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祥彬 《时代经贸》2010,(20):51-52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人家当家作主的民主要求暨“主权在民”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内在要求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要求。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中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举措,为江苏"十四五"时期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公平.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与财政改革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国家财政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财政:构建以人民为主体的财政理论;按公平公正的原则改革税收体系;以全体公民的福利为重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和政绩考评体系;以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构建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比之"人民"一词,"公民"的概念似更合乎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及法治中国的要求,但两者并无本质区别。本文并不针对"人民社会"展开讨论,而只是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阐析笔者对公民社会的理解,包括其语义、由来、理论内涵和实践发展,并尝试辨析若干对公民社会的误读。要而言之,笔者把公民社会理解为包含社会组织、社会价值、社会场域和社会法权四个不同向度的社会现象或社会状态。这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架构之一,其所彰显的在法治基础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公民主体性,乃是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结合对治理现代化及其衡量标准的解读,本文将公民社会与治理现代化结合起来,认为实践中正在推进的社会治理创新,乃是从上下两个方面推进公民社会建设进而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首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是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概括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辩证关系。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就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机制。这既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创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创新理论。“先进生产力”的新提法。是对邓小平“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完善,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先进文化”是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前进方向”的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利益”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符合新世纪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三个代表”是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精妙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 ,“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词 ,也是共产党执政的关键词 ;对“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解读 ,就是对当代中国政治之本质的解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人民群众对发展的要求是无限的 ,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发展的需要也是无限的。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他们对发展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解决利益格局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和部分群众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因为人口规模庞大、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计划生育方面有着很多顾虑,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机制就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依据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要求,以物质与精神作为激励,积极引导群众自行接受计划生育,以此来解决我国人口方面的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影响着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不对称与分散化小农户生产带来的监管困难是造成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有的"公司+农户"生产组织模式在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组织模式是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困境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1.
张大飞  李让明 《江南论坛》2006,(2):13-14,17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坚持的几个观点 (一)坚持群众观点,充分调动各种建设主体的积极性 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坚持群众观点,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节约型社会。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要充分运用舆论引导、加大精神和物质激励力度、成立专门群众性组织、开展群众性节约主题活动等手段,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责任和义务.积极投身于节约型社会建设实践活动.使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积极参与、上下齐心互动的“人民战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参与作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需要社会大众全民共同参与。建国60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经过了由感性参与到理性参与的发展历程。现代科技、信息为公民的政治诉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为此,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呈现出扩大化、扁平化的新的发展趋势,自主、理性、公正、有序,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6)
政府机关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和政府团结群众、组织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客户端";是党和政府调查民意、赢得民心、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党和政府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完成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机关作风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拥护,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程度。党的十八大对党和政府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彻底改变机关作风,解决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的根本,这源于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群众史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趋向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中国农业史的一章一节是广大农民群众经过代代努力,前赴后继编写出来的.尽管有的封建统治者时有展现利民治国的举措,那多是广大农民群众坚强勇敢斗争的成果,并非统治者所谓"天才智慧"的开创.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7)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关和社会公益团体,其运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老百姓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提高全民族科学技术文化素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红利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新时期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提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事业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全国累计少出生人口4亿人,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口支持.成绩的背后,除了基本国策得到强有力的贯彻执行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构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口生育文化,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和生育文化的感召下,自觉实行家庭生育计划,人口的出生意愿大幅下降,为我国人口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它要求全体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同时,较高的公民法律意识也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和可靠保证.然而,从我国法学教育和群众普法情况来看,公民法律意识远远达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甚至于在某些方面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曾经明确提出了“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个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笔者认为,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普及法律知识入手,在公民平等意识、诚信意识、自由意识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对公民法律意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培养,才可以更加接近实际,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三个代表"的历史和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军毅 《开放时代》2002,2(5):35-41
作为革命党的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最大限度地团结具有革命要求的群众,通过"破坏旧世界"的革命斗争,变革已经成为生产力桎梏的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领导全国人民在"破坏旧世界"的基础上"建设新世界",建立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国税部门的行业风气、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开展行风建设、推行政务公开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