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我国在数千年历史中自给自足的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所以民间会计建立晚、发展慢,官厅会计一直占主要地位。在官厅会计史上,西周是官厅会计的奠基时期,唐宋是官厅会计的发展时期,明清是官厅会计的稳定时期,清末至今才实现了由官厅会计为主体向民间会计为主体的转变。本文主要谈唐宋时期官厅会计的发展情况。一、唐翊的官厅会计1.会计机构:唐朝中央政权机构设置为三省、六部,即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中户部掌管财政大权,主管会计工作。户部设有尚书、侍郎,尚书为正职,侍郎为副…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汉水流域粮食作物种植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西奇 《中国农史》2001,20(3):16-22
唐宋时期,汉水流域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的种植面积及其在人民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扩大,粟、菽等杂粮作物也占有一定比例.汉水下游湖沼区,水流域、汉中盆地、蛮河中下游及南河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占据主导地位;唐白河平原在隋唐北宋时期水稻种植较为普遍,南宋以后,水田面积大幅度减少,逐渐演变为较为单纯的旱作区;襄宜平原北部和随枣走廊西端也存在着同样的演化趋势;在丘陵山区,麦、粟等旱地作物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耕作制度方面,唐中后期到宋元时期,汉水流域已开始出现稻麦轮作复种制度,但不普遍,只在少数地方实行;绝大多数地区还是实行稻或者麦(或其它杂粮)一熟连作制;在山区则残存着接近于撂荒休耕制的"畲田".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小麦均为冬小麦,即宿麦。小麦生长期中的需水期与华北雨季严重不同步,因此如何应对干旱是发展小麦的重大问题。历来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及寻求适当的农艺措施来发展小麦种植。在水利、农具、生产技术等各项条件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唐末宋初小麦成为中国华北的主粮,并在种植面积扩大、面食地位提高、麦作文化形成和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小麦意象等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论述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纺织业发展与繁荣情况,得出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纺织业的特点为产地分布广、产量多和技术水平高。其发展与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具有悠久的纺织传统、人口的增长与土地的开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和地方官员的积极作为等。文章以期使读者充分了解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情况,认识到皖江地区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在以益州(成都府)、绵州、嘉州、夔州为核心的城市区域,鱼类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较之汉晋时代,捕捞所得的品种更加多样化,渔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人们所使用的渔具渔法有着一定的区域特色,适应了上游河道多岩石、滩险流急的水文情况。饮食文化上,鱼鲙是唐宋时期流行于巴蜀地区鱼肉烹饪的一种主流方式。与同时期同属长江流域的江南地区相比较,在鱼类资源开发上,二者又存在着一定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6.
周晴 《中国农史》2012,(3):11-21
唐宋时期江南地区湖州平原区中存在着大面积的湖沼湿地,菱是这个区域中典型水生植被之一。唐末至宋初人类活动对本地区湖沼湿地的干扰较少,湿地生境中存在着大面积菱的野生植物群落,宋以后随着太湖地区水体资源的开发与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加强,湖州平原中人工栽培菱的面积扩大,出现了众多的栽培菱品种。南宋时期人们利用许多技术措施对菱进行了广泛的栽培,湖州平原湿地农业开发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水生植物菱的种植。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作物选择:唐宋时期河北平原的水稻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河北平原的水稻种植有相当大的规模,后来逐渐衰落下去。水稻具有单产高,可以利用不宜旱作的盐碱地、低洼地的优点,因此古人在河北平原种稻,并且不断改进种植技术以减轻生态环境对发展稻作的不利影响。唐宋以来,气候由暖湿转向冷干,河北平原的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逐渐缺乏,水稻种植随之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8.
9.
唐宋时期生产关系变革,主要体现在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和租佃制完善、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随着世族庄园向富民庄园转型,庄园通过宗族组织代行国家部分基层行政组织功能,在乡村社会行使赋税、治安、户籍等方面管理权力。庄园组织改变了以往作为一种割据力量的形态,转而为国守财,为国养民,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一、原料:来自生产、生活中的垃圾;如:碎玻璃、旧瓶子、破陶瓷、砖头、瓦片、工厂的废矿碴、煤泥等均可,粘合剂选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这种树脂光泽好、颜色浅、流性,可以在常温下固化,有较好的耐腐性。 二、模具:选用硬聚氯乙烯板,不锈钢镜面板、玻璃板、铝合金、金属板、模板等,要求高度平整、光滑,具有较强的硬度。模板周围用硬聚乙烯板条、木条或金属条等镶上边框,  相似文献   

