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旱地农业建设的内涵及任务旱地农业建设是以旱耕地为对象,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中心,通过工程、生物和农艺等措施的组装配套应用,使旱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将旱耕地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综合性农业建设工作。根据贵州省土地资源情况、农业生产现状以及生态重建的重点,我省旱地农业建设的任务:一是对坡度在5度以上的旱坡耕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工程及生物等措施梯化坡耕地和营造种植防护林,大幅度地降低土、肥、水的流失强度和流失量,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对中低产旱耕地进行综合改造,通过增厚土层,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2.
从云南省沙江流域的热区土地资源现状出发,揭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及耕作,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劳动者素质低下,环境及土地保护意识薄弱,提出了区域热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即加强生态建设及环境治理工作;兼顾生态、经济效益、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加强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建设基本农田、搞好水利设施建设;用地养地、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3.
——有利于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态养分,防止磷、钾、镁等固定成为无效态。如每亩一年有600干克麦秸  相似文献   

4.
旱地推行小麦——玉米——红薯分带轮作多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及产出率。但多熟制栽培致使土地超负荷生产,大量耗费土壤地力,要实现作物季季增产、连年丰收,须在规范2米对半分厢中的1米预留行、大力扩种绿肥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因地制  相似文献   

5.
“肥力高”是一种以固氮为主供给作物多种营养元素的高效生物复合肥料。人们又把它称作“活肥”。它具有 :1 适用于各种作物 ;2 能供给作物多种肥分 ;3 刺激作物生长 ,促作物早熟 ;4 培肥地力改良土壤 ;5 增强作物抗逆性 ;6 提高作物产量 ;7 保护生态环境 ;8 投资少、效益高。发酵有机肥——“肥力高”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编     
要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是农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才能引导农民珍惜土地,增加投入,培肥地力,逐步提高产出率,才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保持农村...  相似文献   

7.
培肥土壤的六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勇 《农家之友》2003,(15):33-33
因化肥施用过多,有机肥投入少,耕作不合理等原因,目前土壤越种越薄,培肥地力已刻不容缓。地力的培肥和提高,应从改造土壤环境条件和土壤属性两个方面着手,其途径有六种: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根据制约土  相似文献   

8.
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多,不但要求产量高,而且对农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地力下降十分严重,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见效快,现得力上,用化肥代替了农家肥使用,这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而且长期下去必然给“两高一优”农业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一、培肥地力是“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培肥地力,是以土壤中含有机质量多少来决定的,据有关资料表明:世界上粮棉高产国家一般土壤含有机质量在3%以上,这种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9.
政策导向     
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才能引导农民珍惜土地,增加投入,培肥地力,逐步提高产出率;才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保持农村稳定。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决不能动摇。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对于违背政策缩短土地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多留机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典型白浆土区八五三农场耕地地力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典型白浆土区的853农场为例,采集农田耕层(0~20cm)样品1695个,以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10个指标,利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GIS技术,对853农场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八五三农场耕地地力整体水平为:三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5.47%,其次为二级和四级,分别占27.53%和20.86%,比例最小的是一级和五级地,分别占6.83%和9.30%。分级结果较好的体现了地区特点,同时明确了不同等级耕地的面积、空间分布格局,为探讨制定科学的培肥政策、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基础地力,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定量化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发展种植豆科绿肥作物是培肥地力,改良中低产田土,解决有机肥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豆科专用绿肥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良种。贵阳市推广的豆科专用绿肥品种有光叶紫花苕、云光早、本地毛苕子、箭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产非常肥农业生产历史的延续,耕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都在发生变化,各项耕性指标逐年下降,加上农民对保养耕地的意识比较淡薄,在生产中只用地不养地,部分区域的耕地指标已经达到极其贫乏的程度,对生不利。这时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培肥技术,有"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茶"、"猪一沼一鱼"、"猪一沼一菜"四种模式。本期节目主要介绍地力培肥与土壤改良的配套  相似文献   

13.
从河南内乡县土地延包试点来看,土地延包让农民群众吃了长效“定心丸”.农民们有了种地的稳定感和投入的安全感,纷纷投工投资,培肥地力,搞好基础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这正是通过土地延包达到保持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和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内乡县的试点经验证明,“三三制”对于做好土地延包工作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麦肥结合是一项培肥地力,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的措施。1990年景东彝族自治县文龙乡进行了600亩的麦肥结合的种植方式试验示范,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承包土地流转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包土地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流转,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有偿性。在市场经济下,农村土地不再是福利品,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拥有土地使用权,就意味着拥有一定的物质利益,因此,承包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同样也要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有偿转让。土地流转的有偿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加土地投入,培肥地力,这是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下,农牧结合已从过去封闭式的简单循环模式转向了由多功能的复杂循环模式,其农牧结合的概念与内涵,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基本功能,主要反映在农牧转化功能、增殖功能、培肥地力功能、优化生态环境功能、满足社会需求功能上。  相似文献   

17.
浅谈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优质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重点要做好培肥地力、播全苗、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关键在于培肥地力。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在长期的粮食生产中,对产量的高低注重得多,对地力的培肥研究得少。通过无锡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和大量试验,不仅使我们对本县土壤肥力现状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而且对地力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肥沃的土壤能提供较好的水、肥、气、热条件,因而农作物生长健壮,抗逆性强,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对此,本文试从无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近两年来的试验,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李月 《农业经济》2006,(2):25-25
一、鞍山市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成效及存在问题近年来,鞍山市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已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加强了对耕地地力的培育力度,大力实施农业“沃土工程”,积极开展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到目前为止,全市推广配方施肥190万亩,秸秆还田20万亩,完成“沃土工程”项目0.95万亩,耕地地力得到增强,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保障。二是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全市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明确地指出森林锐减、灾情逐增、水土流失、草原“三化”、地力下降、后劲不足、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四大生态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应该破除农业资源生产潜力的无限性观念,树立生产潜力的相对有限性观念;破除农业生产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树立生态经济同步发展的观念;破除“地广人稀”的旧观念,树立人均资源不足的新观念;破除“黑土油旺旺,不上粪也打粮”的旧观念,树立培肥地力的新观念;破除南方人均耕地少,黑龙江省人均耕地多的片面认识观念,树立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新观念。为了实现黑龙江省农业持久稳定的发展,提出的对策是:①稳定生态大局,充分开发农业资源;②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培肥地力;③建立各种生态经济实体模式,示范推广;④加强法制,保护农业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