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节目的选题要与受众有贴近性 选题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谁拥有新颖优质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新闻选题对电视新闻创新至关重要.贴近性也是电视新闻的基本属性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双红 《活力》2011,(8):165-165
一、喉舌性和贴近性结合 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喉舌性是电视新闻的根本属性。电视的对象是观众.贴近性也是电视新闻的基本属性。电视新闻选题强调喉舌性的目的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目的是使电视新闻接近观众,争取观众。但是,选题强调喉舌性必须同时讲求贴近性,牢固树立强烈观众意识,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宣传就无效果,电视就失去观众。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喉舌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能为了贴近观众而刻意迎合观众,不能为了贴近观众而去盲目媚俗,否则报道就会偏差,电视就误导观众。喉舌性是贴近观众的重要原则和基础,贴近性是发挥喉舌功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喉舌性与贴近性结合是电视新闻选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瑞玲 《活力》2012,(6):184-184
一、喉舌性和贴近性相结合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喉舌性是电视新闻的根本属性。电视的对象是观众,贴近性也是电视新闻的基本届性。电视新闻选题强调喉舌性的目的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目的是使电视新闻接近观众,争取观众。  相似文献   

4.
温菲 《活力》2013,(14):92-92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综合性、全面性的提高。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广大群众所关心和喜爱。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受到了观众和社会的质疑,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下降,那么怎么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呢?本文主要阐述了民生的定义,从明确民生新闻的目标,找准选题方向、新闻媒体采访、传递信息时的换位思考、新闻媒体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等方面来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5.
李金娜 《活力》2010,(4):205-205
目前.要使电视新闻有新鲜感.不断满足观众增加的需求.唯有创新。创新能提高电视新闻的竞争实力.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电视新闻不创新发展.不仅难以胜任宜传任务、发挥喉舌功能.而且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观众.失去阵地.失去实力。电视新闻追求尽可能大的新闻信息量,追求尽可能多的新闻流通量,追求尽可能高的新闻价值.强化喉舌功能.提高收视率,才能获得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汀心 《活力》2011,(10):111-111
电视新闻价值的实现.主要依靠电视新闻自身对观众的影响。而如何才能使电视新闻产生更好的效果,不但要看新闻的内容是否把思想和事实直接传达给观众,而且要看电视新闻的编排是否合理。可以说,只有综合考虑各条新闻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各条新闻所处的位置编排得当.才能使电视新闻发挥出显著的宣传价值,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徐力军 《活力》2010,(10):233-233
民生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特点使其内容本土化,平民化,和观众具有天然的贴近性。但是民生新闻内容的通俗化并不意味着新闻语言的庸俗,新闻题材的故事性、趣味性强也不意味着民生新闻当中的用词就可具有随意性。在今天各个频道播出的民生新闻中,用词不准.词义模糊.甚至扭曲词语本意的现象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8.
陈勇 《活力》2012,(15):51-51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传播形式,它不同于报纸广播和现在的网络,因其具有声、像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能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的受众面也在不断地缩小.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的受众面呢?我想通过增加电视新闻的可看性,减少电视新闻枯燥乏味的现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记者在做电视新闻的时候要掌握更多的技巧和手法,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创新意识。写出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9.
王宛秋 《活力》2014,(7):113-113
电视新闻同期声作为报道新闻事实的形式,不仅对于节目主题的烘托、现场气氛的渲染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展示鲜明的人物性格,使观众产生强烈的现场参与感,从而实现最终的电视节目说服力。合理应用电视新闻同期声,就会像一粒粒珍珠,在解说词的串联下,让新闻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0.
柴万金  刘瀚博 《活力》2012,(8):156-156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创办的一档晚间电视新闻栏目.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就节目本身而言。《新闻夜航》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对观众来说,《新闻夜航》已经承担起了现实关怀的角色。十几年的时间,《新闻夜航》包揽了几乎所有和新闻有关的奖项,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到这个节目时.把它称为“新闻夜航”现象。这充分肯定了《新闻夜航》在国内电视新闻领域的领军角色。  相似文献   