11.
<正>从洱海之源的热水城乘车出发,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翻越海拔数千米的罗坪山,再跨越波涛汹涌的黑潓江,前行九十多公里后才到达仙女撒歌的地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西山乡,这里虽然山高谷深,水瘦山寒,人少地广,但在这茫茫的群山里却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而被称为诗歌王国、民间文学王国和舞蹈王国等。相传在远古时代,人类还不会唱歌跳舞,飞禽还不会呼朋唤友,走兽  相似文献   

12.
我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南部。境内的点苍山、老君山、无量山、巍宝山、鸡足山等山脉,婉蜒高耸、雄伟峻秀;大理坝、剑川坝、洱源坝、邓川坝、鹤庆坝、宾川坝、祥云坝、弥渡坝等盆地或峡谷交错分布;洱海、剑湖、茈碧湖、天池和弥苴河、漾濞江、金沙江等众多湖泊与河流纵横其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就气候而言,这里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大多数地方全年雨量充沛、光热充分,霜期较短,土壤水分、养分充足。  相似文献   

13.
唐宋茶叶生产发展原因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文勋 《中国农史》2000,19(1):28-34
本文在总结唐宋茶叶生产发展原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就社会生产力的转移、小农生产方式的特性及其演进、市场的发展变化与茶叶生产之间的关系作了补充论述。文中认为,唐宋时期,茶叶的种植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由坝区向山区的转移以及由此引发的山区开发;茶叶生产的特性与小农生产固有细小性、分散性相一致,而且与小农经济实力和经营独立性的增强以及与市场联系的加强紧密有关;市场是茶叶生产的内在要素,市场的发展变化拉动着茶叶生产向新的发展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大量地方文献记载和现代民俗学者的实地调查,对唐宋以来江南地区与农业直接相关的种种巫术和禁忌,诸如农事占验、祈雨、祈晴、除虫禳灾等巫术事象进行较系统的清理,试图通过这一清理,了解历史文献中关于“江南好巫鬼”的记载在当地主要生产领域──农业中的具体表现。研究的结果表明,尽管唐宋以来的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持续居于全国之首,但产生于原始时代的巫术在当地农业生产中依然长期十分盛行,这种看似难以理解的文化现象,具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根源;作为江南地方文化最基础层面──江南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南农业巫术的内容、实施时间等是与当地农业生产内容、农事季节安排以及诸多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特别是战胜自然灾害的心理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物类感应”、“万物有灵”等虚妄信仰是种种农业巫术赖以存在的共同观念基础;然而这些虔妄的观念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关系,相信万事万物俱有灵性,并相信人可以通过法术能动地利用事物的灵性及其相互之间的感应关系来达到课晴卜雨、禳祸消灾从而获得农业丰收的目的,中国传统自然观、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文化特质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大理:因地制宜推进宅基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云南省大理市按照"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发展理念,通过典型引路"带"动、落实责任"促"动、注重结合"撬"动,使得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当地农村宅基地审批取得、规划建设许可、竣工验收和产权登记全过程监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突  相似文献   

16.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近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创新,努力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了全州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五项桂冠于一身的云南大理,是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全市总面积为1815平方公里,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显著的民族特色.市内共有25个民族居住,白、汉、彝、回等为世居民族,其中白族人口占67%.  相似文献   

18.
大理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具有大理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渐渐变成了大理的经济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领导者。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旅游需求的转变多元化。基于此,运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大理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理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对该地区的研究,提供对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调节职能的生长,朝廷对各地粮食生产丰歉信息需求日益迫切。宋真宗时期正式确立奏报年成制度。本文由新出《天圣令》有关年成奏报规定不能复原为唐令的讨论切入,考证唐前期无常规申报年成制度,官方多从雨量及粮价因素对一地丰歉情况作判断。至唐后期,三司巡院一度搜集年成情报,为朝廷和籴、救灾提供了参考。北宋天书封禅时对丰年景象的塑造,促就年成奏报制度形成。该制度便于官方预计市场供给情况,进行粮食调配。实践中,漕司及州县官在既定的财政体制和考课制度下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提前奏报丰收。因此,官方在年成申奏之外,还开拓遣使、访闻等信息管道获知实情。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最基层的村干部,最难办的是啥事?最苦恼的是啥事?”“作为乡镇干部,工作难不难……”5月11日至13日,省委书记白恩培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普洱市,深入弥渡、南涧和景东、镇沅等县的山寨农村、田间地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和乡村干部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