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为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思想,有利于落实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进入高速期。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耕地结酸化、PM2.5浓度超标、饮用水质破坏及水土流失危害等生态问题,如何利用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新时代社会发展建设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的朴素的生态思想和农业生产实践的成果,堪称人类农业文明时代生态伦理传统的典型,与主客二分、天人对立的西方近代思想相比.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比较符合我们这个复杂世界的真实情况.也有利于人类正确地对待自然,从而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中蕴含的与“真善美”相统一思想能够补充西方科学理性的不足。认真挖掘其中蕴含着的朴素的生态伦理观.对于丰富生态伦理学的理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阐释《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其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文章认为,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本土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在缓解人与自然冲突、促进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应坚持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应注意发挥"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价值理想的感召引领作用。《福乐智慧》的生态伦理思想也只有经过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洗礼,才能实现其创造性的现代转型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到底是一种新兴的思潮、新的批评流派,还是对既有批评传统的一种继承?我们有足够的证据和既往研究成果来用以证明,人与自然、文学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思想史上始终熠熠生辉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生态学角度的思辨只是在后现代文明、全球生态面临巨大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生态聚焦"。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生产发展,注重生活富裕,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启示深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利于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文明发展多样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建设对策主要包括:加快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加大污染防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力度以及树立共建生态文明的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体现了"和谐"、"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循环"、"简约"理念,其时代价值在于:修复目前我国生态危机的迫切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平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这个"小康中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即在建设目标上,既要建成"小康中国",也要建设"美丽中国",使两者成为科学发展的两翼,两翼齐  相似文献   

9.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五位一体总布局,引起国人热烈反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境界,显示出我们党推动科学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坚强意志和决心。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我们一定要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同时,乘着美丽中国建设的东风,我们要大力推进美丽西藏建设。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水文化”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造农业文明的漫长过程中,西双版纳傣族通过与自然的交互影响建立起了一套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物质技术手段、生产生活方式、民间规约、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为我们解决今天的水短缺、水污染问题,以及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意义;从学理上界定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外延;从操作层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报告的一大亮点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重要成果之一是把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总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全球危机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反思人类发展的成败得失,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伟大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展示了更加美好的前景,也为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新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态文明要实现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的转变,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变"两难"为"双赢"。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诞生后的几百万年中,文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必须以维护人类经济利益为前提。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人类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必须实行人的生态化转向。具体我们可以从硬约束和软约束两方面着手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达到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建设形式,更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本文通过对公民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其理论价值在于:可以充实和丰富人类伦理思想的宝库,拓宽民族学、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可以彰显生态伦理的民族化特色和内涵;有助于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与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相互融合、促进和升华。现实价值在于:可以促进民族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与认同;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注入文化动力,提供伦理借鉴、支持;为制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提供独特的视角;为民族地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理新农村建设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突破生产发展的资源瓶颈,减少农业资源浪费,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减缓农村生态恶化趋势,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借鉴已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得分及排名做出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不同省份生态文明建设差异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好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北部地区和部分南部地区。最后为推进中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