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赵丽梅 《市场周刊》2009,(10):60-64
房子,是人们生活的栖息地,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安土重迁,有房才有家……”等等这些都道出了中国人对房子的重视、对根的留连,为了这个,他们甚或会穷其一生,因此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成了许多老百姓梦寐以求的事。  相似文献   

2.
老友 《信息与经营》2010,(6):96-101
《蜗居》的热播,触动了这个城市里许多人的隐痛,因房子而生的种种内心焦虑,少见地被赤裸裸摆上台面,放在显微镜下:一个家或是一个人究竟拥有多大的房子,才不算是“蜗居”?三十岁是不是到了摆脱“蜗居”状态的底线?“蜗居”的家会幸福吗?  相似文献   

3.
回声     
《市场周刊》2008,(11):112-112
中国人可以吃得简单一些,穿得素一些,但腰包鼓了,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置建或购买房子。我家也是一样,在衣食住行中,多少年来始终把“住”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乐此不疲地更新着房子。  相似文献   

4.
姚恩育 《浙商》2012,(8):59-61
“董顺生这个人,以前信用一直好得很。”泰顺当地的一个电动车司机如此说,“立人以前的‘投资’,大家都是要抢的。拿房子去抵押贷款再放给董顺生的人都有很多,因为信得过他嘛。”  相似文献   

5.
周普发 《商界》2009,(10):78-81
是有了房子就有家,还是有了家就有房子?“吃好穿好不如自己的房子好!”这是一个武汉普通工人家庭三代的房子变迁故事。从“河南棚子”的租户,到今天住上花园洋房,房子见证着三代人的努力,见证着一家人所有情感都紧系房子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举行的江苏省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复苏跨越2009中国房地产走势“高峰论坛上.任志强和董藩等人就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谈笑风生,妙语迭出,诸如“房地产正在拯救中国”,“下半年商品房将严重供不应求”,“房价将暴涨”,“中国人太有钱了,房子太便宜了”等一系列惊爆观点喷涌而出。  相似文献   

7.
阿计  裴智勇 《商界》2007,(6):64-71
“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房子!”英国老首相威廉·皮特在两百多年前的这段慷·慨演讲,被概括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西方寓言.渐渐成为中国流行的民间话语。 在富于浪漫色彩的憧憬下,物权法这颗源自西方的制度种子,终于在物权意识贫瘠的中华大地萌芽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Fred编译 《市场周刊》2011,(1):106-113
什么是真正的“家”?我听到过很多人说“家”这个地方。他们说,房子装修的不好,不是他们想要的。很多人很容易纠结于这些.并且当他们回家的时候,永远都感觉不够好。每个人都想着有一个完美的厨房、一个多样空间的娱乐室,和一个永远不会弄脏的神奇房子。  相似文献   

9.
小艺 《国际广告》2011,(9):52-54
在客户“不投放”这个残酷的事实面前,如何将失败化为“再见”的机会?在地下通道内,如何拍下路人发现“房子”时的雀跃?跳着房子时的恣肆?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10,(17):18-18
我是山东人,在温州做生意七八年了。早些时候有个报道,是拿温州经济和青岛经济作对比,说青岛是“老虎经济”,或是“车间主任经济”;温州人不一样,宁当鸡头,不当牛尾,所以是“小狗经济”,也称作“老板经济”。我在温州当地走动的时候,印象很深的就是,那些农民不肯去打工,家里房子就两间,里面还摆着两台机器不停运作。  相似文献   

11.
贾华 《理财周刊》2004,(4):34-36
虽然现在还没有在海南淘得“第一桶金”,但我个人在海南投资房产的经历还是让很多人津津乐道。其实,就是那套十几万元的房子。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与经营》2010,(9):12-12
“我们的公寓——平均面积100平方米(大约1000平方英尺)——是我们的巢穴。”贝佩·塞沃尼尼这样带美国人进入米兰,确切地说是意大利的公寓.因为这是“意大利最流行最本色最生活的居住形式,每四个意大利人里就有一个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相似文献   

13.
如今,房子好卖了,陷阱也多起来了,有关房子的投诉在每年的3.15中成了“主力军”。因此,聪明的消费不妨在购买时擦亮眼睛、以防上当。  相似文献   

14.
聊斋 搜奇     
《现代商业》2014,(7):13-13
3D打印盖房子 24小时“打”个大house 由美国航天局(NASA)出资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研发的“轮廓工艺”3D打印技术近期有了新动向,这项技术在24小时内就可以印出大约232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子,只要一个按键就可以操控机械打印出房子。由于大大节约了建筑时间和建筑成本,该技术让人类在移民月球或火星后可以就地取材,快速并且批量打印出“外星屋”。据“轮廓工艺“项目负责人、南加州大学教授比赫洛克·霍什内维斯介绍,“轮廓工艺”其实就是一个超级打印机器人,其外形像一台悬停于建筑物之上的桥式起重机,两边是轨道,而中间的横梁则是“打印头”,横梁可以上下前后移动,进行X轴和Y轴的打印工作,然后一层层地将房子打印出来。  相似文献   

15.
陈思进 《商界》2010,(10):40-41
美国7000万“婴儿潮”正步入退休行列,约1/3的人没有任何退休储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独立洋房套现。这部分房屋涌入房市,哪怕从现在起不再建造一套房子,也需要至少十年才能彻底地消化掉。  相似文献   

16.
老板的恐惧     
冯永明 《浙商》2013,(9):22-22
林老板欲买房,打电话问我,认不认识地产公司的人。他看中的房子,总值1700万元,说就算九九折也可以,一个点也会少许多,那时他去问售楼小姐,得到斩钉截铁的答案是,“一分钱优惠也没有”.  相似文献   

17.
尹娟 《理财周刊》2005,(8):34-36
今年4月初,来自南京汤山留园公寓的一项新业务——“给我你的房子,我替你养老”吸引了众人的眼光。一时间,南京市内对留园公寓的此举也反响不一。有的人认为,留园公寓在我国养老反向住房抵押贷款上跨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第一步;有的人担心,老人的权益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有的人则把留园公寓的这项业务理解成为“靠老人的住房谋利”。  相似文献   

18.
王玥 《理财周刊》2004,(5):37-39
消费排队购房,一套房子多人竞价预订,而新房子开盘就“售罄”;开发商发预约卡卖房……这就是炒房带来的怪现象。面对炒房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全国各地相关政府部门频频重拳出击,希望以政府的宏观调控给飚升的房价踩踩刹车。  相似文献   

19.
陈岚 《理财周刊》2003,(9):66-67
成家置业在中国人的脑袋中根深蒂固,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挣得的辛苦钱最先交给的就是——房子。所以,最不济的家庭,在老人过世之后也有一套房子留给小辈。如果家中只有一根独苗——当然无人可争,顺利继承就是了;但现在“走掉”的老人大多有两三个,甚至五六个孩子,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份家产该如何处置?手续该如何办呢?  相似文献   

20.
《浙商》2008,(10):113-113
家,不等于房子,要住人,要洋溢着融融的暖意。房子不是为风格存在的,而是为人而存在的,因而在装修设计、居家布置时,要贴合主人的心思,符合主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