,此次考核工作的主要思路和特点是什么,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就此,《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也不富裕。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一、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土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在于对土地整理潜力的充分认识,合理、有效的安排土地整理工作。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主要是耕地整理,因此研究耕地整理潜力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耕地整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耕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耕地整理的基本含义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总体规划的要求,运用工程建设措施,通过对田、水、路、林实行综合整治开发,对配置不当、利用不合理以及分散、闲置的耕地实施结构调整、深度开发利用的行为。其目的是通过水利、道路网、田间林带、耕作田块的合理配置,以及通过土壤障碍因素的消除,从而达到改善耕地生产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作物稳产高产的耕地建设过程。耕地整理目的是为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居住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是今年第十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定每年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这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土地管理中心,通过土地日集中宣传土地国情、国策、国法,以唤起全社会珍惜土地,集约用地,依法保护耕地,保障经济和社会可地续发展。珍惜土地,保护耕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5.
周永  何佳  赵执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52-53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在于对土地整理潜力充分认识,合理、有效地安排土地整理工作。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主要是耕地整理,因此研究耕地整理潜力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对耕地潜力影响较为明显的指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惜土如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我们的共同职责。积极保护耕地,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是上海建设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目前,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存在耕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管理和监管不足、耕地保护目标不明确等现实问题,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的措施并指出相关问题,最后指出,相关部门要多管齐下,完善耕地保护机制,严明相关法律执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力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1.现行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与加强农用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不适应。一是税种名称的概念与内涵不一致,在实际征收操作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的耕地占用税范围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散地、园地和从事种植、养殖的滩涂、草场、水面和林地等。园地包括花圃、果园、桑园等。同时明确,占用前3年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也视为耕地。这样,就容易形成“税种名称小,征收范围大”。使个别纳税人故意用“非耕地”一词,强调夺理与征收人员纠缠,狭义地理解为只有占了“耕地”才缴纳耕地占用税,这样就不能包含法规规定的“耕地”的全部内容,把《暂行条例》中规定的其他形式的大量农用土地摒弃于耕地之外,增加了征收工作的难度,不利于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认识新形势下我国可持续土地整理和耕地保护的形势内涵,分析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关系.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人口、经济和环境等多重压力,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可持续土地整理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出了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评估》2009,(9):1-1,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近年来,各地围绕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耕地后备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更好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天津市建立了耕地后备资源信息动态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全市耕地后备资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相似文献   

12.
《当代房地产》2008,(1):21-22
第一条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耕地,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湖南房地产》2007,(3):128-13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评估》2004,(2):2-7,11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现保护耕地的目标,依据《土地管理法》及国家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政策,制定《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相似文献   

15.
苏平 《上海土地》2008,(3):10-11
纪念全国土地日,今年已是第18个年头。今年的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土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下面,我想围绕耕地红线的坚守,谈谈土地整理的重要性以及推进土地整理这项工作的一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16.
今年,第17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旨在提高全社会的土地国情国策国法意识,增强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采取措施管好用好宝贵稀缺的土地资源。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把土地闸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7.
加强耕地保护和逐步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怎样解决有一支稳定的镇级房地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其为民为政服务的积极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涪陵区的国土资源管理一直以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为重点,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为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建提供用地保障,合理开发未利用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综合效益,实现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近年在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使土地利用更好地为全区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9.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研讨课题。 农地整理是依据规划对已利用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改良和重新配置的活动。也是一种人们对土地的经济、技术投入能力增强,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精细化利用工作方式。当前,农地整理在全国蓬勃开展,已成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合理配置本市耕地资源依法保护基本农田的思考刘锋保护耕地资源、稳定农业生产是今年"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热门活题之一。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作为本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配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稳定农业生产对耕地的需求,切实做好耕地资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