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介、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媒介的激增、沟通方式的变化、受众的成熟以及信息的冗余都使诞生于商品经济的广告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出现则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试图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视角分析新媒介出现后的种种变化最终探询中国广告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广告市场在过去十多年间随着环境的变化在持续变化。为了全方位了解中国广告市场的生态全貌,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进行了连续性的广告市场生态调研。广告市场生态调研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接受中国广告协会、《现代广告》杂志委托开展的连续性调研,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持续15年时间。该调研每年度开展,针对广告主、媒体、广告公司的年度广告运作及营收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一线经营管理人员深度访谈。十余年来积累了连贯性的数据库和案例、访谈资料库、案例库。本文甄选近十年相关数据,对广告市场发展进行总结及预判。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本刊致力于为中国广告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界、教育界、实务界提供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推动和完善中国广告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建设,促进中国广告研究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本刊致力于为中国广告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界、教育界、实务界提供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推动和完善中国广告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建设,促进中国广告研究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手机广告市场发展路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广告就是以手机为平台,利用手机传播、发布的广告。基于从手机广告优劣势、发展可行性等方面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探寻中国手机广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和构建手机广告价值,为中国手机广告市场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本刊致力于为中国广告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界、教育界、实务界提供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推动和完善中国广告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建设,促进中国广告研究的整体提  相似文献   

7.
活动     
《广告大观》2011,(4):16-16
2011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暨中国广告创刊30年颁奖盛典圆满落幕 3月17日,“2011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暨中国广告创刊30年颁奖盛典”在上海隆重召开。“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由中国广告杂志社主办。始于2001年,至今已为1000多家企业、广告公司和媒体的近4000位参会嘉宾提供了一个了解并讨论中国广告与品牌的平台,大会始终致力于挖掘中国市场丰富的潜能并强力为业界搭建更为实用、有效的沟通平台。2011年正值《中国广告》创刊30周年,在这特殊的年份,  相似文献   

8.
活动     
《广告大观》2009,(7):16-17
广告发展与广告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美国广告学会2009亚太年会在京召开 目前,由中国传媒大学、美国广告学会、中国商务广告冉会联合主办的“广告发展与广告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美国广告学会2009亚太年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大型国际广告学术研讨会,是迄今在中国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广告研讨会.为中国广告学者与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广告学者开展交流提供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广州是中国报业最发达 ,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广州报业在办报理念、报业经营和广告服务等方面有许多适应社会大环境、读者接受信息行为和广告客户投放行为的新变化 ,这些变化对广告策划、媒体选择与组合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圈内圈外     
本月关注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圆满闭幕,中国广告年度大奖华丽揭晓3月26日的上海,中国广告杂志社迎来了2010年重要的日子——第八届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在这一天如期召开。在过去大会成功举办的7年里,中国广告杂志社共为1000多家企业、广告公司和媒体的3000多位参会嘉宾提供了一个了解并讨论中国广  相似文献   

11.
季宝红 《中国广告》2011,(3):121-122
中国房地产广告,从20多年前房地产市场形成之初的"白话叫卖式",到上世纪末无所不用其极的漫天吹嘘,再到近年来"卖点放大式"广告;从黑白版报纸豆腐块,到拙劣的彩色稿件,到完美得令人神往的"效果图、示意图时代",再到"用实力说话,用实景征服"的现在,中国房地产广告,经历了充满戏剧性的起伏。2011年,伴随着跌宕起伏的中国楼市,中国房地产广告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房地产广告将走向何方?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房地产广告?  相似文献   

12.
《广告大观》2014,(9):87-87
近日,昌荣传媒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心重磅推出《2014-2015中国广告与宏观媒体环境分析》报告。该报告基于2014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消费趋势变化、广告市场花费表现情况,对2014年中国媒体环境、广告收入进行了客观、前瞻性的预测;并且重点对电视和互联网两大核心媒体发展现状、广告营收、未来走势进行深入的洞察和剖析。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是否经济繁荣昌盛的衡量标准。纵观我国广告之三十年发展变化历程,无论是消费者与广告从“一元”到“二元”的关系转变,还是广告主、广告商、媒介的广告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从以上四个角度对中国广告观念之三十年变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底,有感于行业的剧烈变化,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中国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转型加速的阶段,正如广告已经成为一个极其混乱的概念,广告公司的含义也已经越来越不清晰。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广告公司的变化更加诡异。全球广告业共同面临的挑战,直接冲击着中国的广告业,而同时,中国社会、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又是中国广告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复杂背景。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广告公司的发展正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讨论广告公司的有关问题,必须要涉及到三类不同的公司:广告传播集团、媒介购买公司以及提供媒体资源或综合服务的一般广告公司。这三类公司各有不同的特点,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广告公司,电通在中国广告市场耕耘二十年,对营销一向有独到的见解。当下,随着媒介环境、消费者的变化,中国广告市场无疑也在发生变革,那么企业、媒体和消费者究竟在怎样调整,电通又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6.
《广告大观》2014,(1):63-66
近日,昌荣传播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心发布《2013—2014年中国宏观广告市场与媒体发展趋势》报告,该报告基于2013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消费趋势变化、广告市场花费表现情况,分别对2013年中国主要的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户外)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媒体发展现状、广告营收、未来走势进行深入的专业洞察和权威剖析,并对2014年中国媒体环境、广告收入进行了客观、前瞻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告教育的发展瓶颈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4年厦门大学开国内教育风气之先.率先引进、设置广告专业以来.广告教育在中国大陆走过了22年的历史。纵观这22年的教学历史与社会实践效果,中国的广告教育为国内广告产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构建了中国自己的广告理论架构.输送了一批批广告专业人才.为中国经济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告》2004,(5):130-131
"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是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中国最权威的大学生广告奖项。在成功举办了多届之后,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全国广大广告学子参与的广告专业大赛,它的持续举办为众多中国广告学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举办"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做到教育界、企业界、广告界三方面的结合、促进行业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化、推动教育体制改革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让大学生们可以得到实战的锻炼,通过展示自己的才智为自  相似文献   

19.
1981年4月,《中国广告》杂志在上海创刊,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广告专业刊物。 20年过去了,《中国广告》杂志已经从原来的季刊变成双月刊,进而在今年成为月刊,由小16开变成了大16开,由单色印刷变成了全彩印,并初步完成了自身的体制改革,变化不可谓不大。然而,变化更大的是中国广告业,1981年,中国广告的经营额约为人民币1亿出头,2000年则已突破了7百个亿,20年来,广告经营额以年均超过40%的速度迅猛发展,目前广告总额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逼近国际标准值1%,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6,(5)
由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深受文化影响的广告也发生了变化。广告诉求是广告中的核心内容,目前学术界对全球品牌在中国和日本的广告诉求的研究发现,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全球性诉求与本土性诉求在两个国家并存,但现有研究缺少对单一全球品牌在中日两国使用的广告诉求及广告效果的对比分析。本文基于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全球性诉求与本土性诉求的学术定义,采取定义中的客观指标,包括信息时长占比、广告语言、模特国籍、主题,作为判别标准,分别对汽车行业中的两个全球品牌(奔驰vs.奥迪)在中日投放的部分广告的广告诉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两国广告中,奔驰偏好采用感性诉求,而奥迪偏好采用理性诉求,且只有奔驰在日本市场采用本土性诉求。在广告效果分析上,本文利用奔驰与奥迪在中日市场的年销量与年销量增长率进行分析发现,相比在中国市场,本土性诉求与感性诉求在日本市场的广告效果更好。本文研究结果为全球品牌的跨文化广告策略提供一定的管理启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