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全球化、信息化及消费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出现了私有化、商品化与符号化的现象,街道、酒吧、咖啡馆等成为公共生活的新容器,联合办公空间、网络线下空间为城市添加了生机与活力。雷·奥尔登堡将此类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称为“第三空间”。针对北京市五道口地区的第三空间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空间具有混合功能性、创新性、流动性等特征,是城市中的弹性空间与智慧单元。在阐述空间发展特征的同时,试图厘清信息技术在第三空间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提出第三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建议,以期对城市公共空间、创新空间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办公业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城市写字楼2009年调研数据的空间统计,研究北京市办公业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模式.研究发现:北京市写字楼总体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布重心向北倾斜明显,主要分布方向为"西北-东南",空间离散程度逐渐加大,显有逐渐向近郊及远郊推进的趋势.同时,北京市写字楼的空间分布经历了分散-集中-再分散的过程,"西北-东南"向的空间格局标示着北京城市办公功能空间布局的主导方向;其演变模式先后经历了离散-极化-扩散-稳定四个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中心城区内部已形成的办公集聚区的空间承载量有限的情况下,办公活动将向外扩展,办公活动郊区化将对缓解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平衡城区与郊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分布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地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众多跨国资本正逐步将资金向诸如武汉、成都等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转移。与以前资本集中在东部一线城市不同,二、三线城市尤其是西部城市成为海外资本新的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级城市规模分布与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区域,利用中国地级城市数据,检验两个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和集聚效应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分布符合齐普夫定律,城市规模分布相对过于均匀,存在进一步集聚的空间和必要性。中国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城市规模集聚效应,东部地区的提升空间不大,未来的发展依赖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利用空间较大,可通过引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来扩大城市规模,获取城市集聚效应,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鞍山市     
《长三角》2010,(4)
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嘉兴市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0次会议上,马鞍山市以新成员身份正式亮相,标志着马鞍山市实施东向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战略进入了新阶段。马鞍山市早在2004年初就向上海市合作交流委员会正式递交了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申请。2004年11月,马鞍山市作为观察员列席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马鞍山正式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将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长三角经济圈顶端,城市东、北部与江苏南京接壤,是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交汇点,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源摸清城市建设发展实际状况。采用2010、2020年两个时期全国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10年期间36个大中城市建设扩展用地数量规模与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对城市建设发展空间形态变化及主要问题进行初步摸底,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部分城市建设规模增速大、城市扩展蔓延情况突出,土地利用趋于粗放;东部地区城市建设扩展普遍规模较小,且以城区内部挖潜开发为主,城市向紧凑集约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受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此为依据将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各阶段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研究发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西部地区新增城市数量和城市化速度高于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最慢;从改革开放之后到本世纪初,东部地区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呈现出东部快于中西部、南部快于北部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市办公业发展与城市变化阶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办公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城市变化中经历了4个阶段:(1)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办公业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京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外商驻京机构很少;而国内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行业基本处于萌芽阶段。因而,该时期无真正意义上的办公业。(2)现代化城市——办公业起步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向现代化城市迈进,商务管理职能为主体的办公业开始萌芽,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兴起。(3)国际化大都市——办公业起飞期。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早期,北京开始向国际化大都市靠近,相对形成了几个办公区域,如CBD商务办公区域、中关村高科技办公区域、复兴门金融办公区域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4)现代化国际城市-办公业飞速发展期。2008年奥运申办成功后,北京城市发展又处于一个转型期,以公司办公为核心的办公业空间集聚使北京城市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对城市经济集聚与均等化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引起可达性变化,再引起集聚租金变化,进而引起城市经济与空间集聚的变化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DID估计模型,分别以第三产业区位熵等4个指标作为集聚经济指数,计量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集聚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集聚经济的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高速铁路促进经济更向西部地区集聚,有益于我国经济趋向于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一线、二线城市,出现了复合多种城市功能、一种新的城市形态——都市综合体。都市综合体是指在都市中的居住、商务办公、出行、购物、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互相作用、互为价值链的空间、化意识形态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它包括各种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