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整治:推进耕地保护的金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施跨地区补充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也是在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生态保护压力日益  相似文献   

2.
正1999年国庆节前,时任国家农业部副部长的刘坚同志同我讨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他说:现在我们国家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总量基本自给;另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耕地质量下降,复种指数追高,严重透支生产能力。他让我就小区域耕地休耕轮作问题,做一些深入研究。经过调查和走访,我写出了《让耕地休养生息的策略思考》一稿,送给刘坚同志。他经慎重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探索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体系。研究方法:以田块为单元,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便捷度和稳定性三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原有耕地和新增耕地综合质量进行重估,同时提出基于重估结果的耕地质量等别快速更新方法。研究结果:(1)重估结果与研究区实际调查结果相符,能够较好反映整治区耕地综合质量及其变化;(2)经土地整治后研究区19.6%的原有耕地质量等别有所提升,25.66%的原有耕地受整治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及工程措施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出现等别下降的情况,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整体偏低;(3)小规模、过度依赖于劳动力投入的耕地经营模式已成为制约区域耕地综合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研究可为类似区域土地质量重估提供参考借鉴,为占补平衡、土地整治管理等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耕地作为农产品生产的核心载体,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在粮食安全战略上的保障意义不言而喻.从20世纪末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土地整理行动开始,围绕着耕地的专项、综合整治,一直是区域土地整治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特有的国情造成耕地地块划割细碎度高,权属复杂;另一方面,从规模化经营和土地流转的大趋势角度看,耕地的整治又承担着整合的任务.由此,耕地权属调整作为必须破解的难题,成为了土地整治领域理论和实践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正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国情,解决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多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有效保障了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但同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对农业的约束日益趋紧,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充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面向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了从自然地质、耕地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评价耕地质量所受影响的方法,以优化耕地质量评价体系,使耕地质量变化得到较好反映。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土地整治科技协同创新,促进生态文明联盟团队建设,7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在京组织召开土地整治科技协同创新研讨会.与会的部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等单位从建设与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未来协同创新想法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归纳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实践中的困境,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和典型案例,为土地整治提供理论指引和案例参考。研究方法:田野调查、访谈、问卷调查、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管理困境和放权忧虑两个困境,是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2)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既包括内部的项目管理,也包括外部的项目治理,并且是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的内外有机系统;(3)案例研究表明在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两者协同作用下,土地整治项目能够有效实施和运作。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是对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的困境有效回应;(2)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表明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能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治与扶贫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十三五"扶贫战略目标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土地整治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平台,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土地整治的一个主要目标。为了提升土地整治对扶贫开发支撑能力,一要明确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土地整治工作原则;二要准确诊断扶贫开发对土地整治的需要,实施土地整治精准扶贫;三要创新土地整治扶贫机制,切实提升脱贫致富能力;四要改革土地整治运用机制,形成土地整治扶贫合力;五要加强公众参与过程性管理,提高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六要重视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护,延伸土地整治的脱贫致富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促进要素在市场原则下的自由流动,以及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家庭财富,土地制度的改革成为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问题。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土地问题现代农业发展与农地经营规模狭小矛盾的普遍性。现代农业发展不仅意味着现代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更意味着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但由于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难以实现,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衡量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是两部分资产之和,一部分是自然资产,另一部分是经济资产。单独保护自然资产,不发展经济资产,百姓过不上好日子,但单独追求经济资产,自然资产也会大幅下降。土地整治是为了更好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地整治要综合考核、绿色核算,争取自然资产、经济资产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年~2020)》日前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本轮规划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土地是万物之源、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土地工作,一直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抢抓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创新试点机遇,坚持将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力争通过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等项  相似文献   

13.
土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叶艳妹吴次芳如何切实有效地保护耕地,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目前人们较多关注的问题是宏观调控、行政管理、总体规划、法律保护、动态监测等等,这无疑都是十分正确和非常有意义的。然而,从长远观点和根本意义上分析,土地产权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14.
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推动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内涵、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有待全面完善提高。研究结论:国外土地整治技术主要针对土地整治中的水土流失、景观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等3类问题,强调土地整理区从物种、地块到整理区的多尺度生态化整治与景观空间优化配置的统筹设计。中国现阶段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应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其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集成应用是主要发展方向。具体包括4方面的关键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地表值被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区系恢复与重构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生态化整治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的景观设计技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耦合的关键技术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合理的增速。现代化建设也必将占用大量的土地,破解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的难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加快推进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提升国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将成为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土地资源粗放利用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工程涉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尤其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劳动和资本的配置安排。土地整治工作对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土地整治工程涉及土地、劳动、资本等三大基本生产要素的调整、优化与投入,对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作用明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供给侧改革重点,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差别化行业调控政策,实现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规模化经营、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优化以及劳动力资源在供给侧领域的优化与调整。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举措包括:加强土地资源及区域经济调查与评价、科学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与实施、开展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之间存在现实问题与冲突,探讨二者未来实践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协同目标,为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提供研究借鉴及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之间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规划传导失位、目标导向错位、规划编制与实施程序失序以及指标效益与乡土文化传承目标存在差异等现实问题及冲突;(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应处理好逻辑内涵、规划边界、规划目标、规划时序以及规划效益等方面协同关系;(3)新时期应从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法定地位及其与村庄规划的承接路径、加强规划目标内容衔接与完善规划效益评估体系、统一数据库建设与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健全规划编制保障机制及强化规划实施适应性管理等方面促进两规划的协同优化。研究结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落实乡村建设工程的专项规划,村庄规划是承接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详细规划,发挥好二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助推作用的关键在于明晰二者的逻辑关联和辩证关系,统筹处理好彼此协同目标,构建协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耕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广西耕地总量不多,人均耕地不足0.06公顷,不到全国平均的四分之三,可垦的农用荒地也极其有限。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开发区的增多与扩大,交通、城镇建设用地增多,以及农村乱占滥用耕地行为的影响,人均耕地还会减少,如果不广泛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工程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并对现有耕地加以整治和保护,势必影响广西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水土流失严重,已使良好的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雨季,雨量多而集中,极易形成水…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与耕地总量平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总是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耕地资源亦不例外。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日本、韩国及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资料表明,日本耕地面积在1955年达到高峰以后至1995年减少了52%;韩国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20.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等别和粮食产能的影响,通过在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对原有荒草地进行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优化,整治为可重新利用的耕地,柿沟村土地利用面积增加了34.226 1hm^2,并通过田水路林的合理规划,既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又优化了区域内经济结构,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将耕地等别提高了一等,创造了193.59t的粮食产能。该项目的实施对渭北旱塬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将有力推动该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