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的新热点,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和形势的发展而跌宕起伏。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万亿储能市场""碳中和风口"这样的热词更是频频见诸媒体。最近,两部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又一次推高了储能发展的热度。  相似文献   

2.
储能下一程     
<正>储能从业者常常将2017年视作储能发展开启的标志之年。这一年,首个系统性储能产业发展政策《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了储能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如今,5年过去了,储能技术不断优化,成本大幅下降,标准体系初步构建,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起起落落之中,储能跑完了“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目前,我国储能行业正处于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的关键期,储能的下一程能否跑得顺利,经济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广角     
正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指导意见》要求,要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和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截至目前,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力补偿服务的工作方案》等支持储能发展的政策文件,开启了储能应用的良好开端,为国内储能市场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商业化应用空间,并有望催生出多种相关应用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现就《意见》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意见》的制定背景 制定《意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需要.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在产品结构、功能实现等方面与传统汽...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场站作为联合体参与电网运行优化,接受电网运行调度,实现平滑出力波动、提升消纳能力、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等功能。电网企业应将联合体作为特殊的"电厂"对待,在政府指导下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联合体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应有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场站作为联合体参与电网运行优化,接受电网运行调度,实现平滑出力波动、提升消纳能力、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等功能。电网企业应将联合体作为特殊的"电厂"对待,在政府指导下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联合体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应有的义务。  相似文献   

8.
<正>储能是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战略性新兴技术,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自2017年国家五部委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储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新型储能发展步伐提速。国家能源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其中2023年新投运装机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在储能规模增速超常规发展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利用成本高、应用效果小、使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正经济性、安全性,技术突破、规模化应用,这些关键词串起了储能产业发展的主线。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历经数个"爆发元年",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跌宕起伏。而在每一次"爆发"背后,都牵连出了技术制约下效率与效益的审视;多次"逢春"与"入冬",也引发着现有市场环境中商业模式与规模化应用难以匹配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方案》作出了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总体部署,通过源—网—荷三侧协同发力,促进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将大规模发展,适应规模化需求的长时储能系统需加快部署,多元化的储能技术耦合发展,同时面临体制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成本疏导机制、技术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3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工信部称,该指导意见是根据《"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为构建技术先进、结构优化、清洁安全和上下游融合发展的碳纤维产业体系,实现碳纤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而起草的,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我国碳纤维行业经过长期的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装备的封锁,千吨级工业化装置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业化步  相似文献   

12.
2016年8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产能结构、产业布局、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提出了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促进石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7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称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有序推进煤制油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稳步推进煤制天然气产业化示范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发布实施。产业政策明确了煤制油(气)"不能停止发  相似文献   

14.
《航天工业管理》2007,(12):41-41
两部委联合发布《意见》促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了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推进卫星通信广播产业集约化发展、促进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到2020年,我国将完成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建立比较完善的卫星应用产业体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正>石化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出炉10月20日,石油和化工行业结构调整促进大会在京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完善行业绿色标准,建立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石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意见》的出台对推动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值得高度重视。本世纪以来,随着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工品生产国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但我国石化产业大而不强、产业总体质量不  相似文献   

17.
产业     
国务院首度布局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已达6500亿,增速或达50%以上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对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作了规划和安排。《意见》从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的高度对云计算产业进行定位,指出云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我国储能产业的战略布局最早追溯到2005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目录》;2010年出台《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明文规定电网企业应发展和应用智能电网、储能技术;2011年,储能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2017年10月国家能源局出台储能行业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关于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工信部、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加快完善甲醇汽车产业政策、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加快甲醇汽车制造体系建设,促进甲醇汽车制造、销售与甲醇燃料生产、输配、加注协同发展,提高市场应用水平。将重点在山西、陕西、贵州、甘肃等资源禀赋条件较好而且具有甲醇汽车运行经验的地区,加快M100甲醇汽车的应用。《意见》的发布,意味着甲醇汽车发展有了国家政策推动,我国甲醇汽车产业将进入积极推广的新阶段,甲醇产业将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能源资源开发与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