11.
王晓利  柴万金 《活力》2010,(8):326-326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自办的一档晚间电视新闻栏目.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年多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欢笑与眼泪同行。机遇和挑战并存。就节目本身而言,《新闻夜航》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对观众来说,《新闻夜航》已经承担起了媒体关怀的角色。十年来,《新闻夜航》获得了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新闻名专栏”在内的很多荣誉.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到这个节目时,把它称为“新闻夜航”现象,这说明《新闻夜航》在国内电视新闻领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12.
傅博 《活力》2011,(3):149-149
作为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电视新闻评论这种电视表现形式自问世以来就深受观众欢迎.但由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起步比较晚.而且还处于完善发展阶段.所以,很多电视台制作的此类节目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作为电视行业的从业者,多年新闻评论节目制作的参与者,这让我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怀旗 《活力》2012,(10):193-193
从事电视新闻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叙述所见所闻,这就打破了电视新闻过去那种现场画面加解说的传统报道格局,从而开创了电视新闻独特的播报方式。笔者认为,现场报道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亚茹 《活力》2013,(3):55-55
当前。电视新闻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胜出。电视新闻媒体除了追求每条新闻制作精良,更是越来越重视新闻节目的整体编排。这是因为新闻节目是以整体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如果只是各条新闻的任意堆砌,则如散沙一盘.难以吸引观众的持续关注,而且可能导致新闻间的互相干扰。  相似文献   

15.
刘菲 《活力》2012,(14):83-83
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新闻工作者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和编辑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观众意识。电视新闻中的观众意识对于推动新闻节目健康发展、提高新闻收视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文中,笔者在对电视新闻中的观众意识内涵以及重要性做出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就如何在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6.
曲永君 《活力》2014,(3):95-95
民生,本义就是人民生计。在中国,民生新闻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播出第一期《南京零距离》,这代表着业内所称的“民生新闻”栏目开始独立面向世人。由于这种栏目具有服务性、贴近性,所以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但是目前,对于一个限定的区域如一个省会城市,新闻资源相对源单一、各种信息重复,产生了多个民生新闻节目内容雷同的现象:某时某地发生一个新闻事件,各家新闻机构的民生新闻栏目记者会蜂拥而至。采访对象可能先后或者同一时间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追问。观众在一个频道看完一个节目以后,只要刚刚换到另一个频道,就很有可能看到同一件事,同一个当事人,说同样的话。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损害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形象,观众流失现象会很严重。因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在线》栏目为例,探讨如何创新,做出与众不同的民生新闻,做好不易让观众流失的栏目就是本文主旨。  相似文献   

17.
田春雨 《活力》2012,(8):179-179
目前,专题类电视新闻日趋重视选题,许多电视新闻工作者重视叙事的故事化和情节化.注重现场细节的捕捉、情感的挖掘、人物个性化的展示,这是专题类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按照题材的不同。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可分为新闻事件专题报道、新闻人物专题报道和新闻调查专题报道,因其题材不同,解说词的创作上也要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金磊 《活力》2011,(15):48-48
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这就要求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在认识、判断和推理方面是真实的。真实是广大受众对新闻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完成新闻工作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坚持新闻现象的本质与真实。讲真话,报实情。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表现真实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下面从电视内容的真实、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和电视新闻音响的真实等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表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周芳 《活力》2010,(21):136-136
民生,指人民的生计.那么民生新闻就应该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通俗地讲,民生新闻就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新闻。实际上就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下的一种演绎,是当下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先锋。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列为重点建设的问题.这不仅显示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预示着百姓的生活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发生变化。由此,“民生”这一关键词在我们当今社会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高.民生新闻由于其选题、表现形式、主持风格等方面的贴近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得到了众多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关注.迅速地崛起。  相似文献   

20.
杨光 《活力》2009,(9):98-98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画面、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行的报道。电视新闻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信息全方位地传递给观众,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那么,如何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时间内准确地传达新闻事实,更好地满足观众对获取信息的要求呢?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电视的声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