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中国应对城市多种水生态安全问题的重点研究工作之一。城市绿地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我国海绵城市体系构建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但现阶段尚缺少针对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规划全过程的研究来响应海绵城市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绿地应强化其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载体、呼应海绵城市体系结构布局的有机网络和承担处理城市雨洪问题的辅助角色的发展特征。提出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程序与编制内容的响应思路,重点针对基于水安全敏感性的城市绿地适宜性分析和城市绿地规划布局优化、基于海绵城市指引的集雨型绿地分类和集雨型绿地空间优化路径及实施策略三个层面提出城市绿地系统各层次的规划方法,以期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全过程提出其响应海绵城市建设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区域作为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极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一直以来就是城市建设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城市最繁华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商业开发是城市滨水区域开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商业开发能给区域带来大量人流和活力,推动城市的发展,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也更具现实意义。新加坡河区域是充满活力的"24小时滨水生活方式"的空间载体,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休闲中心之一。以新加坡河克拉码头商业项目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和阐述其发展背景、空间设计亮点,并结合国内滨水商业区开发现状,提出针对我国滨水商业空间开发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是低影响开发( LID)模式上解决水问题一种有效措施.通过解读了海绵城市的内涵、目标及与传统城市的区别,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和常用技术,提出海绵城市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10):214-215
本文通过梳理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以及国内"海绵城市"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海绵城市与雨洪管理的深刻内涵,了解如今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同时对于现今海绵城市构建途径与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在符合我国城市建设的情况下,思考如何更好地建设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地区的再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  何艳 《城市问题》2006,(7):89-9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滨水地区再开发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滨水地区开发的复兴,受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的滨水地区再开发需要重视开发策划、规划设计、主体建筑以及严格管理等要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受到城市内涝的困扰.我国政府创造性的提出了"海绵城市"构想,逐渐成为解决城市水和生态问题的综合性理念.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在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基础上,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城市治理为核心思考"海绵城市"建设框架,利用治理理论在多元主体协商、利益调和等方面的优势,探索从根本上治理城市内涝.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20,(7):232-233
海绵城市是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LID)模式的城市建设发展理论。海绵城市多应用于黄泛平原,而交大创新港科创基地所在沣西新城为西北地区探索之作。笔者根据该区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实践,阐述并分析此次海绵城市理论实践的可行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属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伴随着我国缺水干旱的同时,个别城市内涝情况频发,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然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相关的实践经验都比较匮乏。在面临城市排水管网负荷过大、旧有排水标准与海绵城市理论相悖、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居住区推广难等问题时,相关的研究并不完善。文章针对性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下低影响开发技术策略,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来缓解城市当中出现的内涝等水环境问题,为今后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区开发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但目前国内许多滨水地区开发主要集中在对滨水区本身的环境整治与景观美化上,没有从城市功能结构调整的角度着手进行.如何进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使之带动城市乃至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列举了国外若干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背景,通过对这些滨水区功能特点的比较,分析了不同功能对所在城市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城市滨水区在功能转型期功能定位的原则及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9,(20):250-251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大幅提升,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城市建设观念,开始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重要思路。其中,针对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的海绵城市理论起步较晚,但因理论技术成熟且丰富,发展十分迅速。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实践措施及相关技术指标分析,结合当前海绵城市案例,探讨海绵城市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发达地区城市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城市特色、提高城镇化质量及城市综合竞争力"成为这些滨水城市发展的关键词,城市滨水地区也逐渐从生产性职能向生活性职能的模式转型。以宁波三江六岸滨水地区为实证性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地区的整体性、融合性的整体认知,提炼出这一趋势下该滨水地区的核心价值体系并提出整体性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和策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绵城市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是近年城镇开发建设中大力倡导的新模式。但是,这项工作在我国历时短、速度快,其理论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一些城市还存在盲目追求快速化建造、一窝蜂追逐的乱象。所以,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通过梳理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建设管理面临的困难,得出对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的六条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雨洪灾害和水污染管理现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目前的城市水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巨大,对地方政府来说,PPP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目前,大多数试点城市已采用PPP模式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国内外关于海绵城市工程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特征,分析海绵城市PPP项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改变了城市原有下垫面的性质,导致了许多问题,例如城市排水不畅、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将雨水简单排出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提出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成为城市治水的新方向。文章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提出背景,对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分析了"海绵体"出现的问题,并对面源污染的原因与机理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现象频繁冲击着中国各大城市,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海绵城市政策的出现是中国构建和谐水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然而,相对海绵城市项目的长期性和高昂造价,政府的巨资拨款已属杯水车薪,为保证持久的资金注入、保障海绵城市项目的可持续运作,中央政府连续出台政策,着力推行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引入海绵城市项目。以泰安海绵城市建设为例,结合国外"类海绵城市"中商业模式的经验,对海绵城市的PPP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分析PPP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PPP模式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应用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无论是在工程开发建设还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中,都倡导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这种趋势下,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其在城市建设和风景园林规划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文章首先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了概述,其次对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为海绵城市理论在相关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心怡 《民营科技》2010,(6):277-277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可以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讨我国大中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引入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并提出了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方向。以期为今后城市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建设符合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需求,符合生态保护理念,对于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切入点,概述海绵城市理论,探讨海绵城市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问题及根本原因,切实提出科学有效的强化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为城市规划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低影响开发(LID)雨洪管理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环境危机日益显现。洪涝灾害、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生态环境恶化等已成为现代城市的顽疾。本文以项目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引入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雨洪管理理念,并对其在国外城市建设、运营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LID技术优势进行了研究,企望在我国城市开发建设过程,加快LID技术推广应用,缓解城市水环境危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雯 《价值工程》2015,34(9):116-117
海绵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势在必行,文中简要介绍了西藏西大道设计中应用的雨水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