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勇 《农家之友》2003,(9):18-18
由中国著名葡萄专家、归国华侨、研究员林守仁先生用60多个葡萄品种进行温室栽培对比试验中发现"9307"品种具有早结果、早丰产特点。现在开始推广种植。"9307"葡萄据说是"里扎马特"的变异品种,从其性状看,属于欧亚种东方品种群。果穗、果粒特大,平均穗重2.5公斤左右,最大达7公斤;平均果粒12~15克,最大达26克,是欧亚品种中最大。成熟的颗粒皮色浅红色穗形美观,果皮较薄,果肉透明感,稍脆多汁,甘甜爽口,品质中上至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坎儿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坎儿井是新疆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全疆共有坎儿井约二千条,总长在五千公里以上。其中吐鲁番地区有一千三百多条,哈密地区有五百多条,南疆的库车、皮山以及罗布泊盆地的伊曼拉尔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有零星分布,喀什噶尔绿洲的阿图什有少量放弃的坎儿井遗迹。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南北坎儿井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新疆地区坎儿井的起源地。道光二十四年(1844)随林则徐履勘“库车、阿克苏、乌什、和阗、喀什噶尔、叶尔羌及伊拉里克、塔尔纳沁等处”农田水利的全庆,称吐鲁番的坎儿井“其利甚溥,其法颇奇,洵为关内外所仅见”。全庆是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屯垦戍边,兴办水利,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听说坎儿井当时仅限于吐鲁番盆地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发展商品生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新形势,应该大力发展我区的葡萄生产及其产品加工。 我区平原农区光热资源充足,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是发展葡萄生产的适宜地区。 一 葡萄是新疆誉名中外的特产。目前栽培的约200多个品种,其中著名的无核白占四分之一。无核白源自西亚,后又从新疆传入内地。鲜葡萄含糖量22%左右,而内地兄弟省区一般只有百分之十三、四;风味好,酸度适中。公元前三世纪初魏文帝曹丕于诏书中写道:“南方的龙眼、荔枝、宁比西国(指新疆)石密(指无核白葡萄)乎”。新疆葡萄不但质量兄弟省区难以伦比,国外罕见,而且单产比全国平均高47.6%。  相似文献   

4.
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是流传在新疆的一句歌谣。阿克苏地区位于塔里木河腹地,水资源充沛,是新疆重要的绿洲带,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阿克苏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清澈的水",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但密布水系,水流量丰富,滋养着这片肥美的绿洲。  相似文献   

