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来研究.这是多门类科学家的通用手法。比如,史学家将社会的进化划分为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冶铁时代,等等;经济学家把生产力的发展分为农耕文明、蒸汽机文明、电气化工业文明,等等。对这样的分类,与其称为旨在按时序或发展水平系统地揭示人类进化的过程,莫不如称为是人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主编的《中国农业伦理学史料汇编》已于2015年4月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付梓发行。任先生有感于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对农耕文明造成冲击而产生的种种伦理学问题,特别是追溯在历史长河中城乡二元结构的起源、发展与伦理学缺失的问题时,他认为首先要摸清我国农业伦理学基本史料。为此,任先生组织了兰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  相似文献   

3.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世界万物的生存繁衍无不是从“种”开始的。从远古农耕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没有不用种子的农业。农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社会的进步无不依赖于种子的繁衍与进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化经过三个阶段,即从1949年到1980年的工业化奠基阶段,1981年到1990年高速发展阶段,从1991年到2015年的工业化完成阶段;2015年以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展现了农业的特殊贡献及其伦理观诠释。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在于与世界后工业化发展同步。中国工业化始于1949年,恰与敲响工业社会危机警钟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出版同年。以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发会议为标志,世界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第二阶段。中国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民间企业,不排斥污染企业和工业垃圾的输入,使中国遭受严重污染,而农业是一切污染的主要受体。各类污染由水体而土壤而食物,进而危及社会安全。对农业系统的开放性认识不足,对农业缺乏伦理学关怀,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出现了举国为之忧虑的"三农问题"。但世界范围内由于后工业化到来,人们在对长期冷战思维的反思中,萌发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互相协作的需求多于对抗、共赢优于零和的观念,于是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农业伦理学的任务是保留农耕文明精华,汲取工业文明的成果,熔铸构建全新的后工业文明的农业伦理观。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现代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标准。农业生产现代化有利于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农业保障。但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过于简单、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步履维艰、农业生产主体意识滞后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终将会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以及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阻碍和瓶颈。如何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优势,对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颖 《山西农经》2022,(17):150-152+179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对农业科技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农业科技的进步有赖于农业文化的繁荣,同时农业科技给农耕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既共荣共存、互为表里,又相互制约、相互融通。我国现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推动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协同融合、互通共荣的核心环节和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发源地之一。在绵延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历史中,炎黄子孙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逐渐形成了土地精耕细作、生产勤俭节约、经济富国足民、文化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取得了丰硕的农耕文明成果,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的长河将我们带到21世纪的今天,社会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亦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但其单一粗放的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日渐相悖,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四川民族地区的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实证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农耕特色传统美学视角为突破,研究了农耕传统美学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提出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及农耕美学,建立一种文明、和谐、儒雅,尊重个性,理解包容,享有共同价值观及精神追求的理想乡村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一文分析了影响我国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动力、阻力因素以及由此二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或表现为正值或为零值、负值的合力,提出要加速我国乡村城市化,必须增大动力,减少阻力,所有阻碍这一进程的体制、法规、政策都在改革和破除之列。  相似文献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要把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为开发的根本。为此 ,如何在全社会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就显得尤其重要。(一 )  一般的文明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它是文化中进步、积极、合理成分的总和 ,标志着文化的进步程度。从人类发展史看 ,人类经历了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近代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 ,依靠农耕牧渔而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 ;工业文明从人类的创造力和人类自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劳动礼赞     
<正>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改造人类,劳动承载并提升人类。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史,也是人类生产劳动史。人类不断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作为宇宙的灵长、万物的精英,我们赞美人类自身的伟大,更赞美人类劳动的伟大。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从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到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商业  相似文献   

13.
发挥好农业“压舱石”作用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从大历史观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改革的基点,坚持、巩固和强化农业“压舱石”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塔式结构来看,农业“压舱石”作用具体体现为粮食安全、经济支撑、社会稳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进入新时代,农业“压舱石”作用的发挥面临着粮食稳产保供压力不断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亟须提升、乡村振兴的任务任重道远、农业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以及农耕文明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等挑战。为破解以上挑战,切实发挥好农业“压舱石”作用,需要确保粮食稳产保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农业生态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生态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在阐述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西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评价体系,计算2016年西北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根据两个系统的发展程度大小评价其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发展模式提出针对性意见。[结果]2016年西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基本上稳定在049左右,以甘肃的耦合度最高(0499)。协调度差异明显,其中陕西为中级协调发展,甘肃、宁夏和新疆为初级协调发展,青海为勉强协调发展。从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的对比关系看,陕西、甘肃、宁夏为农业生态滞后型,青海和新疆为经济滞后型。[结论]西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要根据具体的耦合协调类型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基于农耕文化的核心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生态逻辑;其次,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最后,从农耕文化植入现代农业发展及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来休闲农业运作模式的不断变革,促使农村经济持续持续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也因此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分析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耦合性关联对于更科学合理地推动两者间的双赢双收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选取2011~2014年舟山地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来研究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耦合度,实证结果表明,近年来舟山地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评估值及其二者的耦合性均在大幅度地改进。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若干促进舟山地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常态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巍 《农业经济》2022,(1):9-11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绿色是农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即用绿色发展理念谋划现代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深刻理解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维度来思考,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保障、农耕文化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绿色民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18年11月23—25日,为全面推动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促进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人文与法学学院和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期,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其耦合发展对于存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通过构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江苏省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关联度,进一步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协调程度。[结果]生态农业系统与生态旅游系统中的旅游经济、旅游资源和旅游价值的关联度分别为0.719,0.673和0.621,大小顺序分别为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旅游价值,而生态旅游系统与生态农业系统中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关联度分别为0.687,0.700和0.626,大小顺序分别为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耦合作用均分别为较强、较强和中等。2012~2016年江苏省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耦合度处于磨合阶段,但一直在增加,同时耦合水平经历了初级协调发展水平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的过程。[结论]江苏省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耦合发展仍有进步的空间,今后应加强耦合发展机制,推动两大耦合产业走向更深更广的发展领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保证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是上海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争取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召开上海2000年农村经济论坛年会,面向新世纪,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研究对上海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大问题,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曾经令世人惊叹不已,为人类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虽然世有沧桑,代有流变,工业文明、知识经济、网络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