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按照黑龙江省领导的指示精神,省财政厅组成专题调研组,赴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市所属5个县(市、区),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掌握了我省部分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规模经营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近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到2011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1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774个(1000万元以上规模农机合作社达到558个)。社员发展到20.6万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黑龙江省领导的指示精神,省财政厅组成专题调研组,赴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市所属5个县(市、区),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掌握了我省部分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规模经营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近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到2011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1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774个(1000万元以上规模农机合作社达到558个)。社员发展到20.6万  相似文献   

3.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基础上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自2009年开始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列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对象。为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更加有效地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我办先后于去年3月中下旬和11月初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状与总体评价 (一)发展迅速。民勤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6年开始成立,2009至2012年发展逐步加快。截至2012年9月末,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01个,分布在种植业、养殖业、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林、农牧)厅(委、办、局)、司法厅(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并逐步成为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在带领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涉农税收政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政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起施行)提出的要求和规定。为贯彻执行中央政策精神和有关法律规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笔者通过分析调研,拟提出有关涉农税收政策思路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我省农民自愿建立起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在农业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方面开展自我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突破口。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到2006年底。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已发展到59家(在民政或工商部门注册的24家)。会员21767个(另有89个团体会员)。组织资产达58115万元。经营总收入75652万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简称"合作法")开始施行后,全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发展。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本文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缺乏金融扶持的原因作了几点分析,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织载体,近年来在湖北省远安县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远安县鸣凤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就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远安县鸣凤镇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培育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落实扶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截至2013年9月,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农民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兴山县财政局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作为财政支农重点,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达234万元,助推农民专业合作迅猛发展。一是速度快。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33家,2012年新发展农民  相似文献   

12.
定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7年出现第一家开始,截至2009年3月,全县在工商局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三种发展模式:一是专业合作模式,二是能人带动模式;三是专业化经营模式。其给辖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三个优势:一是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城乡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增加就业机会。但其发展也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资金制约;二是技术制约;三是信息制约。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是开闸资金“水龙头”,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信贷投入力度,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二是更新技术“升级包”,花钱买智,花钱培训,总结经验;三是打造信息“千里眼”,信息到家,信息上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对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作为撬动农村经济的杠杆,实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性互动,对农村经济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一、梨树县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梨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于1999年开始孕育成立,到2011年末,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328家,入社成员4.6万户,带动农民7.3万人。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村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分布实施,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为了积极推进这项新生事物,各级相关部门都在相继出台扶持政策。然而在发展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和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瓶颈。该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衽的战略以及市场的分析,对于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探索了三种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发展概况 据统计,截止2010年6月,江苏省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7万多家,成员168万余户,出资额374.8亿元。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6家。从2007年7月《专业合作社法》施行到目前,两年半时间增加了约2万家。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民不富将无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六个"一号文件",可见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自身在摸索,政府在推动,新的经济组织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对临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一批组织规范、带动力强、运作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11年一季度,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236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98个,增长20.2%。其中,从事种植业...  相似文献   

18.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金融服务措施 截止2014年5月末,益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1788个、较2012年末增加1033个、较2013年末增加411个,包含成员22万户,带动农户40万户,取得工商执照的1788个,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现产值71亿元。全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积极跟进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余12431.62万元,较2012年末增加6934.29万元、增长126.14%;获得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285户、贷款金额15456.62万元,其中种植业贷款97户、6042.24万元,养殖业贷款102户、4066.33万元,农产品加工业贷款58户、6936.39万元,流通领域贷款28户、411.66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需求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为增加收入、提高产品竞争力而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缺少信用保证和资产抵押,银行面对大量分散小额的农村信贷需求,有钱不敢放,农业贷款难、农民贷款更难。2008年,安信农业保险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农险公司”)通过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成功地配合政府与农村商业银行,为信贷资金直通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撑产业化农业发展和为农民增产增收铺出了一条新路。迄今,全市小额信贷安全稳健,未出现一笔呆帐、坏帐,实现了政府、合作社、银行、农业保险公司多家共赢,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