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与2015年的全国追踪调查数据,采取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使得抚养孙辈的时间投入显著增加,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概率也有所增加,子女对父母的时间支持变化较小;新农保养老金“挤出”了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金额,但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没有显著变化;新农保养老金增大了父母对儿子后代的时间支持,父母对女儿后代的时间支持没有受到新农保的显著影响。上述实证结论对探讨现有养老模式,构建更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城镇化与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等导致养儿防老和以地养老的传统保障模式逐渐弱化。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3年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从家庭土地经营面积变化的视角评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对自我养老保障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参加新农保可以使农村家庭的土地经营面积减少14%。进一步将样本按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分类展开讨论,发现新农保对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主要体现在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弱的居民中,新农保对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强的居民影响不显著。建议政府在缴费与基础养老金发放两个环节共同发力,持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更加多元化.在此背景下,论文以安徽新农保试点县的分组随机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交叉列联表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均耕地、人均收入、收入来源、子女个数和新农保认知程度对农民养老模式选择影响显著,进而表明要加大新农保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加大地区收入水平,从而最终建立以子女养老为依托,新农保为重点,其他养老方式为辅助的多层次养老模式以满足农民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意愿影响因素为出发点,通过对山东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子女个数、希望的养老方式、为家庭考虑是否参保、是否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对新农保的总体评价等因素对农民参保意愿具有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对低收入的贫困群体的生活产生更显著的效用,从而论证该制度是否助力扶贫工作。因为养老金是收入的组成部分,而收入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因此养老金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效用可能存在差别。本文按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区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基于CHARLS 2011 -2015年数据,采用多维贫困指标,使用断点回归发现新农保养老金对贫困参保群体在食品消费方面产生更显著的效用,有助于扶贫工作。并使用含复杂时变效应的二元变量模型,进一步发现该效用在养老金开始发放时显现。本文结论有利于认识新农保政策对扶贫的作用,并将扶贫工作和已有的社会保险政策结合,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然是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根据对琼海市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从家庭特征、收入水平和参保情况等角度,了解海南省琼海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探讨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基础养老金,从而推动农户的参保积极性;在加强相关制度的完善与配套之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度和各界人士的养老服务意识,利用多种手段扩大制度的覆盖面,缓解农村养老之忧。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基础养老金偏低、缺乏配套措施等问题。新农保制度在农村的全面贯彻落实,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认识水平,加大财政支出,进一步完善新农保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口健康和养老问题是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子女或亲属直接提供的经济支持和城镇老年人的房产性收入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城镇老年人所能获得的家庭经济支持情况可以发现,对于大部分城镇老年人而言,家庭经济支持都不是其养老生活的最主要支柱。但得到家庭经济支持的老年人,能获得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莫大支持,使城镇老年人的自我健康评价水平更高、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目前我国应采取加速养老金制度改革、扩大健康保险覆盖范围、实施财政补贴和福利计划、鼓励延迟退休、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和文化活动等政策措施,加大城镇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支持力度,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金融排斥问题更为严重。基于此,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中西部农村农户的视角对农村金融排斥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农户家庭供养比、家庭土地面积、家庭负债、农户的社会关系以及是否考虑从亲友处借款是造成农户主观性金融排斥发生的显著因素。最后,从农户之间加强内部联动,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政府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供给,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何泱泱  周钦 《保险研究》2016,(3):106-117
抑郁症状影响到个人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是衡量主观福利状况的重要反向指标。本文实证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发现新农保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主观福利状况:按年龄划分,60岁以下参保人群的抑郁程度比未参保人群低7%;60岁及以上参保人群的抑郁程度比未参保人群低16%;新农保对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影响更大;也显著改善了2011年未参保而2013年参保的新增群体的主观福利。同时,“新农保”政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财富水平较低的农村老年人受到的影响更明显;政策影响在不同地区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5年7月-8月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370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的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身体状况、婚姻状况、与子女交流次数、家庭年收入这5个变量对农村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意愿正向影响显著。没有配偶比有配偶的农村老年人入住社区养老意愿的可能性增大1.474倍;老年人的子女数每减少一个,愿意入住社区的可能性增大2.351倍;家庭年收入每上一个档次,愿意居住社区养老的可能性就增大1.918倍。精神慰藉变量负向影响显著。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数、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服务、收入水平、是否有稳定经济收入对社区养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由政府组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政策相配套,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保障农村居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模式。不论是新农保的缴纳还是发放,银行都是新农保资金运作不可缺少的媒介渠道。目前,部分县农行已经成为新农保账户开户行,通过发放惠农卡和转账电话,初步搭建了一条新农保代理的金融渠道。那么,如何借新农保契机,深化农行三农金融服务?本文以通山县为例,对这一问题作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合作收益视阈截至下农村养老支持力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加上农村年轻劳动力在比较收益的激励下向外流动等现实国情,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新农保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的内容。养老支持力的多元化意味着现行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以新农保为主的政府支持力在高参保率的"泡沫"褪去之后却产生了参保老人福利水平不升反降的"倒逼效应";经济转型以及家庭的结构性嬗变带来了家庭支持力来源的单一化;社会支持力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不稳定以及社区支持同质化下充满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和社区四位一体的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系统模式就成为缓解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在该系统中四方支持力通过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并获得合作收益,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海龙 《保险研究》2014,(2):12-12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是新农保制度设计的关键环节,事关所有参保对象的养老权益。然而,目前新农保简单照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的做法并不合理。基于个人账户财务收支平衡测算模型,在测度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现行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的策略,即设置城乡分异与性别差异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和完善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表示,将继续研究完善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好地撬动金融资源回流"三农"。其中包括遵循"多级互动、形成合力"的原则,调动地方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划分,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减轻中西部地区财力负担。财政部表示,由于农村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江西省300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家庭养老模式,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社区居家养老及社会机构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受城镇居民居住地、是否原住民、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对养老模式的了解情况、城镇居民年龄、月均收入、子女个数、与子女居住相隔距离及子女的孝敬程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秀梅 《金融纵横》2010,(12):40-43
本文在概述新农保制度的基础上,着重对江苏省新农保的试点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提高制度的包容性;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政策透明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应;进一步完善新农保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新农保统一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老有所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已同社会现实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引导农民改变养老观念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邵阳市"新农保"改革试点收益对象为调研主体,调查研究国家养老政策的改变对当地农民养老观念的影响,旨在探讨农村养老观念的改变对于建立和健全现代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开始,新农保试点政策正式实施。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是新农保试点县。自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根据辽宁省彰武县15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分析新农保政策实施过程中参保情况、筹资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欠发达地区新农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增强宣传力度,改善参保情况;健全筹资机制,发挥地方财政巨大作用;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老有所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已同社会现实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引导农民改变养老观念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邵阳市“新农保”改革试点收益对象为调研主体,调查研究国家养老政策的改变对当地农民养老观念的影响,旨在探讨农村养老观念的改变对于建立和健全现代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