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有股减持作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关于国有股减持,许多经济学家和证券市场的业内人士都纷纷发表看法,为我国国有股减持的顺利进行献计献策。目前,由于国有股减持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经济学界的讨论都侧重于寻求更合理和更能体现多赢结局的方案,因此其中关于国有股减持的公平原则的论述多为点到为止,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分析国有股减持中的公平原则,提出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有股减持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我国证券市场的许多问题,根源在于国有股权一股独大,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的政策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的问题.国有股减持的基本原则,是国有股减持应该以换股为主,以国有股上市流通筹集资金为辅.国有股总的趋势是减少,但这是国有股占国民经济份额的减少,而不是国有股总量的减少和总价值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4.
5.
论国有股减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评价了学术界关于国有股减持定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认为主张非流通股全面缩股和以净资产为定价基础的方式缺乏法律依据,同时也显得理论基础不足和不能公平合理。而以市场价格减持在我国股票价格高企业的情况下又显然有损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进而提出以市场价值为定价基础的观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减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国有股减持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由于国有股减持中减持价格不合理,减持主体不规范及相关各方地位不平等问题的存在,使国有股减持引起市场的动荡。因此,国有股减持必须精心设计,合理确定减持价格,采用多种减持方式,合理确定减持节奏,在一个统一的市场规则下公平、有序、透明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酝酿已久的国有股减持近期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并出台了相关行政规则。截止目前,国有股减持主要采用国有股回购、协议转让、增量发行、国有股配售四种方式。其中增量发行是使用最多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南飞 《浙江金融》2002,(3):34-35
拘泥于"减持定价",实乃误区 关于国有股减持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研磨了相当一段时日,可是进展并不十分顺利.2001年6月12日推出的减持国有股《暂行办法》,在相当程度上催化了股市的大幅度下挫,将中国股市拽入严冬,只好于10月22日晚9点明智叫停.时隔3个月后,2002年1月26日公布了叫停后国有股减持方案征集的阶段性成果和"折让配售方案及配套措施",而沪、深股市对此的回应是:双双股指飞流直下,暴挫近7%,个股跌停板家数惊人.面对这一险峻态势,只好再以"专家座谈会"的形式输送一丝暖气,以安抚濒临崩盘的沪深股市.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有股减持定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对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而减持价格如何确定是市场各方分歧的焦点。本文对现有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的价格确定机制进行比较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有股减持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颖 《上海金融》2001,(3):21-22
关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理论界已经作了充分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二点:其一,由于国有股权最终并不为自然人所有,因而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其二,由于公司控制权市场缺乏效率,对管理层的外部约束机制基本不起作用,由于这二方面的原因,中国上市公司必然会存在大量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国家对公司控制权的垄断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缺乏效率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国家垄断公司控制权的情况下,潜在的收购者无法通过市场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在国有股居控股地位的情况下,收购的成功与否,主要并不取决于收购方.  相似文献   

11.
杨帆 《广东财政》2001,(8):12-13
国有企业改革关键问题之一是解除社会负担。中国的国有企业,实际上不只是企业,而是一个社区,负担了许多社会功能。许多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超过在职人员,冗员达到了30%,不解除这部分负担,无论是哪一种主张,自负盈亏也好,平等竞争也好,加强管理也好,只能是纸上谈兵。问题在于,无人承担这部分改革成本。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对此只字不提,只是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已经存在的外部条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也只是明确了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这分明是“新人新办法”,而回避了迫在眉睫的“老人老办法”和新办法如何衔的问题。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大有自发发展的趋势,无论是破产,转产,合资还是搞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首要目标之一就是裁减冗员。下岗工人越来越多,成为各级政府最为头疼的社会安定的包袱,被迫拆东墙补西墙,勉强解决3个月的待业保险问题。如果再拖延下去,经济结构转换,国内外市场竞争,经营行为个体化三个规律,将自发为自己开辟道路,结果是国有资产被少数人占有,而把数千万工人抛向社会。政府或命令银行发放贷款维持企业,或以赤字或国债方式向失业工人发放补助,或发动新的经济高速增长,三种办法都将引发严重通货膨胀,迫使经济收缩,失业问题最终严重爆发出来。这样一种危险的前景,是我们必须要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崔青云 《理财》2001,(7):34-35
许多人对国有股减持有一种犹豫的心态,认为国有股减持是让约占总股本62%的国有股流通起来,不可避免地会对证券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国有股减持并不意味着国有股高位套现,而是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只要方案和步骤设计得当,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笔者认为,国有股减持可以分三步走。一、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企业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而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和收益权,从而强化对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激励机制。上市公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由公司担保,并以购入的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国内证券市场已经很理性了,停止国有股减持并不能使其因此获得生机。相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有股减持,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主要取决于对证券市场的尊重程度。从两者关系者,国有股接受证券市场的价格选择,并重点培育企业债券市场可能是“多赢”的选择。从尊重证券市场的角度看,除了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市场关系以外,同时还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1)借鉴“累进所得税制”办法解决股票发行中的非公平问题;(2)增强投资(如基金投资公司等)对出资人的盈利责任问题;(3)建立经理人才市场以满足国有股减持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15.
国有股减持的实质是国有股权转化为非国有股权.它是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一种调整.  相似文献   

16.
近来,国有股减持着实让人揪心,不少投资者把它看作是最大的利空,市场表现似乎也证实了这点,每当有国有股减持的消息,市场便以回调应答。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减持国有股以存量发行为主、市场化定价的原则。6月26日,拟增发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首先“浮出水面”,江苏索普、沧州化工、韶钢松山等三家上市公司率先提出通过增发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计划;7月24日,新股发售又首开减持先河,广西北生、安徽江淮、烽火通信、华纺股份等四家公司获准上网定价发行,国有股存量发行10%,其定价即为新股发行价。至此,国有股减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就逐渐褪去其最初探讨阶段的朦胧面纱而变得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8.
原舟  梁波 《广东财政》2001,(8):20-21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剑已出鞘;被称为悬挂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有股减持问题终于有了“说法”。  相似文献   

19.
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对于不流通的国有股比例的减持,会增加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供给,吸纳部分资金,从而对证券市场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6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国有股减持的有关事项,标志着国有股减持计划全面启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总股本规模约为2846亿股,其中不能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62%.按2000年5月底收盘时的市值计算,深沪两市国有股的总市值大约为22550亿元.按照目前证监会在2000年至2001年内将国有股比重减持至51%的设想,大约要减持300亿股.国有股减持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就已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家股"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