5.
黄牛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家畜之一,是史前物种全球化的主要实证。黄牛既能提供肉、皮和骨等初级产品,也能提供奶、畜力等次级产品。黄牛从西亚起源到传入中国开始大规模养殖经历了约六千年。根据国内外考古资料的梳理,黄牛到中国经历了两次传播,第一波传播在公元前四千纪晚期,从伏尔加河流域到达阿尔泰山脉地区,并零星传播到东北地区和甘青地区,但没在中国社会留下深刻的烙印;第二波传播在公元前三千纪晚期,黄牛从阿尔泰山脉地区传入南疆和黄河流域,让中国先民可以大规模开发之前难以利用的草地资源,提供了新的食物(热量)、手工业原料和动力来源,是中国历史上物质与能量利用形式的一次重大飞跃,引发了牧业革命,从而催化了当时陕北和晋南地区早期国家的诞生。在这些传播过程中,气候变化可能扮演了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6.
原产美洲的辣椒于明末传入中国沿海地区,康乾时期由"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与滇缅通道等途径传入西南地区。随着引种成功和种植区域扩大,辣椒的本土化进程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产生了多样化的新品种及加工利用方式。通过对方志资料的梳理廓清了辣椒在西南地区不同时段的传播过程,文章认为该地区成为嗜食辣椒的典型地区是独特的环境条件、辣椒的特性、食辣人群的迁徙等因素交叉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农民科技培训》2014,(5):F0003-F0003
<正>坎儿井,是吐鲁番绿洲特有的文化景观,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古代吐鲁番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杰出成就。坎儿井总长度约五千公里,几乎赶上了黄河、长江的长度。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被誉为地下万里长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它是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份组成。坎儿井所具有的自流灌溉功能,不仅克服了缺乏动力提水设备的问题,而且也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吐鲁番档案中经常出现"洋车"一词,与棉花加工业有关,或因资料限制,前人还未有专门的讨论。本文利用新近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所藏吐鲁番档案,揭示了近代吐鲁番的"洋车"系水力驱动的轧花机,光绪末年在吐俄棉花贸易兴盛的背景下由俄国传入。民国时期吐鲁番的"洋车"以工厂的方式进行经营,随之出现新的劳动组织模式,不但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体现了近代西北边疆的社会经济转型与相邻的俄(苏)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后稷诞生神话之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现存古典文献和近年考古发掘资料,否定了后稷无父说及其母系父系转变期说,证明了后稷诞生时代—约当殷商中期15代帝沃甲至16代帝祖丁时期,放宽点说,生活于殷商帝仲丁—祖丁(公元前15世纪)时期。根据这一观点对“履迹感孕”、后稷之为农官、教民稼穑等轶闻故事重新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我在一个最富诗意的季节,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吐鲁番。穿过百里风区,晴空万里,烈日当头,我们幸运地没遇到沙暴,据说这里的沙暴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沙漠王的瓷漆洗成白板。从黄河边出发前就一直在想象吐鲁番的情形。原有的概念中,吐鲁番你该是一口尖底的小铁锅,被上天之手掘一抔沙砾,随意安置在这个太阳格外垂青的地方。被誉为"月光之湖"的艾丁湖,这个负154米海拔的世界大陆第二低点就是你的锅底。然而,远远地看去,你不像盆地,甚至没有锅的雏形。你更像是一个不大的平原,一个于荒漠里渐渐清晰的绿洲。在新疆,一切都被放大了尺寸,包括旅…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之友》2003,(9):21-21
1.茬口安排。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1~4年生的幼龄葡萄园篱架行间种蘑菇,按常规方法管理,7月初至9月中旬采收;7月上句至9月下旬采收葡萄;10月上旬栽植草莓,雨多潮湿地区应作成高畦或高垄,少雨高燥地区宜作成平畦,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亩栽苗约6500株,翌年2~4月采收。2.品种选择。蘑菇可选用"新登96高温蘑菇"新品种。葡萄和草莓均应选择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栽培,草莓还应在同一园内(相对集中)按不同成熟期,以一个主栽品种再配置不少于3个授粉品种,以利其异花授粉。3.栽培措施。①蘑菇采收3批后应及时合理增施追肥。②葡萄应结合栽植草莓  相似文献   

12.
人们大都是从关牧村那沉凝、动人的《吐鲁番葡萄熟了》的歌声中了解葡萄沟的,这回吐鲁番之行,我除了领略葡萄沟的风采外,还发现了那里的农业旅游。农业旅游,故名思义,就是在农业上嫁接旅游,使两者相得益彰。倘徉葡萄沟的葡萄产业,还真闻到浓郁的农业旅游味道。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3公里的火焰山峡谷之中,东西宽1-2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十里葡萄沟"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清代新疆档案选辑》等档案资料,着重就晚清吐鲁番义仓的设置(背景、时间、仓廒、谷本与加息章程等)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考证,指出吐鲁番义仓大概经历了光绪十年老新两城汉回义仓的设置,光绪二十五年老城、托克逊、牙木什与鲁克沁四处缠民(维吾尔)义仓的设置,以及从光绪二十九年鄯善设县起,历经"议分义粮"与肢解鲁克沁义仓形成新义仓三个阶段。至光绪末年,吐鲁番盆地总共形成了23处义仓,除位于城关地区的汉民与回民义仓各2处外,其余19处主要分布于维吾尔居住的广大乡村,并使之成为当地维吾尔社会新的社会救济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天然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别具一格的绿洲农业等自然条件,为新疆农业铸就了极为丰富的优势资源。新疆所出产的各类农产品特色鲜明,品质优良,驰名中外。"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当属世界名牌,是新疆瓜果乃至中国农业的名片。但是,受运距远、企业弱、经济落后、科研乏力等因素所致,新疆特色农产品大多还处于发展初期,主要表现为规模小、品牌少、效益  相似文献   

