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具有单中心城市牦最的北京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特征,从理论上分析单中心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假设,构建土地价格的Hedonic模型,利用北京2005—2013年住宅和办公用地微观交易价格数据进行假设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的区位属性、物理属性和邻里属性对其价格有显著决定作用,且该决定作用随土地市场的成熟而逐渐增强;(2)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价格与该区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负相关,而随时间推移,两类土地价格从城市中心向外的降低速度逐渐变快。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评述国内外居住空间结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概括为居住区分布边缘化、建设规模化、地价空间分异现象显现及中心区内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偏低,进而论述了居住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宅商品化政策、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及城市政府的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学等学科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开端,在未来近半个多世纪的时期中,将一直处于急剧突变进程之中.加强对我国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根源分析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和驱动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具有单中心城市特点的北京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特征,从理论上分析单中心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假设,构建土地价格的Hedonic模型,利用北京2005-2013年住宅和办公用地微观交易价格数据进行假设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的区位属性、物理属性和邻里属性对其价格有显著决定作用,且该决定作用随土地市场的成熟而逐渐增强;(2)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价格与该区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负相关,而随时间推移,两类土地价格从城市中心向外的降低速度逐渐变快。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明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时空演变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微观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聚类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在空间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在全国和各省内部均呈现出集聚状态;②在时空演变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呈现出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③在供应结构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用地在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集聚.进一步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上述特征出现的内在原因:层层下达的土地指标分配逻辑和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城市的逻辑决定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东直门站、回龙观站和人民大学站为对象,分析各站点周边2000m范围内以及不同环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率、信息熵、均衡度等指标,揭示不同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位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围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东直门站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复杂程度高,土地利用较为成熟;回龙观站周边土地利用率较低,以住宅用地为主,其他功能用地有待开发;人民大学站周边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利用类型相对单一,集中于科教、商业、居住等功能。东直门站和回龙观站2000m范围内均以住宅用地为主,但两者的内外圈层界限存在差异;人民大学站与东直门站的多种功能均高度集中于0~500m的内圈层,但东直门站周边以住宅用地为主,人民大学站周边是办公用地和住宅用地共同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北京房地产》2007,(12):49-50
一、土地供应以居住用地为主为了保障住宅市场的充足供应,北京市土地供应仍以居住类用地为主。截至到10月底,2007年以来北京市土地市场共有52宗土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总计达到了785万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6%。其中33块用地为住宅为主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方法测算我国227个地级市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并建立分析模型,验证城市规模、空间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推动土地非农化导致城市规模扩张,户籍制度阻碍劳动城市化导致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这降低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进而使得碳排放强度上升。我国可以通过纠正这种扭曲,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达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中国城市土地供应结构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通过对全国270个地级市土地出让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城市土地供应存在明显的“内部失衡”和“空间错配”。在城市内部,住宅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比例明显偏低。在空间分布上,一、二线城市的人均用地供应明显少于中小城市,东部地区的人均土地供应与其他地区相比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人均“招拍挂”土地、人均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的供应量对房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供地总量对房价影响微弱;土地供应“空间错配”主要体现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几何重心转移 在广州城市建设过程中,住宅房地产开发对城市空间起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1990年代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和土地市场开放以来,大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住宅房地产开发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城市化和土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从理论论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城市化应该快于人口城镇化。结合理论分析和中国土地城市化及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得出中国土地城市化问题本质是土地城市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而不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指出即使土地城市化慢于人口城镇化,土地问题的严重性仍然存在。着重分析中国土地问题的根源,包括土地政策的两难、土地功能负荷过重、宏观发展目标间冲突等。最后指出中国土地问题挑战和潜在的政策困境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下可能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朱文璟 《价值工程》2019,38(29):67-68
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土地平整设计是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直接对整个土地整治项目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土地平整也是贯彻落实国策的具体行为,可以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建设农村现代化,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平整的设计应该从平整区域选定、土方开挖设计及施工后土壤耕作来进行相关土地平整技术设计,应该对项目的每个阶段质量和技术做好严格把控,本文主要针对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的应用作出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