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收入结构变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对不同收入来源的影响程度,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民各项收入来源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城市化基本同比率增长.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逐年下降,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逐年增加,但两项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变化甚微;城镇化时农民各项收入来源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建议.促使农民收入结构更加合理,使得农民收入在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2.
朱娜  王宁 《价值工程》2014,(13):165-166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对其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2008-2012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构成比例由高到底依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且财产性收入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最敏感的问题,收入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人们的收入来源多、渠道复杂,但在结构上可分为工资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两大类。工资收入是指职工从单位得到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非工资性收入包括职工从单位得到的其它收入、其它劳务收入、财产性收入(利息红利)、转移性收入以及个体经营者的净收益、离退休再就业人员收入等。对于大多  相似文献   

4.
在居民收入的四方面来源中,工资性收入受到行业性的市场效益和"体制性效益"的双重影响,比重有所减少;转移性收入主要由体制和政策决定;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决定于居民个体自主的经济行为,对收入提高作用不断加强,其大小决定于市场体制的完善及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并不存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高于企业的情况。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繁荣的省市,居民收入水平也相应较高。受体制性因素影响,各省市居民就业的行业报酬差异很大,是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离退休人员比重会提高转移性收入的比重,但与工资性收入及其比重呈负相关性。应合理调节工资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的数量关系,增强居民收入持续提高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城镇居民收入特点】 生活费收入实际增长11.7%。据省城调队对全省115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927.2元,比1994年增加681.6元,增长30.3%,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7%。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继1984年(实际增长13.8%)后的第二个高增长年。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明显快于非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486.8元,比1994年增长33.6%,明显高于非工资性收入增长16.4%的幅度;工资性收入增加额占到全部收入增加额的84.4%,是居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据分析,工…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影响农民收入因素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一)粮食继续增产难度加大.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据调查,现阶段我国发达地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55.44%,家庭经营收入占33.49%,财产性收入占4.8%;中等地区分别为29.08%,63.38%,1.75%;落后地区分别为23.18%,65.98%,3.95%,因此经营性收入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农民收入来源角度,利用全国1985—2015年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基于VAR模型和VEC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考察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期和短期效应。结果表明:在长期,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正效应,但效应较弱;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和财产性收入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和财产性收入效应较大,而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效应较小。在短期,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转移和财产性收入的效应为正且较强,而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效应为负且较弱。此外,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转移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效应没有时滞性,而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效应有时滞性。  相似文献   

8.
一、常州市农民增收状况1.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力。从2001年~2009年的数据来看,年工资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平均贡献度达到了50%以上(2004年、2005年约为40%),成为农民收入稳定持续的增长因素。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从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全国数据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特征,并基于天津市典型调查数据,应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研究了近20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基尼系数的收入构成分解研究显示,工资性收入的分布状况基本上决定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分配状况趋于相对均等化,转移性收入对总收入差距的平抑作用被大大削弱,社会保障体系在覆盖面扩大的同时可能存在识别和瞄准上的方向性偏误;而从人口特征角度进行的基尼系数分解研究则显示,居民行业差别、就业性质以及受教育程度成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最重要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吴建銮 《企业导报》2014,(11):92-93
基于1984-2011年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如下:(1)运用聚类分析法可以将样本区间分为三个时间段,影响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时间段的变化而变化。(2)总体而言,对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影响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影响最小的是财产性收入。基于实证分析所得结论,本文对山东省刺激内需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背景下,论文设计开发大数据精准扶贫服务平台,强化贫困问题的科学分析以及个性化推送服务技术,针对农产品的销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根本上帮扶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长期性和迫切性的重大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但在社会主义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入分配不尽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不普遍、不健全、不完善,下岗失业人数众多,资源占有不同等条件下,仍然存在严重的贫困现象.城市处于低保线以下的居民约有2000万人,占城市人口5%左右.农村温饱问题还未完全解决的贫困户约3 000万人,占农村人口约4%左右.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基于产业构成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视角切入,就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在减少贫困方面,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非常显著,而第二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微弱。将总体样本分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拓展回归分析表明,只有第一产业增长对沿海地区贫困减少产生显著的影响;相比之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均有助于内陆地区贫困减少。进一步研究显示,产业劳动力密集度和不同行业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异质性是导致上述产业减贫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洁 《价值工程》2021,40(16):78-80
在2020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国家也对扶贫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扶贫审计,落实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重点检查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促进提高扶贫实效."针对这些要求,结合以往扶贫经验和方法,面对传统扶贫审计中文件、资金和管理等问题,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探索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将区块链应用于扶贫审计业务当中,将扶贫审计分为基础层和应用层两个层面,设置相关操作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时间分割技术、去中心化、加密技术和去透明化四个层次,还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层面和资金划拨层面两个途径解决传统审计模式下扶贫审计独立性易受影响的问题,使审计人员独立性得到保证,审计工作量大幅减少且精准度大幅增加,实现审计全程覆盖,使其从事后事项转化为全程事项,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扩大审计结果的社会影响力,让"假脱贫和数字脱贫"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决胜.  相似文献   

15.
黄军荣 《价值工程》2020,39(5):123-125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阶段中国贫困人口的现状以及如何扶贫进行了探索,通过对互联网+在营销,教育方面的优势分析,阐述了互联网+高校扶贫的便利性、多样化,并重点介绍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扶贫成果,为今后高校互联网+扶贫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15):21-22
楚雄州南华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有"中国野生菌之乡"和"中国核桃之乡"的称誉。但由于当地居民思想较为保守,扶贫成效不大。自2013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南华县加快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立足于楚雄州南华县精准扶贫的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了南华县精准扶贫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20是脱贫攻坚的决胜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最后的攻坚战役号角已经吹响。回首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工作一路走来成绩颇为亮眼。丰硕成果的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及全国上下汇聚的合力,凸显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势。中国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有巨大意义的伟业。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标:借鉴马克思及西方产权理论主要思想,研究揭示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制度选择及经验。研究方法:基于产权理论对经济事实进行逻辑推演,并采用1978~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主要体现在农村资源(土地和人力)的产权制度改革上,由此形成的资源产权激励效应和正向扩散效应,正是中国农村人口发生大规模减贫的最重要原因及主要经验,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研究创新: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研究为减贫提供一个新的微观制度视角解释。研究价值:总结提炼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般性理论经验,对今后减贫事业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云南省一些生态移民点、扶贫点、移民局和扶贫办的实地调研和走访为依据,分析了生态移民安置及扶贫工作中的一些辩证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包括: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全面开花与主攻方向、扶贫工作的主导方与协助方、原地扶贫还是异地生态移民扶贫、扶贫工作的近期目标与长期规划、客观看待生态移民或扶贫工作中的成绩与失误等。  相似文献   

20.
普惠金融指数测度及减贫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构建并测算中国各省级区域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包容性增长指数,进行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总体上是有利于贫困减缓的,普惠金融指数的变化可以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普惠金融三个维度指数(宏观、银行、保险)的变化分别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10%、13%。同时,普惠金融还通过促进包容性增长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包容性增长的变化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