15.
郜媛媛 《中国农史》2023,(2):62-72+145
麦类作物大约在商代前后传入西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西南地区麦类作物出现的年代呈现显著的西早东晚、北早南晚特征。本研究在系统梳理西南地区先秦时期麦类作物发现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地区发现的材料,对西南地区麦类作物的来源路径进行探索。麦类作物的传播路径可能存在北线与西线两条不同的通道:北线沿着粟类作物传播的路径率先传入甘青地区后,继续向南传播至川西地区,并一路南下传播至云贵高原;西线则自青藏高原南北两端向东传播。在麦类作物传入西南地区后,区域内平原和山地居民对于外来作物冲击的回应差异较大。平原地区的农业体系相对成熟、保守且稳定,不容易受到外来作物的冲击,因而麦类作物始终只占据全部农作物的极小份额。但山地则不同,山地作物系统倾向于多样化,且比较容易受到新物种的影响,作物体系转变较快,这在大麦的传播上体现得尤为显著。在西南山地地区,麦类作物传入以后,很快被当地居民接受,原有的作物体系被打破,部分遗址甚至转而经营以麦类作物为主的农业。  相似文献   

16.
椒史初探     
椒即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属花椒属,芸香料;是我国原产的一种干、枝、叶、实俱富浓郁辛香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最初只野生于我国中西部。现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多数省区以及青藏高原的花椒,多为栽培种。花椒作为速生、早实、实用、利厚和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比较简便的一种香料、油料树种,很早就同我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利用花椒,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1—10世纪的周代;我国栽培花椒,则不会晚于两晋之际,算来已有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为给花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也为了整理散见于我国古籍的椒史,今以《椒史初探》名篇,稽钩有关的史料,对花椒名实、分布、利用以及栽培等的历史演变,作一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李载龙 《中国农史》1994,13(3):91-95
本文考证了桃的西传时期之说的由来与流传,以及与传播有关的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历史背景。确认现今学术界普遍流传的桃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87年)传往西方的说法不能成立。事实上,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沟通东西方文化通道的客观存在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桃也早已传到了地中海地区。至于早到何时,目前尚难定论,如果桃在古埃及所说的年代(公元前1400)可以考实,则桃的西传时期似可上溯至我国夏朝(公元前21—16世纪)。那时桃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逐渐传播很可能通过毗邻地区间贸易往来、人口迁移、战争与疆域的演变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大量晋唐时代的文献,为我们研究当地居民的农业活动和植物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根据吐鲁番出土文献所提供的谷物种植、收获的大致日期,结合朔闰表和史日对照表,推定晋唐时期吐鲁番盆地居民大麦、小麦、糜与粟的大致播种与收获时间。研究发现,晋唐时期吐鲁番居民一般于公历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小麦,3月中、下旬播种大麦,6月下旬至7月初收获大麦,7月中下旬收获小麦;糜与粟的种植时间相对灵活,大致为公历5月下旬至7月中旬,收获时间不晚于10月下旬。因夏季需要抢收大、小麦,故二者的交租或偿还时间与收获时间大致吻合;秋季因农活较少,种田人可从容治秋,故上缴糜与粟的日期要晚于秋收时间。  相似文献   

19.
<正>葡萄作为广西兴安县溶江镇的主要支柱产业,早已是声名在外,有"南方吐鲁番"之美誉,每年七八月间慕名前来采摘葡萄的客商和游客络绎不绝。但是过了9月之后,葡萄园内往往只能看到一片枯黄的叶子和葡萄藤,要想吃到美味的葡萄,就只能再等一年了。而兴安县溶江镇五甲村委张雪峰等人通过科学技术种出的山地错峰葡萄,由于品质好,不施农药,不使用膨大剂等激素,且成熟晚,避开了其它葡萄品种上市时间,  相似文献   

20.
现有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历史上,商代之前存有一个夏代。夏族先公活动的地区以及夏代建立的奴隶制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晋西南和豫西一带。夏代起迄的年代约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000年,约一千多年。从养蚕业的发展来看,夏代之前是原始氏族社会,养蚕业处于起源阶段,比较明显地局限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夏之后是奴隶制发展的盛期,养蚕业开始逐步地进入了人工饲养的新阶段,养蚕业分布的范围大大扩大了。夏代正处于中国养蚕业起源阶段和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因此,研究夏代养蚕业的分布、传播和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弄清中国养蚕业的起源阶段与发展阶段的关系,而且有利于认识养蚕业传播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