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西部地区民营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货款难收、三角债和融资难等问题,保险企业作为专门提供各种风险保障的经营主体,应通过发展信用保证保险等新业务来帮助民营中小企业解决上述问题。在向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的同时,保险企业也拓展了自己的业务空间,可以实现企业、保险公司、银行“三赢”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民营企业经济迅速发展.然而,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依旧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民营融资担保机构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民营融资担保企业也促进了一部分企业将经营风险转变为了系统性风险,推动了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但民营融资担保机构目前普遍存在综合实力弱、监管力度不足、外部支持缺乏等问题,这也限制了民营融资担保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龙永俊  杨军 《经济师》2005,(4):248-249
中小企业融资难重要原因之一在担保难 ,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是解决担保难行之有效的办法 ,而民营信用担保机构正在逐步成为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主体 ,但在发展中尚存在诸多问题 ,唯其正视这些问题 ,提出有效对策 ,才能保证民营信用担保机构进一步发展并以促进整个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昆明市41家民营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优惠政策的落实和企业拥有较高比例的科技人员是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成长有利因素;科技研发后劲不足,高科技产品储备少、融资难是当前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制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姚永明 《经济师》2003,(11):175-175,177
文章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入手 ,探讨了信用不足的根本原因 ,提出了解决信用不足的根本途径与加快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文章指出 ,信用不足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出现信用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失信的机会成本过低 ,建立企业信用制度才能根本解决企业信用不足 ,最终解决融资难  相似文献   

6.
融资难一直是束缚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侧重从民营企业内部去寻找融资难的原因,并指出民营企业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是解决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民营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信用意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此塑造良好形象以吸引各方资金。  相似文献   

7.
花爱梅 《经济师》2014,(11):8-9
近年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为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设立了权威性的管理协调机构,建立了投融资政策体系,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等。民营科技企业想要得到更快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完整、健全的信用机制,调整其发展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2011年初,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世界性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的增加、国内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持续,一些地区爆发的民间信用危机,再次把民间信用发展和监管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该文通过分析国内资本流动发现,国内资本流动约束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而小微企业融资难又催生了形形色色的民间金融中介机构,促进了民间信用的发展,然而,监管缺失和民间融资双方或多方信息的不对称,成为民间信用危机的隐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要加强金融监管,更要解决民间资本流动约束,疏通民间资本流动渠道,引导民间融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了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经验,并提出了发展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对策和建议,指出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对于苏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营科技企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自身产业分布、企业规模、管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基对产业结构高速的推动作用仍然十分有限。要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产业结构程式级中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要加强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制定合适政策,引导民营科技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融资约束问题。在现有金融制度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与国有企业相比融资成本高昂,企业面临超常的财务风险,易于陷入破产的境地;由于高额的利息支出不能记入成本,不得不采取偷税漏税来抵补损失的税收挡板,进一步加大经营风险,民营企业发展必然受到严重桎梏。  相似文献   

12.
研发活动的高风险特征决定其必然受到融资约束。商业信用作为企业短期融资方式,是否影响研发投入?以我国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商业信用融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产权性质在其中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多,越不利于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商业信用带来的短期偿债压力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商业信用融资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主要表现为偿债压力带来的风险效应,而不是融资支持,对民营企业的风险效应更为显著。在金融市场不完善情况下,短期融资难以支持企业长期投资,因而政府需要通过完善金融市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降低短期负债偿债压力对企业研发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营上市公司“出身”、政治关系与债务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履约机制的替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银企关系,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本文以2005~2009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民营上市公司的出身及在企业面临金融危机的条件入手,分析了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系对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系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影响更多是体现在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上,有政治关系的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不仅能获得更多的融资,而且降低了银行对其融资的盈利要求。发生金融危机后,银行对企业融资的资产抵押要求更高,有政治关系的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更容易取得银行的支持,获得银行借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企业政治关系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经济经纬》2006,(2):113-115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长期受到融资困难的制约,使其发展受阻,融资难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作者通过对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就如何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金融体系自身缺陷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是有其特殊性的,主要在于现有的金融体系所存在的缺陷阻碍了中小民营企业从正规渠道融得资金,这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信贷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机制存在许多缺陷;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出现多样化趋势,但蕴涵较大的金融风险;直接融资渠道缺失与资本市场缺乏层次.  相似文献   

16.
陈涛 《经济与管理》2009,23(9):38-41
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现金流和资产价值可观察但不可验证的情况下.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投资者参与约束和企业外部权益融资约束皆有所差异.研究表明,私营公司制企业比合伙制企业对企业外部权益融资约束程度更低,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外部权益融资,同时外部权益融资的折价率较低,甚至可以溢价融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能否解决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民营经济能否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从信用的角度出发,撇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在原因的分析,转而寻找内在理论根据,并试图从本质上找到引起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通过对企业信用决定论、信用价值论和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博弈论的初步探讨和分析,认识到信用是实现民营企业融资的根本,并指出该设想对实现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善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为此,提出了下述设想:建立信用保障机构和资信评估体系以增强民营企业的信用程度;规范民间信用,建立为西部民营企业和西部开发服务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发挥其信贷资金主渠道作用,积极为西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与此相适应,西部民营企业要转变观念,提高企业信誉,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松散割裂型银企关系现状使得民营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问题.在转轨经济时期,民营企业与银行构建新型紧密型银企关系是最适合的选择.民营大企业可以和银行建立关系型合作关系.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实施主办银行制度.民营企业与银行紧密型银企关系的建立离不开银行和企业各自的改革和努力,也离不开信用制度的完善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表明,有很大一部分私营中小企业在特定的时期内并没有融资需求,因此,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应该做全面、系统的分析,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时,不要出现运动式贷款倾向,而是要致力于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公共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