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6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开始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探索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管控、分类管理、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参与旅游开发并分享收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改革的进展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2014年,桂林市制定实施了《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简称31条)及其他配套政策,并围绕规划管控、分类管理、农民参与旅游开发、节约集约用地等改革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试图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旅游用地分类体系,以规范生态旅游用地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编制生态旅游用地专项规划打下基础。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历次土地利用分类中有关生态旅游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的生态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研究结果: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大类、10个二级类、26个三级类的生态旅游用地分类体系,而且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及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体系做了较好衔接。研究结论:建立与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规划衔接的,能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生态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旅游景区功能演变、用地特征及问题分析,构建旅游景区用地分类体系,以期为旅游景区用地纳入区域土地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旅游景区规划的深度编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方法:通过调研和问卷厘清现状景区用地情况,对比借鉴相关用地分类体系,基于此构建旅游景区用地分类方案。研究结果:分析并阐明了旅游景区的功能演变、用地特征和现状问题,构建了2大类、9中类、28小类的景区用地分类体系,并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衔接。研究结论:建立可衔接且具可操作性的旅游景区用地分类体系,是实现旅游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与用地规范化管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2012~2022年中国知网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的体育旅游产业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从论文年度分布、载文期刊分布、发文机构与作者分布等角度分析体育旅游产业研究态势。通过VOSviewer软件对其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分析,结合文献研读情况将研究热点概括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和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等四个方面。建议未来应注重文献发表的质量,加强作者之间的合作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索疫情之后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旅游用地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其中明确指出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40年。在《土地管理法》中,建设用地也涵盖了旅游用地。200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又特别明确了"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尽管在我国现行法律和规定中都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以来,我国各类空间性规划自成体系,内容相互重叠、掣肘,使空间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统筹管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和基础条件是建立空间规划用地分类体系。现行空间性规划地类体系概况现行各类规划的地类体系,主要分为土地利用地类体系、城乡规划地类体系、其他部门地类体系3种。其中土地利用地类体系强调土地自然、社会经济综合属性,城乡规划地类体系侧重土地社会经  相似文献   

7.
<正>核心提示在梳理既有空间类规划与用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实际,探讨全域全要素的土地用途分类思路,提出了用地分类的初步设想,搭建了用地分类的基本框架。为适应武汉市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需求,完善全域一体、逐级传导的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现有用地分类标准亟待整合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提示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有较大的助推作用。然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中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忽视,造成旅游用地供给不足和地类管理混乱,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建议清晰界定旅游用地的概念,实现旅游用地规划和空间规划衔接,落实旅游用地指标,真正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森林旅游产业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既能提升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实现天人合一的目标。通过分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现状,提出了准确定位,突出优势;打造品牌,加强宣传推广工作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批景区门票价格一涨再涨的市场现象客观反映出门票经济仍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门票经济因其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的特点必将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相悖。系统揭示了当前门票经济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探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的动力因素,依此从景区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特色民俗文化优先的趋势。以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在旅游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为了促进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注重打造差异化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文化,将民俗文化打造成为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我国武术旅游产业所处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我国武术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旨在为我国武术旅游产业开发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逐渐面临经营单一困境,亟待突破完善。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现代气息浓厚的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如果能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对二者的双向进步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继而分析了实现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探索出了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相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作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资源聚合、功能复合、运营整合的特点,是农村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只有针对当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解决思路,才能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提供具体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投资不断增加,旅游人数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大量回笼货币资金、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国内旅游消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森林旅游产业仍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经营管理粗放、森林生态旅游规划不科学、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建设和管理资金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产业化程度,完善产业链等一系列促进我国森林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而进入2021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情况仍然严峻.在十四五时期背景下,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困境、应对措施以及发展机遇.研究认为:刚进入十四五时期体育旅游产业遭受重创,而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角度体育旅游者对健康有了更高的期望与...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特大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特大城市1990-2001年建设用地增长数据,综合选取10个影响因素,作为本次驱动力研究的基础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得出所选因素的Pearson相关系数,剔除次要因素,选取与建设用地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得出建设用地与这些因素的偏相关系数,进而根据偏相关系数判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出:全国和三大地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共同的驱动力是人口增长以及人均GDP水平。此外,第三产业的发展、单位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及人均财政收入高低也对全国建设用地有较大影响。东部地区其它的驱动力主要是人均财政收入和第三产业;中部则是地均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和人均财政收入;西部为人均园林绿地面积和人均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9.
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方实践出发,基于空间规划用地分类5个关系的思考,针对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三类用途管制活动,提出了3个顶层分类框架,以及大中小三类用地分类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对国土规划用地分类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特点,提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分类体系,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对生态用地的内涵缺乏统一的界定,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土地的生态属性考虑不足,导致生态用地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生态用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研究结论:(1)应从"泛生态功能论"的视角来界定区域生态用地的内涵,将耕地等以生产功能为主,同时具有较为重要的生态功能的土地纳入生态用地范畴,但应排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2)基础性生态用地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最重要的自然本底,为了加强对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和管理的针对性,在分类体系中应突出基础性生态用地;(3)区域生态用地可采用三级分类,一级类可分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全性生态用地和辅助性生态用地三大类;(4)为有利于对现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的应用,建议生态用地分类体系中三级分类的名称设置和内涵尽量与现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相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