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绩背后的忧思 作为保护18亿亩耕地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这项"得民心,惠民利"的德政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以来,全国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超过同期建设占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面积,保证了全国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对粮食稳产增收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同时,通过土地平整、农田水利以及田间道路建设等措施,提高了耕地质量,建成高产稳产高标准基本农田2亿多亩."十一五"期间,通过开展土地整治,新修建沟渠670多万公里,建成田间道路590多万公里,经过整治的农田,产量比过去增加10%~20%,全国提高粮食产能160多亿斤.可以说,土地整治为我国创造了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奇迹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破解建设用地紧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基层实施效果看,土地整治项目普遍存在"重工程建设、轻后期管护"和"项目设计纸上谈兵多、实地农民建言献策少"等问题,部分项目施工完后更是"好看不好用"。如何加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力度并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整治,更好地发挥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作用,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前期调研、具体实施到后期管护,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而且都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因地制宜地开展,从而发挥出土地整治的真实效益. 河南省获嘉县徐营镇南部土地整治项目2003年启动并于2005年竣工.  相似文献   

4.
郭宗亮 《中国土地》2021,(11):54-55
核心提示国土综合整治是指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综合整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由于后期管护不精准、规划设计缺乏深度、资金投入不足、激励约束刚性不足等原因,一些地方出现项目后期效益没有充分发挥、有的地块甚至撂荒等现象.本文从完善制度机制、健全评价体系、落实奖惩措施等方面,对国土...  相似文献   

5.
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多渠道筹措管护资金。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财政已投入巨额资金。为确保项目资金能够持久地发挥效益,区财政应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日常维护和修缮。  相似文献   

6.
邓华 《中国土地》2012,(10):45-46
土地整治项目是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对农村三荒四边、低洼地、低产田及长期困扰农民的村庄布局脏、乱、散等问题能够彻底整治.但好的项目如何实施好,达到预期目标,却是一个需要综合安排、认真操作的过程.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阶层充分发挥联动机制,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强度高,为了达到规划设计合理、资金运用规范之目的,首先要政府搭台制定规划设计方案,相关土地、水利、设计规划院等部门参与,共同协作,使规划设计方案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0年以来,土地整治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年投入资金不足10亿元、项目数量不超过100个,发展到年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项目数量超过1万个,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土地整治项目成果,而且培养出一支土地整治专业队伍和大量的技术人员,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推动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项目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一套好的政策制度,是项目科学运行的关键。近几年来,国家层面在总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项目管理与项目质量两方面分析了土地整治工程监理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监控体系、准入与年审制度、人员培训体系、验收程序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阐述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对策及研究展望.研究结果:(1)当前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审计监督不够到位等.(2)完善当前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主要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与监控,严格项目预算和合同管理等等.研究结论:通过对当前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综述,可以明确当前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可采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主要是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合理整治和分配城乡土地,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土地整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整治多由政府控制、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农民权益受损等,特别是强迁强搬,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要不断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合理分配权益,促进城乡建设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就此主要分析了土地整治模式创新及其权益分配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受陕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陕西省丹凤县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呈现了数量多、面积小、地块多、分布散等特点。如何管好这些小而散的土地整治项目?丹凤县通过不定期项目抽查、落实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引入公众监督等方式,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提升了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不定期抽查监理和施工情况土地整治项目的目标任务确定以后,人是关键因素。质量能否保证,管理是否规范,项目驻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全生命周期,系统整合现有监测措施和方法,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以规范监测环节、统一监测指标、集成监测方法,实现监测目标。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形成5个监测目标类、16个监测类型类、86个监测指标类。研究结论:研究构建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对规范中国土地整治制度体系和完善土地整治监管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以来,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盐都分局,围绕用大数据管理国土资源,以信息化推进‘双提升’的目标思路,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建成了盐都国土资源智能监管系统。盐都的智能监管系统,即在全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治项目区、工业园区等区域,利用通信塔基、高空建筑物、架设可移动式塔杆等方式,安装了207个可进行360度旋转4倍变焦的高清监控探头,对覆盖区域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实时监测。单个视频监测点监测半径可达3  相似文献   

14.
正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是土地整治项目后期评价的核心内容,是从效益方面对所实施的项目做出评价,其目的在于考核项目是否实现预期效益及其效益大小。对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并从中选出最适宜的方法,对于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提高项目绩效评价水平、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整治建后管护体系解析与模式选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农用地整治建后管护的内涵,构建建后管护的要素结构框架。基于不同管护模式特点,通过案例对备选模式进行适用性分析。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突变级数评价法。研究结果:(1)建后管护体系包括管护主体、管护客体与管护环境三大要素;(2)建后管护依据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管护、集体管护与个体管护等模式;(3)采用突变模型,从区域条件、工程条件、参与者条件等方面对建后管护模式适用性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具体项目的管护模式选取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农用地整治建后管护是对土地资源、工程设施和土地利用的综合管理,是保障效益长效发挥的关键,具体实践中应基于实际情况,选取相宜的管护模式,以推进建后管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是由中央资金支持、省级政府立项的土地整治项目,是统筹各项土地整治资金,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益探索,它具有规模大、范围广、投资多、成效显著的特点。2008年以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在全国先后批复同意了12个省份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各地在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过程中,项目管理制度和实施模式不断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土地托管项目为例,分析农村土地托管的现实需求与困境,分析农发行绵阳分行创新信贷模式支持撂荒土地整治的实践经验,提出金融支持撂荒土地整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现行的土地整治模式大多是从农业生产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各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现状、环境限制因素及土地整治目标,来确定其具体的工程内容、技术体系和建设等级的。这种模式虽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在工程设计前没有考虑农田污染情况,在施工时极易造成污染物转移、污染面积扩大及污染复杂化等问题,以致于农田  相似文献   

19.
<正>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管控对进一步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至关重要。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管控,可以系统统筹项目各个阶段,全面、动态地管控项目绩效,破解当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促进土地整治事业的科学发展。土地整治项目的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概念源于生物领域,即寿命周期,在生物个体发展过程中,历经出生、成长、衰老、生病和死亡等阶段。产品或企业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国土资源管理全业务网上运行,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与综合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并加强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推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服务型政府建设.以该规划为契机,国土资源管理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正在悄然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